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源与异构 ——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江边风 2012-12-23
同源与异构 ——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2012-12-23
管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作
丘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作
陈一耕(温州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讲师)作
张公者(《中国书画》杂志执行主编)作
曾三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作
刘廷龙(安徽省书画院院长)作
鞠稚儒(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副研究员)作
陈相锋(永嘉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在读博士)作
周祥林(《书法家》杂志主编)作
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副主编)作
张索(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温州市书协主席)作
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作
潘一见(瑞安人、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作

昨天上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温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温州)书画大展系列活动在温州博物馆隆重开幕。书画大展内容丰富,包括“方介堪、方去疾昆仲篆刻展”、“同源·异构——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伯温碑林”名家书法邀请展、“瓯越清韵——温州女书法家提名邀请展”、温州市美术家油画版画水彩画邀请展、“右军麾下——温州十六家书法作品展”以及温州书法现状和发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

元赵孟頫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与国画在中华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相互影响、发展,历代名家大师辈出,经典纷呈。

我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魏晋时期,书论与画论都引入汉魏品藻人物的术语“骨法”一词而建立自身的审美、品评标准。唐代张彦远进一步论述了“书画用笔同法”,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宋元以来,由于对笔墨自身审美的追求愈加自觉,国画不断吸取书法用笔的丰富变化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对书法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诞生了诸多书画双栖的艺术大师,特别是明清以降,几乎所有的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书画绝伦。

书画相融,使得笔墨不再只是一种技能,更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书画同源的更深层涵义即在于它们的共同规律性与审美价值,成为艺术家的人生写照,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书法与国画艺术更是因为这种人文精神而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

作为本次书画大展的重头戏,“同源·异构——当代青年书画邀请展”邀请了刘廷龙、张索、周祥林、管峻、丘挺、鞠稚儒等十多位当代在书法与国画方面都具有很高创作水平的青年书画艺术家参展,展出每位书画家书法与国画作品各四件,旨在呈现当下书画艺术家对书画同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作为进一步深入思考书画相关性的切入点。

值得注意的是,该邀请展中的张索、陈一耕、潘一见、陈相锋四人为温州籍书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