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认识与赏析 ? 对联的定义 ? 四种典型对联形 式 ? 对联的起源 ? 对联的习俗 ? 对联的特征 ? 对联的格律 ? 赏析经典对联 对联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是:写在纸 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 的对偶语句。 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 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 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 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 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 对联的起源 ? ?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 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 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 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 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 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 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的起源 ? ? ? ?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 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 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 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 着贴对联的风俗。 与对联相关的习俗 ?春联习俗 春联习俗起源于五代,至宋代已成形,明 代已很普遍。在湖南,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 一种重要习俗。春联具有祝颂性、时效性和针 对性特点,并突出一个“春”字。 与对联相关的习俗 ? 婚联习俗 婚联是为庆贺结婚之喜而撰写对 联,通常张贴于婚娶之家的大门、洞 房门或厅堂上。其内容多是对结婚双 方的热情赞美和良好祝福,带有浓烈 的吉祥、喜庆色彩。 珠联璧合璧联珠 凤落梧桐梧落凤 与对联相关的习俗 ? 寿联习俗 寿联是为过寿的人祝寿专用的对 联,其内容一般是评赞过寿者的功业 才能、道德文章、祝福过寿者多福高 寿,美满幸福,具有热烈而庄敬的感 情色彩。 与对联相关的习俗 ? 挽联习俗 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 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者表 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 沉痛悼念 寿 高 德 望 存 身 去 音 容 在 沉痛悼念 唼 叹 嚎 啕 哽 咽 喉 泪 洒 江 河 流 满 海 对联的特征 ? ? ? ? ? ?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 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 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鲜明的民族是指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民族 传统和民族风貌。 强烈的时代性是指楹联象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 时代的印记。 严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联有自己的独特格律。 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联具有比其它文学形式具有更强、 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极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 广的生活内容。 广泛的实用性是指楹联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可 谓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种场合,无所不用,无所不 在,无所不见。 对联的格律 ?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 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 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 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 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 分叙如下: 对联的格律 ?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 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 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 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 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 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 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的格律 ? 二是词性相当。首先是“实对实, 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 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其次词类对 应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 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 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最后是 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 词可以互相通对。 对联的格律 ?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 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 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 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等。 对联的格律 ?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 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 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 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 —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 必须相应。 对联的格律 ? 五是平仄相谐。(一)上下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 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 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 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 为入声) 对联的格律 ?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 “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 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 “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 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 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 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 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四种典型对联形式 ? 顶针联 ? 回文联 ? 叠字联 ? 数字联 顶针联 ? 这种对联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 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 个分句,首尾相连,亦称“联珠对”、 “联锦对”。经典之句如下: 1.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2.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回文联 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 一朵。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 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 趣味。例如: ? 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 有两处景观:“斗鸡山”和“龙隐岩”。 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 ?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岩中岩隐龙 叠字联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 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 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在对 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 随处可见。旅游胜地多叠字联。 ? 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一副叠字对 联: ? ?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 朝;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 觅。” 数字联 ? 数字联即在对联中嵌入数字,使数量 词在对联中有特殊意义,用数量词组成 的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创造形象和意境、 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 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 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 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 上联的算式:2×60+3×7=141, 下联的算式:2×70+1=141. 赏析经典对联 ?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 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 好读书。 赏析经典对联 ? 上联:狗啃河上骨 下联:水漂东坡诗 此联为一日东坡和佛印乘船游玩,看 见一条狗在啃河岸上的骨头,东坡出此 上联,谐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 东坡写的诗丢进水里,对此下联,谐音: 水漂东坡尸。 赏析经典对联 在一个小酒馆门前有一副对联: 上联是:七不管八不管酒馆, 下联是:挣也罢赔也罢喝吧。 是不是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 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要显得有个 性啊? 赏析经典对联 ?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又对: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 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 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 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 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 土为五行。 赏析经典对联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 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 因荷(何) 而得藕(偶)? 程对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