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展诗意化的可能空间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21

拓展诗意化的可能空间

梁鸿鹰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12月19日   12 版)

    阅读聂还贵的《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我自身经历了一番变化。本来打算进行一番冷静阅读的,但读着读着,我的情绪被完全改变了,我不再冷漠、不再平静,我内心慢慢地被点燃、触动和激发,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在不徐不疾地讲述历史的同时,对所叙述的历史并非平铺直叙,历史在他笔下发酵、升腾,而作家本人则不停地调动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拓展着文本诗意化、诗性化的可能。

    诗性可能意味着想象力的腾飞、热情的延展,以及作家对笔下素材、题材的灵性点染。聂还贵在梳理大同这个城市历史、现实发展脉络的同时,发挥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诗性的空间,让我们放飞想象,触摸人类历史的魂魄,感知人类文化创造的伟大。“天空没有留下我的影子,我曾经飞翔过;春天不会记住我的芳香,我已然开放过。千百年春秋代序,除拓跋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在这里筑城,匈奴、柔然、突厥、乌桓、慕容鲜卑等民族,都在大同留下了雪泥鸿爪,文明印迹。诗情画意的鹿苑,凿石砌砖,筑入被俘获的高车人的聪明才智。”在聂还贵这些诗般的语言下面,流动的是作家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作家以富于诗情的语言,告白了一座城池的历史与文明,字里行间凝结了对多种文化元素、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化用,他给我们提供的,不是只有了无生气的数据、事实,更多的是启发、暗示与洞见。

    诗性或诗意的依托是博大的吸收力,靠的是对脚下土地的热爱。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是的,就一座人们“诗意地生活”的城市来说,一定遗留了海量文明、文化的遗存,对之进行挖掘、探秘与还原,是作家的使命、天职。从聂还贵的行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大同这座城市的了解很深、很透彻。他告诉世人,这座城市的魂魄,就是千百年来中国北方各族人民在生存、发展的同时,对诗意生活空间营造的不懈探索。原先我们只知道大同的声望是与一处历史遗存联系在一起的,大同以佛名,以石窟名,没有云冈石窟,就不成其为大同。聂还贵讴歌了大同云冈的万千气象,以极锐利的笔力,剖析了佛教无孔不入的影响、古代艺术家的殚精竭虑。

    诗性或诗意是热情的、奔放的,在作家的笔下,古都大同的历史文脉,这座城市的人文掌故,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凝固的、僵硬的,而是被感人的诗意与诗性点燃的。“一个民族,坚守住精神家园,坚守住自身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血脉,即使失去生长草木的领土,也会在世界上拥有民族之花开放的价值。就像流落世界各地长达数千年的犹太人,从来没有丢失过自己鲜明的特征。”《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固然系统而全面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连缀起来的更是千百年来这个城市的人民的奋斗、创造的历程,以及这个城市的人民对人类文明作出源源不断的贡献的历程。

    作品充分显示了作家视野的开阔、思路的开放。作品固然有条分缕析的梳理、生动翔实的记录,但更为突出的,是以宏阔多元的视野,表达了对人类、世界、自然的深度思考,我们在书中读到的,有深沉的人文关怀、新锐的学术观点、悲悯的人间情怀。那种诗意盎然的文字,断不是偶然所得,断不是率性所为。从古希腊神话、德国哲学家、英国诗人,到李白、杜甫、贾岛,从当今到远古,一个个典故他信手拈来,一件件趣闻他如数家珍。我们惊叹于他的博学,也惊叹于他思考之深。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人的使命,作家都有独特的思考,比如他说:“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天蓝得如此深远,深远得就像我心海的礁岩;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使太阳红得像人间的爱情;但我以冰雪的清醒告诉你,生命比日出更庄严。”只有襟怀博大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议论。

    我们每每感叹作家文字之瑰丽、笔下意象之精彩纷呈,其实背后还有一个无可置疑的原因,那就是作家对自己脚下那块土地爱得无比深沉。有时,语言只不过是思想的外化,文字只不过是情感的外衣。从作品的气象看,该书的诗性或诗意,与其说来自作家的博学,不如说是来自作家对时代、对故土、对人、对事业的热爱,正是厚实的积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澎湃的热情,才使他笔下的文字产生了迤逦的神采。“冬天乘以雪,等于美丽;乘以风,就被空茫和寂寥覆盖。”同样的道理,写史的文字乘以诗性,等于美丽,如果乘以平铺直叙,则一定显得空茫和乏味。

    《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上下册),聂还贵著,中华书局2012年8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