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市的流动风景线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21
都市的流动风景线
 发布时间:2009-06-30 

作者: 邢建榕
摘自:车影行踪

    有轨电车正因其快速、准时、舒适等优点,以及比马车和人力车更低廉的费用,经过短暂时期的怀疑、观望后,很快赢得市民的青睐,成为他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被誉为“公众的乘物”。住在都市里的人,对电车不再害怕后,就再也离不开叮叮当当的电车,离不开都市生活带来的便利,赞叹其为“公交之利器,一日不可无此君矣。”
    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公共租界有轨电车的线路也不断增加、延长。自1911年开始,至1927年,在最初8条线路的基础上,又先后增辟了9条兰路——十六铺)、10路(提篮桥——十六铺)、11路(虹口公园——广东路外滩)、12路(静安寺——提篮桥)等有轨线路。有轨电车车辆多,线路长,方便快捷,因而一直是上海市民出行的首选。
    无轨电车的开通始于1914年11月15日,虽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据说是在上海最先投入使用,当时报刊称之为“上海唯一之新发明”,“按电车之制,规有多种,因地制宜,而无轨之法则创自上海,环球各国未之先有,差足称豪”。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14路),南起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北至老闸桥南堍(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全长仅1.1公里,设站点两处,票价每站头等2分、二等1分。当时洋泾浜(今延安东路)河道尚未填没,电车在郑家木桥无法调头,特在路中央设圆形转台一座,电车到终点站时先驶上转台,然后用人力推动转台使电车调向。这个方法虽然原始,但简单实用,解决了问题。
    说起来,上海第一条水泥路还与无轨电车有关。福建路旧称“石路”,是一条用石板铺就的马路,路基松软,经不起数吨重的车辆碾压。无轨电车行驶在这条石板大路上,几天下来,路面就开始塌陷,连不少地下自来水管都被压坏。英商自来水公司因此向电车公司交涉,并报告租界工部局,工部局认为,“看来应要求电车公司停驶这种车辆为宜,”官司一直打到伦敦法院。于是,乌龟电车在开通12天后暂停行驶,由电车官司在福建路修建水泥路面,以保水管无损。这样,上海第一条水泥马路诞生了,而无轨电车也再次恢复行驶。
    到1920年,上海有了第二条无轨电车线路(16路),线路从泥城桥至天后宫桥,线长1公里。1938年,上海已经有无轨电车线路9条,车辆120辆,线长33.80公里。
    大概无轨电车比有轨电车更现代、更自由吧,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刘呐鸥和施蛰存、戴望舒在上海合办了一份堪称先锋的文学杂志,起名《无轨电车》,居然流行一时。
    1922年,华商董杏生成立上海公利汽车公司,向公共租界工部局申请开办公共汽车业务,获得许可,成为上海最早的公共汽车经营者。8月13日,公利的一辆公共汽车从静安寺出发,经愚园路、白利南路、兆丰公园到达曹家渡,再从极司菲尔路折回静安寺,全长4公里。这一天,就是上海公共汽车的首次开行。汽车也分头等、二等两种,车内可坐30人,为方便乘客,沿途不设固定站点,可随时上下。但这条线路开设不到一年,便因客流不足、工部局压迫而停驶。
    继之而起的英商中国汽车公司。该公司开行9路公共汽车,线路是从静安寺沿福煦路爱多亚路到外滩,配车6辆,票价高于电车。
    1934年,由中国汽车公司向英国史蒂文工厂定制了40辆双层公共汽车,引进上海载客。这种双层公共汽车不仅外观新颖,而且载人量大,下层可坐44人,上层可坐38人,第一条线路是由静安寺沿南京路开通至虹口公园。在夏天的晚上,许多人喜欢坐在上层的前排兜风,可算是花钱最少的娱乐之一。双层公共汽车也是广告商的宠儿,其高耸的车身,够大的体积,是各式广告商的最佳发布地,最能吸引路人的眼球。是年,上海还建造了双层码头,双层轮渡,被称为上海“双层交通工具年”。
    城市公交是现代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也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上海生活的快节奏,“什么都得快。无事也得忙”,公交或许起了很大作用,各式规定每天要开几趟车,少一趟也不行,于是司机拼命赶车,车没停稳,司机和售票员就叫:“快点!快点!”立足未稳,车便开动了,长此以往,出行的人不快也难,无形中养成了上海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公交线路一般经过重要或知名的公共场所,在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动了他们的娱乐、休闲 、购物的愿望。我们只要看看当时的报道,就可知道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的热闹景象了:“这几天上海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又大减价了,整千整百的男男女女,挤满了全部的屋子,好像不要钱的样子,都来买东西,找这样情形看起来,社会生活何尝艰难呐?这还不稀奇。也许为了两大公司货真价实,大家买的是日用所需的东西,可是除了买东西的人外,各个戏园子又是个个满座,茶坊酒肆,大餐馆,俱乐部,影戏院,也是天天宾至如归,这是何等景象?”试想,没有比较大容量的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能有这么繁华的市面吗?
    上海市中心的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商业区,是各式汽车、电车和公共汽车经过最多的地方。有人做过统计,外白渡桥是上海最繁忙的交通要道,“马龙车水驶终朝”,在1926年5月17、18二日,上午7点到下午7点,桥上平均通过行人50823人次,人力车14600辆,汽车4999辆,公共汽车172辆,有轨电车922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