分享

【书评】《美国黑室》带你解密谍战现场

 4U 2012-12-19

回到美国黑室的现场

(2012-12-16 08:22:01)

  看多了谍战剧,总是觉得谍战总是面对面地交锋,运筹帷幄也好,费尽心机也罢,看来看去,总觉得不够热闹,带劲。这可能是我们对谍战充满了期待,总期望看到精彩的故事。而在赫伯特·雅德利的《美国黑室》,同样是讲求谍战,却更多的是智力交锋,而不仅仅是一场游戏,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却包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可以说,《美国黑室》带我们回到了谍战的现场,重温那段历史,或许会让人发现,谍战尽管会蒙上神秘的色彩,更多的是一个个让人期待的谜底的破解。有意思的是,1938年,雅德利曾受中国国民党政府的邀请到重庆协助破译日军的军事密码,为抗日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十年,谍战或许更多的是小儿科游戏,在美国如此,许多国家大致也是这样。但事实上,在战争面前,有效的谍战却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雅德利是一位天才的密码破译者。1917年他说服美国政府创建了“美国黑室”。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时期的密码局,即今天国家安全局的前身。这个由美国陆军部和国务院提供资助的机构,被称为Ml-8,其规模微小却极度秘密,藏身于纽约市内。令人称道的是,黑室为美国陆军部破译了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上万份军事、外交密电,为美国政府的外交谈判、军事行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决策依据。这其中的许多故事,精彩,不乏刺激,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这种智力交锋才显示出战争中的实力。  

  作为纪实文学的《美国黑室》,其所记录的是,雅德利对1917年创立“美国黑室”到1929年关闭“黑室”的10多年间重要事件的呈现,情节引人入胜,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既有密码学的解读,也有对密信,以及科学实验的关注,如果没有技术的革新,不难想象那时的谍战可能就不是那么充满不确定性,因此让人期待。科学家的介入让德国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这才有了美国、英国、法国的联合,共同对付德国,在截获各种密电或信件时,或许是很简单,如何解读出它们背后的涵义或许更为关键。也正因如此,“美国黑室”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了美国谍战中的地位。

  在1920~1921年,华盛顿召开的裁军会议期间,Ml-8成功破译其他国家的密码,从而帮助美国提升了国际地位。可以说,Ml-8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情报界享有“美国黑室”的盛名。不过,尽管“美国黑室”在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是不得不解散了,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的国务卿亨利·史汀生拒绝继续提供资助,他拒绝的理由后来成为一句名言:“绅士从不偷阅他人信件”。

  对普通读者而言,《美国黑室》的好看就在于那错综复杂的密码解读,以及许多机密信息的公布,或许会感叹“原来如此”。但由于这一本书向全世界揭露了Ml-8的秘密活动和大量机密信息。特别是雅德利透露了Ml-8与美国电报业的非法合作的事实。至于雅德利是否有权出书透露国家机密,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巨大冲突,这场冲突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确实,《美国黑室》的“真相”,不仅在于雅德利带我们回到那历史现场中去,而是应该有更多诸如现实意义或哲学上的思考,而这或许才是《美国黑室》所给我们的诸多“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