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乐】刘欢:音乐上的完美主义

 4U 2012-12-21

刘欢:音乐上的完美主义

(2012-12-21 15:07:46)
标签:

杂谈

稿件来源:《时尚先生》
摄影:梅远贵 创意总监:马骥
文字:叶三 蒋明倬 吴默滔 孙民
服装统筹:吴炜 明星统筹:孙静
化妆:曾凡 编辑:邹志渭 制片统筹:盖信羽

 

今年,刘欢给了我们太多意外。一个意外是给长达76集的电视剧《甄嬛传》作曲,完成了工作量浩繁的项目后,刘欢说,他其实想做的是电影音乐,以后不太想再接电视剧了。另一个意外是加盟《中国好声音》,因为刘欢坐阵导师席,使得《中国好声音》多了些文化含量;更大的意外是,刘欢又要退出《中国好声音》,“将不再参加任何选秀节目,包括第二季的《中国好声音》”。


刘欢还是按他一贯风格行事,并没有太大改变。平时温和、对于日常琐事随意。喜欢过闲云野鹤的生活。秋季来临的学期,每周三的晚上,他会在对外经贸大学的课堂上讲授《西方音乐史》。那门课,他已经讲了26年,但讲起肖邦、李斯特音乐大师,他依然激情四射,逻辑清晰而且相当幽默。讲到兴起,甚至会唱几句,以便学生更好理解。他会特意讲到肖邦的老师对他采用的独特的教育方法,突出个性的方式直接成就了这位大音乐家很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也会用敬佩的口吻讲李斯特对晚辈的提携。那一刻,他只是音乐历史洪流中虔诚的承继者,他也希望和前辈音乐家做一样的事。


在音乐上,刘欢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喜欢欣赏好的音乐、推介好的音乐、创作好的音乐……瑕疵、妥协都会破坏完美性,会让他遗憾。他也很自然地排斥那些与音乐无关的因素挤进他的生活、折损他的付出,也无法忍受无聊、庸俗但又铺天盖地、势不可挡的娱乐化对音乐纯粹性的侵蚀。他在乎的永远只是音乐,这么看,他离场,并不太意外。

ESQ:为什么会答应郑晓龙导演作《甄嬛传》的音乐?


刘欢:我和郑导是20年的朋友了。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我是当时剧组里唯一没去过纽约的人,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写了数十条原创音乐和包括《千万次的问》在内的七首中英文歌曲。晓龙的作品我信得过,而且他也不会轻易开口,所以我二话没说答应了他。只要是好的音乐我都不会排斥,我都听,也都有兴趣研究,所以古典的也好,民族的也罢,对我都不是任何问题,我的音乐创作空间很大。


ESQ:最初大家熟悉你,是通过影视作品的片头或者片尾曲,但很少有人留意你还制作了大量的剧中的原创音乐,《北京人在纽约》、《东边日出西边雨》等,还有这次的《甄嬛传》。为什么会对电视剧有兴趣?电影会非常在意配乐,会邀请最优秀的音乐人创作音乐。电视剧以后有可能也是这个方向么?你还会为影视剧作编曲么?


刘欢:我一直对影视剧音乐感兴趣,不但作曲作词,除了《甄嬛传》,我早期的六部电影和电视剧音乐全部是我自己编曲自己电脑制作的。现在也懒得亲自动手编了—你不知道,编曲除了费脑还是个体力活儿。我接影视剧音乐创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重复自己。对我音乐感兴趣的听众会知道我的每部影视剧音乐方式都完全不一样。以后我希望写电影音乐,可以精益求精。电视剧是快餐文化,对音乐的要求很难符合我的标准,还特累,我不太想再接了。


ESQ:主题曲《凤凰于飞》引发争议,有人认为非常雅致,和剧情相配,也和剧中的台词相配。也有人认为太难,不像《好汉歌》那么通俗、易于流传。你自己怎么看?


刘欢:很多人喜欢《凤凰于飞》我非常高兴。流行并非仅指“传唱度”,“传听”也是一种流行,而且一定会是更深入的流行,因为会吸引更专业的演唱者去翻唱,去传播,这就使得歌曲更容易成为经典,而非昙花一现。这两天,我的好几位学员都找我要《凤凰于飞》的演唱授权,说明这首歌很有市场,也印证了我的“传听”之见,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的听众对流行的理解越来越国际化,不再局限于卡拉OK标准。这非常可喜。


ESQ: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你的唱片很少?


刘欢:今年出了一张《甄嬛传》原声碟,现在CD应该有四张了。


以前可能是追求完美太苛求自己了吧。听得越多,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高,不肯轻易出手,圈里人就说我有精神洁癖。现在呢又是另一个问题,别看唱片不景气,可只要有钱谁都能出,谁都敢出,所以出唱片这事儿我反而看得很淡了。


ESQ:《甄嬛传》的音乐发了原声大碟,怎么考虑的?唱片市场一直不好,为什么还选择作这个事情?


刘欢:应该说是观众有这个要求吧。剧组反映,《甄嬛传》第一轮播出不久,好些观众就在微博和官网上对音乐好评如潮,剧组演员也非常喜欢,建议出碟。我当时在长岛度假,觉得时间太紧,唱片又不景气,所以兴趣不大,没太理会。后来是制片人曹平女士联络我太太,她们俩齐心协力把这事儿促成的。后来效果不错,第一批只敢先出3000张,但很快就有追货的了,听说网上销得还行。也好,就算留个纪念吧。

ESQ:你的队叫喂鸡小分队,一批80后、90后的孩子重新发现了《喂鸡》这样幽默的电子音乐,并称之为神曲,但这首歌是2003年就已经收录在《六十年代生人》这张专辑里的,你怎么看自己那张专辑中的音乐?


刘欢:我在《六十年代生人》文案里有一段这样的话:“上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我们上一代的人可能是家灾国难,对于我们下一代可能是天方夜谭,对于我们,可能只是似真似幻的童年……我们以今天的方式唱起这些老歌,是为了忘记一些苦难,记住一些美好,也可以叫做为了“忘却的纪念”吧。值此,向老一辈音乐家们致敬!感谢他们在那样不可思议的年代里为我们留下的。


我就是想用当下的音乐方式演绎过去抽离出来的美好记忆—那是我的童年。虽然这张唱片已经过去十年,但今天看来改编得依然丰富多彩。不但有电声,有管弦乐、民乐,还有重金属(摇滚),有电子音乐。也谢谢三宝、叶小刚、捞仔和孟军,他们的改编功不可没。其实很多东西我早就在尝试,只是不广为人知而已。


ESQ:在7进4一场,选择权振东、还是选择王乃恩,是最让你纠结的选择么?你怎么看这两个歌手?


刘欢:是啊。他俩的演唱能力都很强,我尤其欣赏他们演唱时都能把心沉到音乐里,他们是真正地喜欢音乐。权振东嗓音独特,音色抓人,辨识度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我听过两首他写的歌,还不错,结构上再讲究一点就很完整了;王乃恩也能写音乐,他有很好的古典音乐基础(这在歌手里很难得),在创作上会有上升空间,他的演唱有层次,刚柔并济、细致入微,真假声转换技巧娴熟,但不炫耀,声音有感染力。


ESQ:这次比赛中,非常多的歌手演唱英文歌曲,比如郑虹、吉克俊逸,怎么看这类歌手的发展?


刘欢:这两个孩子条件都不错,很聪明。如果运作得当都会很有前途。不过作为中国人还是得先把中文歌唱好,她们的优势是可以借鉴一些英文歌曲的演唱方式。其实,在中国的市场站稳脚跟和走向世界并不矛盾。


ESQ:你在这次《中国好声音》中,有什么遗憾么?


刘欢:当然,做任何事都会有遗憾。我个人的遗憾其实微不足道,比如缺乏娱乐节目经验,不能有效掌控自己的情绪,容易激动。而作为《中国好声音》节目本身,应该也有一些遗憾,比如:从音乐层面上讲我们作为导师给普通观众提供的启发和指点不够,又因为赛制等原因,优秀学员展示的机会太少等等。但总体看来,参加《中国好声音》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带给了我一些思考,蛮有意思。


ESQ:你认为,目前阻碍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刘欢:可能还是知识产权保护吧,这方面存在问题会导致原创能力萎靡疲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