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 李可染 戊辰(1988年)作 水边人家 立轴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84.2×52.6cm 其他介绍: 李可染说:山水画最难解决的是层次。还讲到他用积墨法“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在解决画面的层次问题上,有两个关键:一是必须掌握好中间调子;二是要解决好画面的黑白关系。画面的黑白关系也就是暗部与亮部的关系、实与虚的关系。这幅作品整个画面的开合,其中包含着虚实、黑白关系的处理。黑白关系的成功处理,是李家山水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学生多能运用得很好,但也有的节奏过强,缺少迂回婉转的韵致。相比之下,可染师的作品在黑白关系上的处理更微妙,更富有弹性,在深厚之中,令人感到一种氤氲之气在回环周流,它以一种诗意的氛围诱导观众进入绘画的境界之中。仔细分析画面,可以看到,中间调子在画面黑白、虚实关系上起了很好的联系和呼应、调节作用。 —万青力《李可染的世界》 ![]()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68×43cm ![]() 作品尺寸: 68×55cm 其他介绍: 备注:参见《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186页。 ![]()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76×53cm 其他介绍: (1907-1989)江苏徐州人。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中国美协副主席等。 (日本回流) ![]()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69×46cm 其他介绍: 漓江山水千奇百怪,都似为李可染而设,李可染画独僻奇境,亦似为漓江而生。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漓江题材是他画得最好的一种。1973年是李可染创作的旺盛之年,力作迭出。此幅作品以构图相对简洁,“两岸青山相对出”,一行帆船错落地驶於天光云影之上。作者采用传统构图方法,高置作画人的角度,故能充分写出江水的曲折——越过山岭的目光可见轻舟帆影,这也使画面因江光的白色而多了一些深厚沉实中的明丽。不厌反复,黑墨层层皴染的山所表现出的逆光是“李家山水”的标识,积墨的厚重又使其山别具拔山扛鼎之力,具有拔山扛鼎之力的山又强烈地对比着明丽的水。此作对“李家山水”的特点作了代表性的阐说。 ![]() 作品名称: 李可染 一九七九年作 井冈山图 镜心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60.5×44.5cm ![]() 作品名称: 李可染 巫峡帆影 镜心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68×44.5cm 其他介绍: 《巫峡帆影》是可染先生画赠王力的精心之作。王力(1921-1996), 60年代初李可染超越了对景写生的阶段,进入了“以意为之”的造景阶段。画中的景象集中在“巴蜀”、“黄山”、“桂林”这些画家心中向往、热爱的山川。把以往写生的画稿,进行剪裁、取舍、移位元、组合,化为理想的画面,更富意境之美和笔墨情趣而不单纯是素描,是这一阶段李可染画风的特点。此幅《巫峡帆影》虽无年款,但从画中可见六十年代的风貌,与1962年的《山静泉声喧》(见《李可染的世界》134-135页)和1965年的《巫山云图》(见《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第77页)相比对,不难看出《巫峡帆影》也应是此时期的作品。 ![]() 作品名称: 李可染 秋山一瞥 立轴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53×44.3cm ![]() 作品名称: 李可染 1957年作 德国森林古堡 镜心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44.7×34.6cm ![]() 作品名称: 李可染 1980年作 雨后观山 立轴 材质形制: 设色纸本 作品尺寸: 80×48.5cm 其他介绍: 国画家画雨景,模糊中爽朗,很结实。明暗交界,明者愈明,暗者愈暗。 —李可染 引自《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第22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