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字一故事(340)

 冷月无声AAA 2012-12-20
   编者按:近日在大道传薪博客中看到有关对奥妙无穷的中国汉字的介绍,觉得很有价值。文字不衰,国运长存。我认为推广文字知识,很有必要,因此通过简单编辑将大道传薪的介绍献给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馆友。感谢道传薪的辛勤劳动。--冷月无声
 

图片 

一日一字一故事(340)

之.jpg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出自《史记·商君列传》。意谓一般地说法令难以贯彻执行,其原因往往在于上层带头违法。

  这里的“之”是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分析,似乎有两种解释。罗振玉:“甲文从止从一,人所之也。”即上部是一只脚,下部是一横,也可以称其为“基点线”,意指从起点向前走,有“去、往、到”的意思。还有一种解释,王筠《文字蒙求》:“出也,从山(下出头)从一,一,地也。”由此看来,“之”是草长出地面之形,是动词,向上长的意思。而甲骨文的“草”字是名词,指初生的草,后来“之”字也作虚词用。金文和小篆的形体都变化不大,但到了楷书看不出本来意思了。

  “之”字的本义是“往、到、去”。如《战国策·齐策四》:“驱而之薜。”意思是说:于是赶着车子到薜地去。

  在古文中“之”还常作代词,当“他(它)或他(它)们”讲。如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意思就是:毛驴非常生气,就用蹄子踢它(老虎)。

 

抄书之功

 

  张宗祥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有句名言:“凡人要治学,做事,必须首先有傻劲。有傻劲,然后可不计利害,干出一点事业,成就一点学问。”从他一生治学的经历看,其“傻”劲可谓大矣!

  他40岁时,曾自书寿联:“分明岁月同奔马,收拾心情作蠹虫。”这便是他毕生从事校勘学的宣言。他从35岁开始,便用尽心力抄写善本、孤本。到57岁,一共抄书六千余卷,只要有书可借可抄,他每天可抄一卷,倘若书的主人急于索还,他便夜以继日的抄写。他有两方印章:一是“手抄千卷楼”,二是“著书不如抄书”,说明他对抄校古书,是作为毕生事业的。

  他81岁时着手《大小戴礼合纂序录》的写作,四易其稿而成,时值酷暑,不分晨夕,到第二年元旦终于完成。此后,他又在83岁时又抄了柳如是的《湖上草·附尺牍》,这是他最后一部手校抄之“孤本”。先生所校抄的书籍,都是稀世善本,有的是面临绝版的孤本。这些都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实际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图片

你在本篇停留
 ·  

图片



更多精彩等待您更多精彩等待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