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卫子夫的固宠三字经

 eug 2012-12-21
卫子夫的固宠三字经
文/赵炎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的这首诗写的正是汉武帝卫思皇后、一代佳人卫子夫的故事。卫子夫曾是平阳公主家里的歌舞姬,生年不详,前139年与汉武帝第一次邂逅时,刘彻约莫17岁。因为有年长其十岁的陈阿娇在先,刘彻多半不会再去喜欢比他大的女子了。是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卫子夫当时可能也就十四五岁光景,或者更小些。
    那么,卫子夫的容貌到底如何?能不能称为绝色女子呢?
    很奇怪,《史记》和《汉书》对这位做了三十八年皇后的容貌,均一反常态的惜墨如金,唯《汉书》里有一句“后色衰,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蚤卒”,似乎在告诉我们,卫子夫原本长得不错,年纪稍长,颜色才衰减的。
    其实也不奇怪,只要多读读太史公的《外戚世家》,就会发现其中的缘故。
    太史公笔下的美女,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曰技,或歌或舞或琴或瑟;二曰美,或“有色”或简单说“美”了事;三曰绝色,无法通过文字来形容的那种。卫子夫显然就属于第三种。
    且看太史公是如何表现卫子夫之绝色的:“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首先是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到了,通过汉武帝的“独说(悦)”来形容卫子夫惊世核俗的美;其次是强烈的层次感排列,平阳公主本身的审美,是一个层次,她谨献给刘彻的一帮子美人,又是一个层次,其后“讴者进”,卫子夫出场了,压轴的意味颇浓。
    历史上的卫子夫,留给后人的印象,并不以情色著称,然究其生平,却又离不开情色两个字。
    不是咱低俗,亦非为了赚取点击,古代帝王后宫里的女人,哪一位不是为了“固宠”而活着?而“固宠”单凭心计就可以了吗?所谓“美人心计”,情色才是主语呀,卫子夫焉能独善其身而成为例外乎?
    卫子夫无疑是一位成功的女人,所得多于当得,从一个身份低贱的歌女,不到三年时间就坐了皇后位,而且一坐就坐了三十八年,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尽管到了前91年,因太子刘据起兵诛杀江充,卫子夫受到牵累无法自辩而自杀,但其所失依然少于所当失。比起西汉后宫里的大多数女子,她的生平成功经历和“固宠”之术,尤其值得研究。赵炎不才,用“三字经”来概括。
    一曰“显”:主动积级赢得注意力。
    该得到的,就要努力抓到手。
    花朵儿因其绽放,人才知其娇艳欲滴,如果老是做一个花骨朵儿,又如何显示其美?一个女人也是如此,若成天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或整日价的作呆若木鸡状,再绝色的女子,也把自己给浪费了。有一句话叫“等待是最初的苍老,放弃是最糟的堕落”,说得就很到位。卫子夫正是这种看准机会、敢于及时表现的女子。
    比如前文中提及的她与刘彻第一次见面的情节。平阳侯家中美女如云,平阳公主还将那些美女刻意装饰打扮一番,才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公主又让歌女献歌助兴,武帝便在众女中一眼看中了卫子夫。这固然得益于平阳公主对她的压轴安排,但若不是卫子夫自己的绝佳表现,何能被刘彻一眼看中?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卫娘清歌”的场景:皇帝驾到,就在眼前,机会难得,众女无不期望引起皇帝的注意、得到皇帝的宠爱,大家都在极力载歌载舞、花枝招展、挠首弄姿的时候,唯卫子夫脱颖而出,除了她确然绝色之外,是不是也说明她的表演最佳呢?
    所谓“布局决定结局”,“布局”具体到一个女人身上,无非是一个“显”字。
    二曰“推”:欲取之,先推之。
    境界决定格局,退一步,只需一秒,得到的,却是一生。
    有一个史实需要更正。《史记》和《汉书》都说了这样一个情节:“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许多读者据此认为汉武帝在平阳公主家里就临幸了卫子夫,这是不对的。此处的“得幸”,多半是指被看中带回宫的意思,小歌女时来运转了,未必就有了实质性的性生活。否则难以理解为何卫子夫进宫后“岁馀,竟不复幸”,也没有怀孕。
    就算汉武帝后宫女人多,忙不赢,可还有平阳公主那句“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在前面做铺垫呢,难道平阳公主的这句话是说着玩的?她是把卫子夫作为筹码谨献给刘彻的,焉能一年多时间不顾不问?只要平阳公主简单在刘彻面前说一声,刘彻焉能不去关照关照卫子夫?再说,年轻人一旦有了那事儿,一般的每个够。因此,只能说明汉武帝当初只是喜欢了卫子夫,而并未动真格的。
    入宫一年多,卫子夫没有再见到汉武帝,心中肯定不是个滋味,见不到皇帝,还如何“贵”得起来?还如何报答平阳公主的推荐之恩?到了建元三年,卫子夫的机会又来了。这一年,刘彻不知道那个筋错位了,突然心血来潮,亲自在后宫挑选宫女,还计划将其中一部分放出宫去。一个一个的挑选,终于轮到卫子夫了,而卫子夫也终于再次见到了汉武帝。
    遇到这种情形,一般宫女大多会哭哭啼啼哀求皇帝让自己留下来,而卫子夫不是,她也哭,但哭的意思相反,她哭泣着请求刘彻放她出宫。前面说了,平阳公主送她进宫是有目的的,也即“有所图”而来,可她却公然要求离开,明摆着是在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欲取之,先推之。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汉武帝认为她有着一般宫女所没有的境界,当时就临幸了她,以至于卫子夫不久有了身孕。
    陈阿娇花了近十年时间和“九千金”医治不孕症的代价,终于没能怀孕,而卫子夫只一次就珠胎暗结,人的命,天注定,当真是有些道理。朝廷大臣们天天在鼓噪“天子无后”,如今卫子夫怀了天子的种,刘彻的腰杆子立马硬了起来,外面还有平阳公主罩着,这一回,卫子夫想不贵都难了。一秒钟的推,卫子夫赢了一辈子。
    三曰“定”:淡定而后安逸。
    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自己选定的路,坚持走到底。
    其后的故事就简单多了,用那句著名的手机广告词来说,就是“一切尽在掌握中”。是谁在掌握?平阳公主也。
    卫子夫有了身孕,举朝皆惊,最惊的莫过于阿娇陈皇后了:一个低微的歌女居然抢了我的风头,还了得了!她求母亲馆陶大长公主(刘嫖)帮忙对付卫子夫,于是母女二人学人家玩绑架,受害人正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还企图杀了卫青。幸亏卫青的朋友公孙敖非常给力,带人又将卫青救了出来。
    这个案子一曝光,平阳公主最是高兴惨了,为嘛呢?她跟馆陶大长公主母女不对眼儿,在汉武帝面前煽风点火是肯定了的。武帝果然大怒:你陈阿娇不是想害卫子夫、企图绝我的后吗?那好,我偏让卫子夫一家都显贵,非气气你不可。这对卫子夫来说,坏事变成好事了,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入宫做了侍中,卫青还兼任建章监;大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嫁给陈平曾孙陈掌;卫子夫自己则晋封夫人。武帝几日内赏赐便达千金,卫青不久后又升太中大夫。
    前128年,也就是元朔元年,已生三个女儿的卫子夫,终于为刘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刘据,立为太子,意味将来必能据有天下。春三月甲子日,废阿娇皇后位,立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在皇后废立过程中,平阳公主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据《史记》载:(刘嫖)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熟悉西汉历史的读者大概还记得,刘彻当太子,刘嫖之所以发挥了作用,是因为她是汉景帝的姐姐。如今的情形一样,平阳公主却是刘彻的姐姐。对刘嫖而言,唉,报应来得咋就这么快呢?!
    这一系列宫廷内斗,事事跟卫子夫有关,但她似乎均未参与,不说看法,不提要求,也无私下的任何抱怨,完全是一副定力超群的样子,似乎在告诉我们,她别无所求,只想做一个淡淡的女子,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宠辱不惊,心静如水。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她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女人。
    淡定而后安逸。卫子夫在后宫充满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复杂的环境中,稳稳的做了38年皇后,即便在卫青死后的11年里,卫氏外戚基本没有了依靠,但卫子夫仍然坐着后位,太史公总结其中的缘故,说:“嘉夫德若斯”。
    卫子夫的德,体现在哪儿?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淡定、低调、恭顺、谦和,得以固宠,不但汉武帝尊敬她,朝廷大臣和后宫人等也尊敬她。可见,人生不能靠心情活着,而要靠心态去生活。心情往往起伏不定,而心态却是可以选择的,如同选择坚持走下去的路。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江充、苏文等刻意制造巫蛊案陷害太子刘据,太子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作为太子母亲,自然是支持太子的,被汉武帝迁怒,不能自明而自杀。葬于桐柏。
    关于这个巫蛊之祸,卫子夫无疑比窦娥还冤。从汉武帝后来下的“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卫子夫)……”诏书里可以看出,刘彻是承认卫子夫是无辜的。
    “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解佩安所赠,怨咽空自悲”。后人根本是在曲解卫子夫的心,她何悲之有?何怨之有?她高兴自豪也来不及呢!若非她的“三字经”,哪有未央宫数十年的依依垂柳?若非她的“三字经”,哪有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大漠功业?我们无法假设或重复她的历史,但可以纪念并学习她的历史,佳人已逝,“夫德”永存!待续(赵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