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防治新观念(一)

 sN飞雪 2012-12-19

高血压防治新观念(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超过5亿,且仍在不断增加之中,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对改善人类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对高血压研究深入和数以百计高血压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综合评价,使高血压防治中的某些观念发生改变。

  旧观念:重视舒张压(低压)是否升高。

  新观念:更重视收缩压(高压)升高带来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年龄在55岁以上,收缩期血压会不断上升,而舒张压却不断下降,甚至原来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的患者也可能变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以,50%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都属于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增高和脉压增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比单纯舒张压增高更为严重。据统计,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无论男女,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都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因此,尽可能降低过高的收缩压在高血压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旧观念:12次测压达标便认为血压正常。 

  新观念:注重降压质量,长期有效控制血压。

  一般无高危因素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若能控制在<12075毫米汞柱则更为理想(尤其是24小时尿蛋白>1克的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若能耐受可再适当降低。这是我国高血压指南所要求的目标血压。事实上无论是在诊所还是在家里,单凭12次测压达标是不够的,尚需注意降压质量。这其中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保持昼夜变化节律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为白天高、夜里低。从清晨觉醒前后血压开始迅速上升(晨峰现象),于上午1012时达高峰, 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至晚上入睡前后逐渐下降,凌晨35点血压最低,即所谓杓型血压

  但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却表现为非杓型血压,这种情况对靶器官损伤更大,尤其多见于老年高血压、重度高血压和靶器官明显损害者。对这类高血压患者降低夜间血压尤为重要,以恢复正常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为此,将降压药由常规白天服用改为晚上服用可能更好。

  有效控制晨峰现象  这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由于血压短期内迅速升高,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据统计,35%~40%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就发生在此时段。因此,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升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患者应尽可能选择能有效控制清晨时段血压的降压药,最好起床洗漱完后就服降压药,这会比早餐后服药更能有效地控制晨峰现象。

  旧观念:专注降压。 

  新观念:降压是硬道理,尚需综合治理。

  毫无疑问,高血压治疗关键是降压和血压达标,但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因此,在降压同时,针对性地采取调脂治疗、减肥、控制糖尿病、防治冠心病等均十分重要,唯此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编辑/于嘉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