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84 麦家圈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20

文/羊小道

  近代上海的报业发端于1850年。到19世纪90年代,上海已完全取代香港、广州,成为全国的报业中心。说起老上海的报馆,不得不提“麦家圈”———今天的福州路、山东路一带。而短短200来米的望平街(山东路)上,汇集了《申报》、《新闻报》、《时报》等多家报馆。每天天不亮,街头就人影幢幢,男女老幼,全是报贩子,不下数千人。一到《申》、《新》两报出版的时间,报贩们更是汇聚成一股洪流,掠过望平街,向四周的马路流去。老上海报业的活力由此可见一斑。
  麦家圈不单是与世界同呼吸的“媒体高地”,更是文人才子们活跃的舞台。隔壁的四马路,是条出了名的红粉街。茶馆、书寓里,“媒介精英”和书寓佳人,留下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逸闻佳话。
  
  王韬与陆小芬22年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初遇:哪里来的美人?
  说起王韬,麦家圈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墨海书馆的华人编辑,格致书院的山长,香港《循环日报》主编,《申》报的编纂主任。上海开埠不久,他就离乡背井打拼上海滩。埋首穷经4年,他不但通晓了英文,还接受洗礼,成了基督教徒。不过他这个“教徒”,却一点都不守清规教义,平生一大嗜好便是游历欢场,探访青楼。
  1858年,30岁的王韬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已经成了有名的文章圣手,书馆的老板也对他青睐有加。暮春的一天晚上,春风得意的他,晃到四马路的“海天春”西餐馆去吃晚饭。落座在临窗望街的老位子上,他轻啜着新上市的洞庭“碧螺春”。
  放眼望去,入夜的四马路灯火酒绿,香风微熏,艳妓影影绰绰,轩车高马接踵而至。突然,他的眼前一亮:一架流光溢彩的马车停在“海天春”门口,揭开帘子,里面走出一位艳光四射的美女!美女袅袅婷婷,竟走到了他身边的位子,紧挨着他落了座。她不经意间转头看了看他,一记嫣然巧笑,那眉眼,顿时让“阅艳无数”的王韬销魂动魄。出于礼貌,他也冲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美女起身,驾车而去。王韬从服务生那里打听到,美女原来是尚仁里“兰馨书寓(高级妓院)”新来不久的女校书(对艺妓的称呼,俗称先生),名叫陆小芬。不过让他懊丧的是,这位“新人”陆先生,前脚从苏州到了上海滩,气还没喘一口,就让后脚紧跟而来的苏州丝绸大王顾永年包下了,连挂牌接客的机会都没有。
  书寓的规矩,王韬不是不晓得———不挂牌的女校书就不接客。可是美女当前,他也顾不得什么规矩了,硬着头皮直奔“兰馨书寓”,说什么也要会会这位陆先生。
  终结:“校书”当街拉客
  老鸨笑盈盈地看着王韬:“王先生,耐(苏州话:你)是点静月,还是秀凤?”王韬抿了口茶,摇了摇头。“听说新来一位先生,色艺双全,我想拜会拜会……”
  “这椿事体是有格。不过,小芬先生已经让顾老板包脱哉,这里的规矩,耐也不是不晓得。”老鸨站起身来,一副不能通融的样子。
  十足吃了个闭门羹,王韬心想,这记老鸨不给面子,他进也不是,退又不甘心。正尴尬着,忽然从楼上传来一声清纯甜糯的苏州话:“姆妈,耐勒郎脱啥人说话?”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陆小芬。
  王韬赶紧自报山门,由于紧张,居然有点结结巴巴。陆小芬忍不住掩口而笑,“先生,耐阿是墨海书馆的那位写手?”
  “不错,正是在下!”王韬兴奋极了。
  两人三搭两搭,可急坏了老鸨,她厉声喝道:“小芬,还不快上楼!倘是让顾老板晓得了,大家面子上都难看……”
  “除了铜钿,姓顾的还有啥?连自家的名姓这两个字,都写得七歪八斜!”陆小芬一边嘟囔着,一边被老鸨死拽硬拖地拉上了楼。后来,王韬又去了几次书寓,老鸨都拦着不让见。
  一年后,苏州顾老板经营不善破了产,再也包不起身价不菲的书寓先生了,陆小芬又成了“自由身”。听到这个利好消息,王韬又重燃了对小芬的思恋之情,从此成了“兰馨书寓”的常客。他们一个惊艳于绝色,一个倾慕于才情,两人饮酒斗诗,琴棋书画,不久就成了莫逆之交。
  相识:老鸨不给面子
  太平天国失败后,王韬因亲近太平军,而被朝廷通缉。大难当头,他不得不亡命天涯,逃往香港。在港期间,他创办了《循环日报》,不久后又应邀去英国工作。期间著书办报,成家立业,一晃就是22年。1884年,他终于获得李鸿章的批准,重返上海。
  重返上海后,57岁的王韬念念不忘当年的红粉知己陆小芬,四处寻访。可惜“兰馨书寓”已不复存在,所有的妓女都不知去向。费尽心机,几番打听后,他终于知道了陆小芬的悲惨遭遇:22年前,他仓皇出逃,陆小芬却因为与他“相交甚厚,颇知内情”而被捕。在狱中,她饱受刑法,甚至惨遭牢头奸污摧残,但却力保王韬,死不招供。几年后,她被无罪释放。但历经牢狱之灾,饱受相思之苦的折磨,她已花容失色,娇艳不再了。为了养活自己,身无长物的陆小芬只能重操旧业。不过,此时的她,再也不是艳惊四座的陆先生,而是沦落街头、靠拉客卖淫为生的下等“野鸡”。
  得知实情后,王韬痛心疾首、愧疚难当,决心找到劫后余生的小芬。一天晚上,他在别人的指引下,终于在望平街、四马路的转角处,找到了正在拉客的陆小芬。然而,任凭他苦口婆心、好话说尽,陆小芬却死不相认———也许她早已淡薄了男女之情,也许,她是不愿意打扰心上人的新生活……陆小芬消失了。从此,上海滩上再也没人见过她。
  于右任与“荷花” “我还欠她5个月房饭钱”
  早年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的于右任,也是望平街上的闻人。
  1935年,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来到上海。和知己好友在城隍庙狂扫了一顿小笼后,他突然说,“时间不早了,我要找个老朋友。”
  原来民国初年时,他在上海办报时,敌人贿赂了租界当局,要捉革命分子,于右任就是他们的目标。有段时间,他曾一度躲在一个妓女的家中。妓女名叫“荷花”,当时于右任只交给她12元房钱和饭钱,说了只住半个月,但没想到一住就是五个月,一直都没再付过钱。“荷花”是个爽直的人,茶饭不断地照顾着他,从来没有提过钱的事。于右任就在她家看书写字,一点都不表露身份。直到有一天,他看见对门的窗口,有人偷偷摸摸地朝这边看。他怕有杀身之祸,连夜一走了之,就这样欠下了5个多月的房钱和饭钱。“我白吃白住100多天,总想设法报答她一下”。
  一寻:老伯伯逛窑子
  20多年过去了,人事全非,那个“荷花”恐怕已经成了老太婆,找起来颇有难度。
  群玉坊妓院林立,不下百家,几人一家家逛过来,找遍了妓院门口的挂牌的门灯,但没有“荷花”这么一号人。
  做医生的朋友陈存仁忽然说:“有个妓女惜春,是我的病家,不如去她那里打听一下吧!”惜春见到陈医生带着两个老伯伯来逛窑子,也吃不准是什么路数,边招呼着喝茶边闲聊着。不一会,陈医生叫来了群玉坊的业主朱斗文。轻轻介绍后,朱大少忙恭敬地招呼:“久仰久仰!得识于公三生有幸,今天我请客!”朱斗文想得很周到,管于右任叫“任老爷”,免得张扬开来,不大好听。
  席间,于老打听起了“荷花”的下落。朱斗文想了半天,说不记得了。又找来了个老妓女“珍珠花”,一问,她立刻说:“没这个人。”惜春拉着她窃窃私语了好久,她又说:“这个荷花是可以找到的,不过要明天才有回音,请三位老爷明天再来。”
  二寻:对联暴露身份
  第二天,心细的朱斗文准备了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一见到笔墨,精通书法的于右任豪兴大发,提起笔来写了副对联送给朱先生。于老一面写字,一面念着他自己的几首近作。
  惜春得了宝,拿到后面小房间去炫耀。客人中有一位叫俞逸芬,也能写一手好字,人称“娼门才子”,是当时上海最流行的小报《晶报》的记者,专写娼门消息。这位识货朋友一看,就对惜春说:“这位先生来头很大,是当今监察院长!”惜春吓呆了,顿时招待得格外殷勤。陈医生知道对联暴露了于老的身份,马上随着惜春到后房,要俞记者保守秘密。俞逸芬答应了,不过他说:“的确是好料,事过之后我还是要写的。”
  这天晚上,惜春又答复于老说:“荷花的下落,明天就可以答复你老人家了。”
  三寻:《晶报》报猛料
  第三天,当天出版的《晶报》赫然刊登“于右老花丛访恩人”。当时的《晶报》,销量很大,这么一登,一下子成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于老开始不太高兴,后来想想,稿子也没写错,确实是来访旧的,就不介意了,还说:“消息传开来,也许更容易找到荷花的下落。”
  俞逸芬解释说:“我是《晶报》记者,有闻必录,本想过几天才发表,但是因为缺少好题材,所以也顾不了许多。相信于右老也是记者出身,决不会见怪我的。”他还说:“惜春贪你们的生意,所以一天天拖着,决不会有结果的。”这话转告给于右任后,他说:“明天起再也不去了。”
  ■1898年7月《女学报》在上海创刊,由中国女学会主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斯由香港运往上海两辆汽车,这是在上海最早出现的汽车。
  ■1902年外滩华俄道胜银行楼(今华胜大楼)安装了英国进口的电梯,这是电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
  ■1907年上海第一个公共游泳池正式落成,即现在的虹口游泳池,当时沪上著名的文人郑逸梅也前往游泳,回来写了篇散文,说“但闻水声汩汩,仿佛到了九溪十八涧一般”,当时参加游泳的西侨及后来的上海市民,男士一律汗衫背心,下着平脚裤,女士在泳装外另加罩一条短裙,这大约是上海最早的泳装时尚了。
  ■1909年一个名叫奥皮英的俄国人在上海著名的公共游乐场张园摆下擂台,声称如中国人能与他斗上10回合,你就撒台认输,否则每天一百两黄金由上海各界分摊,结果张园请来霍元甲,奥皮英不仅不敢应战,反而溜之大吉,霍元甲因此威震沪上,同年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操会在上海成立,霍元甲任体操会技击主任。
  ■1910年10月17到22日,全国第一次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上海队成绩名列第一。
  ■1910年1月,著名的上海总会在外滩3号原址兴建新楼,成为当时沪上重要的社交场所。总会中那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在当时被称为“远东最长的吧台”。
  ■1911年11月3日,陈其美、李平书率领上海商团、部分清军和上海警察发动起义,响应武昌起义,次日攻克江南制造局,11月12日上海市政厅成立,上海光复。
  ■1911年精益眼镜公司在上海开张,这是中国第一家采用科学验光的眼镜公司,眼镜也有了度数。
  ■1912年1月15日,上海各界在张园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剪辫大会,参加的有4万人。会场上设立了几十个理发点,一个人剪辫,旁边的人都拍手叫好,群情激昂。剪辫成为政府鼓励的时尚,当时在政府设立的剪辫点剪辫还有一碗面条的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