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一支不老的笔》

 丹娜3 2012-12-19
 
 岁月,像一支不老的笔,在匆匆流逝的时光里,无声地抒写着些许薄凉凄美的故事,每当念起,心一定是痛的。

青涩的时光在百转千回的时光之书里,轻轻地敲下安然零碎的幽香文字,那每一章、每一段、每一行的文字里,俨然掩藏着被风吹散的流年故事,当你侧耳倾听,或许你会发现,这里每一寸泥土,每一个人儿,都有着自己的不愿诉说的故事,而当美好的年华被风吹散,除了些许伤感,什么也不会留下

或许,我早该明白,如水的时光,无声的岁月,不需要挥手告别,也能成就一场视若惊鸿的怅然破碎之

曾经的旧时光,用自己柔美的触角,稍不用力就踏碎了往昔,带走了原以为这一辈子不会再念起的过往片段。梦里轻轻地拾起逝去的流年,给时光插上一双丰盈的羽翼,悄然入梦,给回忆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每当念起,心不会再疼的家。故人已逝,旧影如梦,此生怕见残阳啼血的红;醉生梦死,昨日已菲,细问门前柳,几度残阳落血,又是几度风雨远魂梦。思绪寥,岁月无痕,一切过往已然烟云,只是怕回眸望见,这一世的尘世飞沙,掩藏了多少岁月闲愁。

一切的一切,在来不及回首间,都幻化成了古旧曾经,在曾经的梦里,消失不见,如同被素墨侵染的素笺,当被流年的旧时光染白的时候,一切的过往,早已幻化烟云,变得淹没无痕,无处寻起,更是无处可寻。或许,我早该明白,在逝去的旧时光里,这或许就该是所谓的风过无痕吧。当往事被风吹起,一切都将变得零零碎碎,在平静的心湖深处,再也不能荡起一丝涟漪。

在这一辈子,每一个人,每一段故事,都夹杂着太多、太多的来不及,然而我们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间,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徘徊着感伤,彷徨与迷惘着明天。

岁月,在曾经的旧时光里,宛然一朵沉睡在心底深处的花,不会因为的百转交替,而整冠自己棱角分明的模样,也不会因为风雨阴晴不定,更改自己在岁月里清晰的纹路,走上不归的路。

坐守四季,聆听晨暮呢喃,哀影惟盼,于岁月的经途,携着暗香,引风招怨,把时光的浅痕书裹成一把老茧。细数点滴的情怀,把落寞的心事翻成雨恨云愁,揉进平仄的笺行,于静默的时光里将往事翻阅、打穿。

而此时此刻的我,正“走在起风的不归之路上”,痴痴地遥望着远方,那远方的一轮残月,将冰冷的清辉洒下,些许薄凉,些许迷惘,在这样的里,氤氲成一段年华伤势的感伤,而那些曾经对岁月不逝、年华不老的幻想和那魂牵梦萦的不老摸样,只能如青纱一般,迷蒙在茫茫的幻想长廊。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发誓,我一定会紧紧地握住岁月的手,用心去好好地珍惜每次错过的烟火,去珍惜身边曾经念着的人,不再让生命出现遗憾,也不会躲在寂寞城市的街角,让孤独彷徨着不安。

曾经的曾经,或许都已记不起,念不清,在生命最卑微的时刻,到底有了多少次,无声的叩问自己,那些逝去的年华,到底掩藏着自己多少的牵挂,这一辈子,自己到底还要漂泊多久,是不是假如时光不老,自己就将永远漂泊在这茫茫殊途,每当念起往昔,心一定是痛的。

岁月,是一支不老的笔,在每一个落寞的季节,都会轻描淡写着一段诀别,只是每一段故事的背后,总会掩藏着或多或少的伤感与遗憾。而年华易逝,容颜衰老,只是这世间唯一不会老去的,那便是年华向晚,岁月沉香……

心存百枯,青劲于表

2012-12-18 作者:明月 2282人读过 文章评论 相关文章 我来投稿

柔指拨青松,停云蔼高。

流年是一场走向陨落的告别,而青松则是一株不老的,在草木皆枯的季节里依旧不断传递着生命的希望。从一场芽的萌发到最后一片黄叶的飘落,青松始终傲然着挺拔的身躯,也经历了岁月中的苍凉与繁华。散文原创

青松,这一词语也许并没那么轻松。在一个得闲的日子里,从江北赶赴江南的途中,不经意的邂逅一场雪景。古来青松便与雪暧昧不清,青松不一定要对飘雪有多少情谊,但一定要有多情而又投怀送抱的雪花才能彰显出它的品格。

这是一棵屹立于冬天的青松,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旧巍然不动。青松虽没有花的清香,但其坚韧不拔,不折服于岁月更迭的精神自古便是文人称颂的对象。古人以松骨明志,激昂的诗情一朝喷发便能踊跃出流传千古的佳话。(诗歌 shige.sanwen8.cn)

松树是一名记载岁月的老者,在沉默中纵观流逝的历史长河;松树也是一名四季的长青客,于挺拔中看遍荣枯的花草如梦。随着飘然的云朵,以一颗悠闲出尘的心境,看春秋过眼,听霜风吹面。

千层云山千叠松,一朝秋逝一冬回。这些年的风没有把你的脊梁压弯,这些年的霜雪也更坚定了你的操节。青松既不迎合落雪的献媚,也不向往白云的飘逸。你来,它赠给你蓬勃的生机;你去,它在你转身的背影里将孤独站成永恒

( 散文吧原创 www.sanwen8.cn )心胸阔达,不必海衬,野曲醉人,何须天籁。我不晓得青松的性情、品格与精神是否真的需要外物的陪衬才会被寓以坚韧挺拔,但却了然时下并非真“乌龙”的人们,习惯了如盲执烛般亮着天光说瞎话。自嘲罢了…sanwen8.cn

细雨以俯姿润世,薄云以高山为压。等换下概念,薄云则是雨滴的前生,道理很简单,姿态不同罢了。而今,忙于“应付”的我们,多已偏离了原始的初心,忘记了所谓的真善,做些真正的乌龙事,此举与薄云何异?

也许,只有在生存中,经历些什么,在浩荡而又漫长的岁月里耳闻目濡、身临其境,心里搁置的感怀多了,便能积厚源深、明心见性,体会佛家言说的顿悟,甘弃薄云之姿转为细雨吧。至于这悟期为哪一天?也许是经年,也许,穷其一生依旧不得门径。只要心存善念,性情弥坚,又何惧是成人还是仙,又何惧路漫漫其修远……

惜松大贤白居易有诗曾曰: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且如此般称赞青松风骨铮铮,孤傲不俗的诗句,俱如汗牛充栋、数之不尽。文至此句,且不多言:松树虽有长青之称,其身何曾不是经历过风雨的锤炼,其心何尝不是经历过万物的枯竭之后,才能不畏尘恶,虬枝于表,筋骨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