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雍陵——封尘的哀伤

 

 

 

 

 

 

4月29日,胡马雍陵——封尘的哀伤

 

     初识胡马雍陵,来自于谷歌地图,茫茫一片英文字符中,惊喜的发现“胡马雍陵”四个豆大的汉字。经常用谷歌便知道,这里必定潜藏着一处闻名遐迩的神迹。

     于是,本只是去市郊东南吃烤羊肉,结果阴差阳错,大家兴致盎然,来到了胡马雍陵。

 

     一直以来,对于古代帝王的陵墓和宫殿,世人们一边毅然地唾骂着缔造者们的奢靡残暴,暴殄天物,一边又自私地享受着暴殄天物后留下的璀璨流光,然后赞不绝口,惊喜若狂。

     因此今人能品味莫卧尔王朝登峰造极的建筑艺术群,同样得益于缔造君王们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的私心,而且这一嗜好在巴布尔子孙的基因中有幸传承,一如泰姬陵,阿克巴陵。

     有别于这些颇具争议的杰作们,对于胡马雍陵,世人却总少了几份苛责和挑剔。一来陵寝并非胡马雍本人挥斥,二来胡马雍悲催的命运不禁让人几分怜悯。如果说泰姬陵是沙贾汗一己之私,对泰姬的奢侈宠赏,那么胡马雍陵则是后世建造者对其堪忍人生的基本安慰,给命途多舛、漂泊一生的逝者一个应有的归宿。

 

     或许越是异域古风,越是想诚挚的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不过没有导游,看不懂印地语、且还是突如其来的自助旅行,实在难以觉察出太多痕迹。于是,我们只能从炙热的空气中,品尝出陵寝的安静与祥和,然后咀嚼500年前或许有的悲苦滋味。

     作为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后继者,面对一个肯定无法超越的目标,胡马雍注定与伟大无缘,父亲的伟大和强悍只能愈发衬托他的渺小和无能。宿命似乎从一出生就注定,他贵为天命,却从不是天之骄子;他也想挥斥方遒,却只能举步维艰。极其不平凡的一生薄如蝉翼,经不起命运的戏弄和刁难。半生流亡,毕生忍辱换来的依然是后人对其懦弱无能的骂名,等到历经苦难,戎马峥嵘终于收复河山,没几天却又从楼梯上失足而亡,衰到如此的君王,大体在成王败寇的后人眼里,也只能贴上同情的标签。

     苦难、苟活、屈辱、反叛、希望、绝望、坚守、哀伤……胡马雍诠释了堪忍世界的全部,所以够了,一生就这样吧,虽命时已至却也求得一个解脱。也或许因此,胡马雍陵端庄而厚重,显得格外的安详和洒脱,格外的与世无争。

 

     印度的古迹很是纯粹,不像天朝,每寸土地无不利用之极,就算一个破庙,都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关卡没能发家致富。从胡马雍陵最外围,到最终的陵寝,除了约合30元人民币的门票费,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仅过两道门,游客就可以非常平静、径直地走向这位传奇君主,轻易的让你觉得不是在探访一个神迹,而是在拜访一位久违的老友,似乎胡马雍,要有这样的方式告诉世人他的亲和与宽容——我本也可淡泊一生,无关戎马。

     胡马雍陵并不算大,不多的人群,萋萋的草坪,矗立的棕榈,仿若置身校园。直到断壁残垣和被时光雕刻出生硬缝隙的石门,才把人拉回到500年前,让人不禁唏嘘那被遗忘的时光,沉淀了怎样的一种哀伤,那敦厚的陵寝下面,封锁的又是怎样的寂寞和惆怅。

     走到陵寝前,壁龛围绕的殿基配上伊斯兰建筑风格,密不透风。没有祷告和香火,更不用标语和文字,陵寝本身的气质,似乎就能让你读懂那段历史和主人的心情,而这些情感,永久压在了这片摩挲土地下,供有心者品读。

 

     胡马雍的灵魂,漂泊一生。就让这个归宿,去弥补他半生戎马,一生的唏嘘。

感谢清渔闲樵的投稿 :)

德里·胡马雍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