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女人生育方式与肿瘤
2012-12-21 | 阅:  转:  |  分享 
  
女人生育方式与肿瘤



生育是人类延续的唯一途径,而在整个人类繁衍过程中妇女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卵子受精后至新生命的降生全由妇女承担。月经初潮和绝经、分娩方式和分娩次数等与妇女直接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均与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常见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众多临床资料表明,未生育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妊娠次数增多,则危险性减小,如尼姑和修女的乳腺癌发病率高,单身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已婚妇女的2倍。

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与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有关,其危险性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2O岁以前有第1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发病率仅为第1胎足月生产在30岁以上者的1/3,初产年龄在35岁以上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另外,哺乳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这可能与月经初潮、妊娠及月经各时期雌激素的变化有关。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西方国家,患病年龄远比宫颈癌年龄大,绝大多数患者为绝经后,尤其多发生干闭经后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受孕次数少及未产妇比有5个孩子的妇女易感性高3倍,无排卵者以及更年期排卵紊乱者,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有正常排卵性月经的妇女;另外在收入丰盛而无生育的妇女中常见,并多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卵巢癌有月经初潮年龄偏早现象,14岁初潮较18岁后初潮发病危险性高4倍,未生育者发病率高;分娩次数愈少,发生卵巢癌的可能性愈大。而宫颈癌发病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多产和宫颈癌密切相关,分娩l-3次患病率最低,4-6次渐高,7次以上的明显增高,可能与分娩对宫颈的创伤及妊娠对内分泌及营养的作用等有关;卫生不良(如不洗外阴、不用卫生巾)及经期延长的妇女易患宫颈癌;再者宫颈癌患者约50%有早婚,多次结婚也是发病因素之一。绒毛膜上皮癌的发生与妊娠关系密切,25%有过流产,部分患者有宫外孕,连续频繁的妊娠以及蛋白质缺乏的营养不良亦与本病发生有关。



不良生育是女性肿瘤发病的主要而常见的因素,预防上述肿瘤的发生,首先要纠正不良生育习惯、不良件生活方式,讲究生育卫生,避免多产、流产,及时治疗月经不调等,若出现肿瘤危险信号,则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警惕妊娠(禁止)疱疹

(禁止)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外观呈圆形颗粒,核心含双股核糖核酸,包膜与核衣壳之间有一层外皮,含有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单纯疱疹病毒可以构成多抗原。根据其构成抗原性质的不同,分为I和II两种类型。

(禁止)疱疹主要是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而引起的,几乎都是由性接触而传播,而在妊娠期发生的(禁止)疱疹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种。1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初发感染中80%-90%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只占少数,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45天,平均6天。

女性患者的病百年主要发生在外生道器的(被禁止)、(被禁止)、(禁止)及宫颈、臀部和大腿内测等部位,大多是两侧对称性同时发病,有疼痛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溃疡等多种病变。其中发生在宫颈部位的皮肤损害,还常形成溃疡和坏死,同时出现自带增多、下腹部痛和排尿及行走困难,严重者还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发生在妇女妊娠期的(禁止)单纯疱疹,不仅给孕妇带来痛苦,还常常殃及到胎儿。如孕妇在妊娠的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内染上(禁止)单纯疱疹,有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流产、早产或胎死腹中。即使胎儿勉强存活到出生,也难免发生全身大面积的皮肤黏膜疱疹,同时还可有肝脏肿大、癫痫发作等现象同时发生。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患(禁止)单纯疱疹的孕妇还可使胎儿出生时发生II型单纯疱疹病毒产道感染。受其感染的新生儿大多在一日后出现哭闹不安、不吃奶,并在可腔、皮肤及眼睛等部位出现疱疹,症状严重者还可发生病毒血液播散和病毒性脑炎。大约有60%左右的患儿常因此而死亡。幸存的患儿大多数都会发生痴呆和愚型、智力障碍或先天性脑瘫等后遗症。

开展性教育,增加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危害性的认识,加强性知识教育,避免性生活混乱,特别是女性在受孕前及妊娠期防止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预防不但本病发生的关键。若妊娠早期就伴发(禁止)疱疹,应及早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在妊娠后期发生(禁止)疱疹,为避免胎儿以(禁止)娩出时受感染,临产应在羊膜尚完整或破裂后的6小时以内做剖腹产手术;对以往患过(禁止)疱疹的孕妇,应抽可作II型单纯疱疹病毒分离培养化验检查,阳性者,再次临产时仍应做剖腹产。反复发生(禁止)疱疹的妇女应定期做妇科检查,特别是要做宫颈涂片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发宫颈癌。已发生的(禁止)疱疹尽量保持疱壁完整,清洁干燥,皮肤损害处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



可应用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干扰素、丙种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也可用中药马齿苋6O克,板兰根3O克,蒲公英6O克,苦参3O克,土茯苓3O克,水煎后泡洗患处。























5









献花(0)
+1
(本文系磨坑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