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模式:认识你自己

 秀水拖蓝 2012-12-22

“个人成长”是我的博客比较关注的话题,而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认识自我”(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古希腊的著名格言吧)。所以,今俺想从心智模式这个角度,来聊聊如何认识自我。

什么是心智模式?

最早是从《第五项修炼》这本好书里面,接触到这个名堂。书中提到的5种修炼大法,其中之一就是:改善心智模式。那“心智模式”到底是嘛玩意儿?说实在的,网上找来的定义,稍嫌啰嗦晦涩。而俺的水平有限,只能先给一个模糊的说明,让大伙儿有个肤浅的认识。首先,心智模式包含了你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一些看法、观念、定义;然后,在这些看法、观念、定义的基础上,会形成你自己的一些观察的套路、思维的套路、反馈的套路。

先来举个例子。《红楼梦》想必大伙儿都听说过吧,此书的奇特之处在于: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原话)。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看完之后也是感悟迥异(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人看完就忘了)。

为啥会这样捏?通俗地说就是: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因此性格、观念也不同;而这些就会造成了不同的心智模式,从而在看书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体验。

这么说太过简单,为了让大伙儿的理解更深刻一些,下面再来描述一下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心智模式如何起作用?

《第五项修炼》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的心智模式不仅影响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还决定我们采取何种行动”。这么说有点简单,怕有人看不明白。那咱再来打个比方:把我们的大脑类比作计算机。

不懂电脑的同学想必也知道它一般都有输入(键盘、鼠标)、处理(CPU)、存储(硬盘)、输出(屏幕、打印机)这几部分。如果两台电脑的硬件一模一样,但是装了不同的软件,那它俩的输入、处理、存储、输出也可能截然不同。(这不是废话!因为装了不同的软件嘛)

那其实人也是一个道理。人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就好比电脑的输入;人根据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好比电脑的CPU处理数据;人把处理的信息记忆下来,好比电脑在储存数据;最后人根据思考而采取某种行动,好比电脑的输出。

再回到最初的例子。为啥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下来的差别会这么大捏?有些人视而不见,在输入阶段,就把信息丢弃了;有些人虽然把信息接收了,但并没有进行分析处理,仅仅是简单存储下来;还有些人,不光存储下来,还和自己原有的信息进行整合。而造成上述差异的根源,就是心智模式。它就像那电脑软件,决定了信息获得的多寡(观察)、如何处理信息(思考)、如何保存信息(记忆)、如何做出反馈(行动)。

心智模式的重要性

对于俺上面的比喻,可能有网友会跳出来质疑:凭啥说差异是软件造成的,而不是硬件造成的?

对于这种观点,俺可以再继续探讨一下。其实电脑的硬件,有如人的生理因素(或者叫天赋)。有些神童具有超强的记忆力,还有些从小就能心算多位数乘除法甚至开根号(据传说,计算机它爹冯·诺依曼就有此能耐)。

但是天赋的差异也是符合二八原理的。特别牛的人毕竟是少数,特别菜的恐怕也不多见。大多数人都在中等层次。(为了形象点,贴图如下)因此,对于大伙儿来讲,导致普遍的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不是硬件(生理因素、智力因素),而是软件(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的变化

前面提到,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可能会有不同的领悟。为啥捏?因为某些人的心智模式会动态发生变化。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很多,比如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多是冲劲十足,满怀抱负;工作若干年之后,则变得谨小慎微,圆滑世故。这种现象就是心智模式发生了变化。

下面来看两张图(悄悄说一声,这图是从维基百科上剽窃来滴):

这头一张图,描述的是静态的心智模式。如果你的心智模式按照这样来运作,那你的心智模式会保持稳定不变。

后面一张图,则表示动态的心智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反馈会与心智模式交互,并导致心智模式发生变化。如果你的心智模式更多地属于这种运作模式,有可能会利于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结尾

好了,关于心智模式的扫盲介绍,暂且先说到这。今后,想结合自个儿的观察和心得,分析几种常见的心智模式及其利弊。希望给列位看官提供小小的参考,那我也就没白费力气了。万一能引发某些同学更深入的思考,那就更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