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自然关系

 真情人生· 2012-12-21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但同时也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招来自然对我们的抱负。

 

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

       ——重温恩格斯的教诲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珍妮弗·琼斯: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真名菲莉丝·弗洛拉·伊斯莉,生于1919年3月2日。她是在电影工作室体系下由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一手捧红的美国女演员。1946年,珍妮弗出演了塞尔兹尼克制作的电影《阳光下的决斗》。珍妮弗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她的第一次婚姻是与演员罗伯特·沃克,并与其生有两子,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演员。珍妮弗和罗伯特1944年离婚,1949年,珍妮弗嫁给了塞尔兹尼克,即上文提到的大名鼎鼎的制片人,珍妮弗与大卫相守到1965年后者的逝世,之后他们的女儿玛丽·珍妮弗自杀,这双重打击几乎让珍妮弗崩溃,并企图追随亲人了结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 (出处同上)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欧洲腿模的风采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所谓战胜或胜利,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事实上,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何况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或多或少招致自然的报复。恩格斯当年所分析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欧洲一些地方破坏自然而遭受报复的情况,同现代社会的情况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大量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和臭氧层破坏,危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通过国际协议来减少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一些杀虫剂和化学物质最初被研制成功时曾誉为重大发明,并大量使用,后来才发现最终却会严重危害人自身,不得不禁止使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各种污染物大大超过环境承载限度,不得不投入并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污染,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得不偿失;国内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导致土地荒漠化,最终不得不退耕还林。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葛丽丝·凯莉:第二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自她成为摩洛哥王妃已经过去许多年,就连她罹难于车祸也是旧闻了,但被光影凝固的她,今天看来仍有别样的味道——优雅(Grace),这也是她的名字。她生于大富之家,曾是奥运冠军的父亲为了她,向摩洛哥王室“缴纳”了上百万美元的陪嫁。 她有过成功的事业,不但以《乡下姑娘》一片荣膺1955年的“奥斯卡影后”,还是“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星。

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

    在大力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关系重新进行深的思考。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共识并不是我们人类的最佳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那么,人与自然关系究竟如何定位,我们应从人类和各国的历史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欧洲腿模的风采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命题,应是二元论,而不是一元论。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历史告诉我们,现实与我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元论是人类以主人自居的主人论,其结果就是把自然当作奴役的对象,把自然看作无生命状态的客观实体。以人为本一元论的先进性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提出的的命题,但是,并不是说以人为本的一元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证明。以自然为本,并不是说人类就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因为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提倡并遵从以为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二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必须是坚持以自然为本。否则,其结果就是自然对人类社会无穷无尽的无情报复,一直到毁灭人类自身为止。

二、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命题,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主人或仆人。以主人自居,仆人自居,还是以伙伴相处,朋友相处,是确立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又一个基本课题。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停留在不是主人就是仆人这样的一个层面,始终没有超出这个层面。主人就是人类自身独立于自然界之外,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割裂开来,以统治者自居,而忘记了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界的婴儿。仆人就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面对自然的侵害逆来顺受。从世界文明史来看,这个层面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超越这个层面,从思维上进行理性的探讨与前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抛弃旧的观念,注入时代发展新的要素,扩充新的内容。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人类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们。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又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而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放下仆人的卑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现实命题,是共生、共赢、共荣,而不是征服、改造、索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既然是伙伴关系,朋友关系,那么要求人类在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人类的思维视点,不能关注在征服上、改造上、索取上而是放在共生、共赢、共荣上;就是要求人类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心情,努力为失去平衡支点的自然界做些“亡羊补牢”式的修补或调整;就是要求人类适应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就是要求人类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最大美德的观念。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与自然关系:小结

 

     人与自然关系本质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是自然界物种长期进化的产物
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
   ---衣食住行
   ---工业原料
   ---科技进步
 
    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历程
古代人对自然充满了神秘感、恐惧感敬畏感---神、自然崇拜与原始宗教    
人类中心论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家普鲁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
  》(创世纪)中,上帝说要照着我的形象,按照我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
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人被赋予管理、支配、利用自然的权利 
 
   欧洲文艺复兴对理性的张扬,人不再寄希望于外在超人的宗教力量,转而求助于人自身的理性力量。
    笛卡儿 我们在认识了水、火、空气、诸星、诸天和周围一切其他物体的力量和作用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同样方式下把它们应用在它们所适宜的用途下,而使我们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所有者
    康德理智的原则不是理智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规定的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
 
---把人放在自然的对立面
  ---18世纪世界工业革命的胜利为人类中心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典型的表现-生产力定义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因此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被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增长
GDP增加=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程度提高  
人类中心论的影响
    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成功使得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顶礼膜拜,认为科学技术可以消除贫困、饥饿住房、健康、失业、落后、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
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
  ---取之不尽的原料库,任意索取
  ---填不满的垃圾场,任意排放
  ---自恃科技的力量和无上的智能,人类以自然界的绝对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
没有考虑自然的成本 (马克思的价值论)
    ---资源无价、环境无限、消费无虑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似乎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一切
人文文化、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全球协调---受冷落或被淡忘 人异化为工具或物质的奴隶,社会畸形发展
大量短期行为无限度地开发、浪费矿物资源,贪婪地砍伐和捕猎动物,肆无忌惮地使用各种化学原料与农药,弃生态环境于不顾,等
  人类中心论的后果
 (1)人口压力 20世纪16亿---2000超过60亿
2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 变薄或空洞
  酸雨的危害
    20003月上旬,数千条死鱼漂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个湖面上一只因超负荷而破裂的污水管中流淌出来的污水是杀死鱼儿的元凶
  2003521日拍摄的照片显示,在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海拔5860米珠峰东绒布冰川只有少量冰塔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珠峰地区的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消融加剧,使冰川明显退缩
(3)水源污染和短缺
世界的淡水资源约l3受到污染,有100多个国家缺水
(4)土壤退化10cm土壤层/千年
全世界已经损失了300km2的耕地,相当于损失了三个中国的生产用地。
现在全世界每年流失土壤270亿吨。如果地球上土壤的平均厚度为1米的话800年后全球耕地就将消失殆尽。
 
(5)生物多样性锐减
1600以来已灭绝724
目前100300/天物种临近灭绝
专家预测,地球上全部生物多样性的14能在未来2030年内有消失的严重危险
(6)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1991全世界消失的森林面积17km2不到300,森林就不存在物种密度最集中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年12的速度被毁灭,如果50100年后热带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就意味着一半以上的物种将消失
 
人类的第一次警醒:
   科技具有负效应
   1962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标志着人类把关心生态环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人类的再次反思:
      地球只有一个
  19726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114个国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
   共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1.人口、科技、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
2.地区、国家和全球范围内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注意社会公平
 
---整体协调性
---未来可续性
---公众的广泛参与性
---新的全球伙伴关系
 
代际之间的均衡发展,各代对自然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和生存权
发达国家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 
人类面临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生态失衡、粮食危机、南北冲突、国际难民等全球性问题超越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民族国家的界限,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个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1)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发展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实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概念
 
结语
人类属于地球,而不是地球属于人类。我们要呵护地球,而不是战胜她,拆散她地球母亲不光是供养我们,在我们冒犯她的时候,她也会惩罚我们,而且我们冒犯得越深,她对我们的惩罚就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