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篇 机遇之都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20
人物篇

机遇之都

  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
  文/林剑
  当英国人胡润在给《福布斯》杂志寄去他日后得以扬名立万的“中国(内陆)富豪榜”之前,在上海也曾有过一段沉寂的日子。安达信的工作使胡润很快感到了厌倦。看着周围的朋友在欧洲各国创业成功,27岁的他却恍然若失。1997年底,他给远在家乡的父亲打电话,诉说他的苦闷,老父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有没有明白,在中国,在上海,你是谁?”
  在上海,机会永远只眷顾那些立得起来的“谁”。胡润以“中国(内陆)富豪榜”为跳板,成功地使自己成了上海滩上的风云人物。然而在上世纪初,另一位小人物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从乡下来上海打拼的陈春澜省吃俭用积攒下300两银子,在外白渡桥上遇见一位生意失败的洋行大班。洋人向他借钱,好回国重振雄风。陈春澜动了恻隐之心,拿出了全部的积蓄。3年后,洋行大班如约返沪,给陈春澜带来了整整4船呢绒,同时也带来了洋人圈中的极好口碑。从此以后,但凡中国商人向洋人借款,只要密斯脱陈同意担保,便无往不利。一位华商仅是听到了陈春澜在如厕时的“嗯嗯”声,也硬是凭着它获得了洋人的借款。
  这便是我们所生活的机遇之都,俯首皆是机会可拾。若想在这里建功立业,请先问问自己:“在中国,在上海,我是谁?”或是像胡润那样做一番前无古人的大事,或是像陈春澜那样以品格竖立自己的口碑,这样才不至于湮没在数达千万的茫茫人海中,而发不出一些声响。机遇永远是公平的,只是转瞬即逝,只有那些明确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认得“真神”的面貌,把机遇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却不是投机者的天堂。冒险者,是主动在浪尖上搏杀的那个“谁”,是秉承Fairplay精神义无返顾的那个“谁”。在上海滩生存,永恒的主题便是对机遇的把握。莫让机遇在自己的指尖如水滑过,捏住它,才不会碌碌无为而虚度一生。
  上海是一枚银元的两面
  文/古城
  有一本书,叫《银元时代生活史》,被作家阿城誉为写上海最好的一部书,悄悄在坊间流传,能让北京人都来屈膝凑上海的热闹并叫好,大不易。尽管上海史专家指出其中种种不实,但作为一个能与三教九流打交道的中医,阅人无数、耳闻目睹,以日记为素材,描述出来的老上海确实栩栩如生,至少,能让你触摸到一个活着的上海,和其间各色人物的影像。
  而此书给我的启发是找到了一个上海的形容:上海就是一枚银元的两面。它的正面是小资,背面却是市侩;正面是时尚,背面却是世俗;正面是租界,背面却是华人;正面是面子,背面是夹里,上海人面子夹里正如银元的两面天衣无缝,而终究逃不过的是一个“铜钿”。曾经有一位专家把旧上海极而概括为两句话:平时为大商埠,战时为极乐园。纵观1949年之前的历史,确乎如此,做生意是为了赚钱,极乐则需要花钱,做生意变成了门槛精,极乐则养成了掼派头。上海人是变色龙,因为需要逢场作戏,其间派生出种种上海典型词:写意、老克拉、抠门、面子……最典型的上海作家张爱玲有一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那是她对上海的感悟,她的小说也正如此:看似华丽,实则世俗。最好的小说,应该写出上海这枚银元的两面,而不是一面。出身名门的张爱玲却写出了上海小市民的生活,所以“张看”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