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山易》古今联系

 周春强的图书馆 2012-12-20

《连山易》古今联系

  在现代“有机生物化学”课本中,我们经常用“链”来形容分子团所连成的有机大分子,如“饱和链”、“不饱和链”、“环链”、“肽链”、“DNA链”等等,而“链”是由一个个金属环相扣而成。古人用“山”替代“环”,用起伏连绵的山脉来形容这些有机大分子的形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把有机化学更名为“链化学”不算过分的话,古人把它称为“连山易”则自在情理之中。 现我们已无从得知古人研究了哪些有机大分子,但他们的有机化学知识必然会被运用于生物学与医学,在古人留下的医学文献中,应该有《连山易》的思维痕迹显现出来。从西汉人归纳整理出来的《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来看,除人体的五脏六腑用地球的“五行”来喻指外,人体筋胳中的许多穴位还直接用山形水势来比附。如梁丘、三里、巨虚、丰隆、厉兑、商丘、陵泉、大包、承山、昆仑、涌泉、内关、风池、丘墟、天泉、外陵、鹤顶、地机、陷谷、天柱、灵台、曲垣、陶道、玉田、支沟、金门、风岩、珠顶、岩池、下关、地仓、石门、地甲、梁门、石关、四连、外丘等,有如随筋络进入蜿蜒起伏的山脉,巡视一处处胜境,这些穴名的最初来历极可能同《连山易》有关。 古代医家还把不同的脉象描述为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细、濡、弦、紧、促、结、代等,而我们同样可用这些脉形来描绘千里连绵的山势,现在的心电图画的就是这峰来波往的山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