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唐伯虎》 随想

 苏迷 2012-12-22
   《传奇唐伯虎》 老凡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江南砚
  唐伯虎于苏州人,再亲切不过。这亲切里混杂着自豪与怜悯,唐伯虎是苏州的骄傲,才华横溢又阅尽人世苍凉的一个传说,大名鼎鼎,仿佛一个符号———
  才华横溢,用感叹号!
  陡遭不测,用顿号。
  不尽沧桑,那是省略号……
  符号总是抽象的,省略掉许多日常生活的琐碎悲喜,时间沙漏里的爱与痛,所以,《明史》里给他的寥寥数语,怎能敌过弹词《三笑》里穷极酣畅的发挥演绎,弹词艺人们坐船而来,一镇又一镇,一年又一年,书场里的唐伯虎活灵活现,散场,出门就能碰见。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传奇唐伯虎》,是苏州人写的唐伯虎,是一部从众多史料笔记里寻找素材,认真还原、接近历史中那个“相对最真实”唐伯虎的历史小说,对唐寅科举案的诠释尤为精彩,众多历史人物围绕这个案件展开官场斗争,作者老凡对许多散落于正史、笔记中的资料考据梳理,视野开阔引征翔实,这样认真的小说令人敬佩!
  唐伯虎的一生充满矛盾与争议,戛然而止的科举之路,使得这个天才画家留给后人的文字并不多。唐寅晚年皈依佛门,对自己以往的这些文字不很重视。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徵明、祝允明三位,沈周人缘最好,在世的时候,就有官府中人帮他出过诗文,文徵明忠厚人,子孙显赫,《甫田集》版本不止一种,祝允明虽“滑稽”,去世后《怀星堂集》是儿子好友帮助刊刻的,唐伯虎后人式微,万历时袁宏道来苏州做吴县令,为唐寅刻过汇集,清嘉庆朝,有唐仲冕整理搜罗,出版《六如居士全集》。
  老凡用十数万言写唐寅一生,苏白用得很多很巧妙,不仅苏州的风土人情读来亲切,众多人物穿插其中,作者对他们的生平、逸事都下了很深的功夫,即便落墨不多也言之有据,足见创作的认真态度与功力,《传奇唐伯虎》是小说,老凡笔调轻松,钩沉辑佚,如坐庭院里清谈絮絮,适当想象发挥,于是,四五百年前的往事,已经散落如雪入泥,被作者一一收拢来,说是“传奇”,其实非常冷静。
  读完这部小说,有不少感慨和联想。
  唐伯虎生活的时代很好,如果说明朝的开国是正剧,杀戮功臣,开疆拓土,崇祯末世是悲剧,那唐寅游戏人间的主要时期在成弘正三朝,堪称喜剧。
  成化帝的专宠招致大臣的非议,至今被古董商珍爱的鸡缸杯,是很好的证据。正德其实不错,远征蒙古的英勇被后世误会为顽劣,电影人只记得他与李凤姐的生离死别。中间的弘治皇帝,认真治国,一直以来被大家看作一个好皇帝,励精图治,一辈子只有一个皇后,堪称空前绝后。要是他和海瑞搭起档来,关公战秦琼,严嵩根本没机会实施贪污犯罪。
  唐寅是苏州人,他的一生却非常不“苏州”,一点也不中庸,也许,放到晚明时代,唐伯虎的生活会更加惬意,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更开放自由。所谓离经叛道,往往是生不逢时的另一个注脚。
  清初,刻书家毛晋来到横塘,偶然发现唐伯虎的坟茔,看着被荒弃的唐伯虎墓地,感慨不已。苏州人入世深沉,轻易不玩世,所以爱评弹,评弹里大可以说噱逗唱,过日子总要寻开心,玩世不恭成了艺术,消遣,那里的机灵讨人欢喜。大家跟着唐伯虎一笑,再笑,而三笑,这真是丰子恺笔下提鸟笼的苏州人,智慧可大可小,决不可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