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任平生《七律 供菊》

 化雨先生 2012-12-19

评任平生《七律 供菊》

 

壶公评论:

俞平伯大约是最具权威的红学家,有时疑问,他可是俞樾的曾孙,俞樾是近代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其徒如章太炎又鲁迅开中国激昂奋发一派。红学一脉别有洞天。

2012-12-14 10:15  

任平生回复: 2012-12-14 10:53

我的纯属牵强附会,原不入方家法眼.自娱自乐而已.俞平伯,周汝昌的读过几本,受到过启发,仅此而已,也就是走马观花.我毕竟不是做学问的.不过有所感触也还是要说出来,尽量用自己的观点,是真诚的.

壶公评论 跟评: 2012-12-14 12:05

俦,侣也。曹植在《洛神赋》里说,命俦啸侣。从首联看,作者知道自己的学识难以企及《红楼梦》之学,但是没有退却,却增加了探索的勇气,他感受到了透过纱窗的月光不仅仅没有失去光华,甚至有了芳香――我想,那一定是窗帘的清香,也就是说作者志在独辟溪径。

颌联对仗甚工,第三句应该源出“窗含西岭千里雪”;而南楼句,晏几道有《采桑子》曰:“南楼把手凭肩处,风月应知。别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当然,西岭和南楼,无论古今中外谁都能亲临体会,倒不一定要古人说了才算,写诗之所以提倡用典,究其实是为了打开想象的空间。

颈联对仗尤佳,这种意境大约只有宝玉才有。当代,有这样物质条件的大多是不学无术者,而有学问的却大多是寒儒。说一说也就罢了,估计作者是在为宝玉想,进入角色了。

尾联写菊花了,可惜却让她走了。走了却又想她,这份缠绵俳恻。

 

其实,任先生写得很美,能够从《红楼梦》里读唐诗,单单只是这一提法就已经证明了他的水平。

 

任先生很谦虚,他写到:

“我的纯属牵强附会,原不入方家法眼.自娱自乐而已.俞平伯,周汝昌的读过几本,受到过启发,仅此而已,也就是走马观花.我毕竟不是做学问的.不过有所感触也还是要说出来,尽量用自己的观点,是真诚的.”

 

任先生又很豪放,他写到:

因探求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虽牵强附会,也算独数一帜。虽妄自尊大,也属情有可原。故自封红楼梦“唐诗派”教主,任先生是也。

 

谦虚也罢,豪放也罢,而我们就事论事,《红楼梦》中的诗是值得探讨的,在明清,关于诗行唐诗情愫或宋词理性都成为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清的文章、诗作尤其值得探讨,我曾经讨论过李商隐的诗,这种感觉尤其深刻。

 

诠释李商隐《无题》的专著多出于清代学者,这是很有趣的现象,清奴化文化的禁锢性与李商隐的爱情主题的开放性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李商隐遁世的心态和文字用典的隐僻对于清代文人却几乎是量体裁衣。一个唐代的偶然事件引发清人文人的一片感慨,这是当其时中国“亡天下”的重要特征。这些对李商隐诗的诠释已经深深地烙上清代的烙印,这一特点也表达于《红楼梦》中。

 

隐喻是清代文学的特性,这一特点为后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红楼梦》成为一个藏匿宝藏的洞府是在情理之中。而从另外一方面说,《易》之三性之一即易简,简之古义为闲,指的是石头缝的间隙,是一个隐藏的地方,但是却是恻隐之心存在的地方,以此论,在《红楼梦》中寻觅珍宝也在情理之中。

供菊(兼论红楼梦菊花诗) [七律]     文/任平生  

前言:

因探求红楼梦与唐诗的关系,虽牵强附会,也算独数一帜。虽妄自尊大,也属情有可原。故自封红楼梦“唐诗派”教主,任先生是也。
大师看到山河碎,我却有点醉。
大师要把古来考,我只会叫好。
大师看到反封建,我只感到闲。
大师看到反满清,我只看到情。

七律:供菊

自惭俗骨未堪俦,月透纱窗芳更幽。
西岭已妆千里雪,南楼还占一时秋。
清茶代酒偕琴唱,红袖添香秉烛游。
笑谓黄花君且去,好情直待梦中留。    

枕霞旧客原诗: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支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兼论红楼梦菊花诗

此首实为曹公律诗精品。“抛书人”一句何其潇洒风流,断非闺阁风度,体现了浓郁的文人情怀。“圃冷斜阳”一句的艺术风格和宋朝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发生的事在前,先发生的在后。时空的错位使得整个诗意跌宕起伏。“傲世也因同气味”一句,菊花,宝玉,湘云,曹雪芹,脂砚斋等全部在精神上合而为一,读懂了它也就迈进了红楼梦的艺术殿堂。这首诗既是为小说而写,也是写给曹公自己的。由此可见,菊花诗以及很多其他诗句,如不是为了小说人物和结局服务,曹公完全可以作得更好。
  小说中李纨也评论过菊花诗,但那个是有原因的。从海棠社起李纨为了谋取一点经济上的好处而搀和到诗社里来是举目共睹的。在海棠社李纨给宝钗起了个“蘅芜君”的别号,结果宝钗的反应是调侃宝玉两个别号分别是“无事忙”和“富贵闲人”。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您懂红楼梦宝钗的性格的话,不会将此看做是调侃宝玉的。“闲人”两个字多刺心,(指李纨不当家)宝钗是相当锋利的。然而李纨居然没有品出味道,海棠社强行让宝钗夺魁。宝钗当时虽不能说什么,但如同吞了个苍蝇似的难受。事后和湘云商议起菊花诗的时候说了句“咱们别学那小家子派”,原因是宝钗最容不得他人小看自己,以为可以像小孩子一样哄哄。到了菊花诗开社前,偏天真的史湘云居然把宝钗关于“不限韵”的缘故当着众人说了一遍,这下李纨光火了。因此菊花诗黛玉占了前三名,宝钗落到最后。(黛黛黛探湘湘钗钗)排名是很有意思的,完全按照个人好恶,社会地位而定。更有意思的是宝钗自己的两首,《画菊》实是为了戏弄李纨而作,居然排在了《忆菊》的前面,令人可发一笑。《忆菊》是仿李商隐的《银河吹笙》的调子,感情是很深的,这里提一句。那么菊花诗的评价黛玉等人怎么看呢?首先是黛玉点出了“圃冷斜阳忆旧游”是头一句好。然后黛玉说自己的“伤于纤巧”,这里不必当客气话,是很真诚的。探春懂宝钗诗的好,因此用了个“沉着”来形容。评完菊花诗,立刻又有螃蟹诗,撇开宝玉的抛砖不谈。黛玉和宝钗各作了一首,粗看黛玉的很烂,宝钗的意思很深,其实不然。黛玉的不仔细读绝对被她瞒过,诗外之意呢就是你们别斗了,螃蟹都烧红了还要张牙舞爪的干什么,我今天的三首实在是很稚嫩的,让人脸红。折桂如何,不折桂又如何?清风过后什么都没了。今天的菊花是带了点“孀”。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主要是说给宝钗听的。后“又一把撕了,命人烧去”这个动作体现了黛玉善良的一面,她是“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么个意思。相反,宝钗的倒是很直接,“皮里春秋”,“禾黍香”直指“稻香老农”李纨,讽刺的相当毒辣。(后红楼梦有一段平儿来讨螃蟹,伏写李纨认输落泪)这里黛玉最平淡的“烂诗”却体现了曹公文字的含义极深,最值得咀嚼。红楼梦中诸位小姐的心计,以及黛玉的《葬花吟》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至此可有新的体会?
  红楼梦中曹公对李纨的批评都是用暗语,两个灯谜(有意思的是还让李纨自己作),一个是“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答案是“虽善无征”,谴责了她的“不真”,一个是“一池青草草何名”,答案是“蒲芦也”,言外之意是“亲亲为大”李纨没有做到,谴责了她的“不仁”。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一回里,李纨和邢岫烟的射覆也很有意思,李纨射一个“瓢”字,邢岫烟覆一个“绿”字。这里面藏的其实是个“酒”,至于言外之意呢,在全唐诗的杜工部作品里,这里我就卖个关子不说了。如谁能告诉我即可谓知音了,呵呵。
  又,红楼梦隐含的意思太多,成人尚不容易理解,中学生就算了,光看些花前月下的意思不大。
  附黛玉宝钗诗如下: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酒未敌腥还用菊,兴防积冷定须姜。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