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雷图书馆801 2012-12-21

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11-7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5期供稿   作者:吴非徽1 阮斌2
[导读] 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协调,如自主神经的平衡受到损害,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

吴非徽1 阮斌2 (1广西北海市中医院心电图室 广西北海 536000;2广西北海市涠洲岛医院 536004)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017-02
【摘要】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PI200A系列动态心电记录盒对2009年到2011年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测定,其中男性242例,女性258例。结果 心率变异性(HRV)能较好地反映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状态。心率变异性降低者均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HRV降低趋于正比关系。 结论 本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心率变异降低,心率变异性降低者是心律失常发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心率变异 降低 心律失常 关系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常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及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获得的HRV(心率变异性)分析,表明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本文通过对2009年-2011年我院就诊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心率变异性降低者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资料来自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8—88岁,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除外环境(如低温、噪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迷走神经阻滞剂阿托品),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夜间工作者)引起HRV降低病例,共入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42例,女性258例。平均年龄(52±15)岁。按照检测结果分为HRV正常组400例,其中男性182 例,女性218 例;异常组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 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仪器 采用上海群天通用电器有限公司PI200A系列动态心电记录盒对50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1.2.2 分组与诊断标准
        1.2.2.1 分组 分为HRV正常组及异常组。HRV≥100ms为正常组,HRV降低为异常组,异常组<100ms为中度降低,<50ms为明显降低。
        1.2.2.2诊断标准
        1.2.2.2.1 HRV及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本文以选择24h SDNN(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作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一般将正常值定为≥100ms,<100ms为中度降低,<50ms为明显降低[1];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出现早搏及早搏型心动过速、逸搏及逸搏心律、心房颤动、停搏(单一出现或同时出现)为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
        1.2.2.2.2 主要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冠心病(有明确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具备其中之一者), 高血压病(收缩压≥力140mmHg,舒张压≥90mmHg,满足其一即可或正接受搞高血压治疗的患者,具备以上其中之一者),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有心律失常患者)。同一患者可同时合并以上疾病。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I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8]。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入选50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年龄18—88岁,男性242例,女性258例。
        2.2 HRV降低患者临床资料及心率变异分析概况
        100例HRV降低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42例(占42%), 高血压病40例(占40%),心律失常11例(占11%),以上病种合并两种及以上者36例(占36%),仅有不适症状未明确临床诊断7例(占7%)。冠心病、高血压所致心律失常HRV降低较明显。与国内有关临床报道相符,王艳[4]等报道48例冠心病者和48例正常对照组HRV检测结果,冠心病组SDNN、HRV Triangular index明显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林利雅[5]等报道116例高血压患者和65例健康老年人24小时动态心电+HRV的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者HRV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P<0.05),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HRV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P<0.01),也较老年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者显著降低(P <0.05)。
        2.3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心律失常关系概况
        500例患者中,分为HRV正常组及异常组,HRV正常组400例,其中男182例,女218例;伴心律失常100例,其中男58 例,女42例;无心律失常300例,其中男124例,女176例。HRV异常组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均伴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降低者均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早搏及早搏型心动过速、逸搏及逸搏心律、心房颤动、停搏(单一出现或同时出现)。早搏及早搏型心动过速、逸搏及逸搏心律常分为频发与偶发(本文以>6次/分为频发,心律失常程度高;<6次为偶发,心律失常程度低)。心房颤动(本文以心室率分型,>100次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程度高;<100次心律失常程度低)。停搏(本文分为短暂窦性停搏及全心停搏;前者程度低,后者程度高)。
        心律失常程度高时,HRV正常组所占比例小(4.25%),HRV降低组所占比例大(77%)。心律失常程度低及无心律失常时,HRV正常组所占比例大(75.75%),HRV降低组所占比例小(23%)。HRV降低者均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HRV降低趋于正比关系。如下表。
        心率变异性分析与心律失常的分类及程度概况表(n=500例)
        
        3 讨论
        3.1 HRV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前评价HRV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一般采用时域分析,并以时域分析指标中总体标准差(SDNN):24小时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100为正常,<100为中度降低,<50为明显降低作为诊断标准,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时,HRV降低,时域分析的结果可对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控作用做出总的概括性评价,其优点是计算较简单,指标意义直观,易为临床医生所接受[6]。
        3.2 HRV降低反映自主神经活动失衡引起心律失常
        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协调,如自主神经的平衡受到损害,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7]。HRV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关,是反映人体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及两者平衡的指标之一[8]。自主神经活动又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8]。
        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为室上性和室性两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均破坏了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状态,使心肌电生理稳定性下降而产生早搏[9],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HRV分析指标中SDNN明显降低[10]。 。
        心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心迷走神经可以通过对心房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增加房颤时的心房易损性进而促进房颤的发生,心交感神经同样促进房颤的发生,HRV分析指标中SDNN降低。
        窦房结起搏细胞暂时或永久性丧失起搏功能,导致窦性停搏。停搏时间短暂的偶发窦性停搏,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若窦性停搏时间过长,则房室交界区(或偶尔心室)便产生逸搏或逸搏性心率(多为房室交界性心率),来代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HRV分析指标中SDNN降低。
        3.3 HRV降低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所致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致使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对室壁机械、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并通过心—心反射活动改变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导致对心脏的调节制约,表现为HRV降低。
        综上所述,HRV降低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降低者均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HRV降低存在正相关性(r=0.187,P<0.05),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可识别高危人群、病情进展、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判断及预测的临床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