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节 成功的亡国君典型

 庶民临风 2012-12-24
孙皓虽然最后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作为亡国君的典型,他实在是太成功了。
  他具备了做亡国君的基本要求:六亲不认,骨肉相残;荒废朝政,迷信天意;荒淫无度,沉迷酒色;大兴土木,奢侈浪费;诛杀忠良,拒不纳谏;亲近小人,听信谗言。基本上是一个什么能够亡国,他就做什么的主,到最后彻彻底底把自己打造成嗜杀成性、残酷无比的孤家寡人了。
  第一条,六亲不认,骨肉相残。孙皓明白,皇帝的位子只有一个,但是有资格当皇帝的人不少。自己虽然是孙权的子孙,但是却不是景帝(孙休)的儿子,大臣可以拥戴我当皇帝,当看我不顺的时候,也可以拥戴其他孙氏子孙当皇帝,还是把所有的后患都消除了再说。大臣的确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孙皓出手更快而已。
  登基一年之后,找了个借口,把自己喊了几天妈,与自己同岁的景帝的老婆和两个年长的儿子杀掉了。
  当孙皓的庶弟孙谦被山贼劫持,被谋反事败之后,孙皓不但把孙谦砍头了,还连同孙谦的母亲及弟弟都杀了。
  孙皓的堂弟、前将军孙秀任夏口督将,身为宗室而且拥兵在外。孙皓深感不安,就派人带五千名士兵去夏口,准备以打猎的名义把他杀掉。孙秀惊慌失措,夜里带着妻子儿女及亲兵几百人就投奔了晋朝。
  会稽流传谣言说:“章安侯孙奋(孙权的儿子),将要成为天子。” 孙皓就借平定叛乱的名义,把章安侯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斩首了。
  第二条,荒废朝政,迷信天意。孙皓在刚刚被拥立为皇帝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还是放了几把火,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少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主。皇位稳定之后,虽然还有统一全国的雄心,但是行动却从跑步前进转为原地踏步走,继而倒退着走了。孙皓有大半年懒得出宫,国人看到葬礼华丽,甚至都怀疑是孙皓已经死了。而且接二连三出现的祥瑞,一步一步的把孙皓领上了坚信自己不理朝政,也可以统一全国的不归路。
  第一步,当初望云气的人说:荆州有帝王之气,应当能攻破扬州。孙皓于是从建业迁都到武昌,当贼人造反失败之后,孙皓自以为预言应验了。
  第二步,有人伪造谶文说:“黄色的旗帜、紫色的车盖,出现于东南方,最终得天下者,是荆、扬之地的君主。”孙皓现在就在此处做龙椅,自然深信不疑了。
  第三步,当步阐叛变失败后,孙皓自认为是得到了上天的佑助,就让术士为他占卜是否能得到天下,术士回答说:“吉。庚子年,青色的车盖会进入洛阳。”孙皓大喜,便开始不整治政令,只一心一意地谋划兼并天下的春秋大梦。
  第四步,吴国挖地时得到了银尺,上面刻着文字。孙皓便下令大赦,改年号为天册,认为自己就是上天册要封的皇帝。
  第五步,吴国有人对孙皓说:“监平湖自从汉末就荒阻塞了,老人们说:‘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近来元缘无故,临平湖忽然又开通了,这是天下将要太平,青色车盖进入洛阳的吉祥征兆。”孙皓以此事去询问奉禁都尉陈训,陈训对他说:“我只会望云气,不能通达湖水开通阻塞的奥秘。”陈训退下来就对他的朋友说了不敢说的实话:“青车盖入洛阳,这是说将要有战败面君主投降之事,这并不是吉祥的兆头。”但是在孙皓的眼里,自己能够统一天下的雄心又得到了一次上天的认可。
  第六步,有人献上小石头,上面刻着“皇帝”的字样,献者说,他是在湖边上得到的。孙皓于是大赦罪人,改年号为天玺。没有想到这样的儿科把戏,孙皓也认为是上天把皇帝的玉玺送下来了,看来自己离真正的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了。
  第七步,吴国历阳山上有七个洞孔并排罗列,洞孔里面呈黄赤色,当时的习俗把这称之为石印,也就是指石头上的有色彩的纹理。民间流传说:“石印显露,天下太平。”历阳官上报石印显现,孙皓便派遣使者用羊猪牛祭祀。使者造了很高的梯子登上历阳山,用大红色在石头上书写道:“楚地是九州中的岛,吴国是九州之都。扬州之士作天子,四世得治,太平开始。”使者返回,禀告孙皓,孙皓大喜,封历阳山神为王。大赦罪人,把明年的年号改为天纪。册封大典都已经举行了,属于自己的一统天下的纪元从明年就要开始了。
  搞笑的是,孙皓在位16年,一个用了8个年号,只要祥瑞一出现,就立马改年号,象天玺年号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
  第三条,荒淫无度,沉迷酒色。既然老天经常暗示自己就是真命天子,人生苦短,何必再辛苦奋斗,酒照喝,舞照跳。
  享乐首先要充实一下后宫,孙皓便派遣宦官走遍州郡,挑先将吏家中的女子;只要是二千石大臣家里的女儿,每年都要申报姓名年龄,到了十五六岁就要进行考察、检选,没有被选中的才可以出嫁。每年不断地挑选新人入宫,到吴国灭亡的时候,后宫的宫女已经超过万人了。
  在美女的陪伴下,孙皓的酒量和酒性自然陡然见长,常常宴请群臣饮酒,不管能不能喝,一律限定必须喝七升,不醉不散。
  第四条,大兴土木,奢侈浪费。任何荒淫无度,都是建立在剥削之上,上天可以给精神鼓励,却不能够给物质奖励。
  宫女太多了,原来的宫殿不够用了,再加上小老婆群们也向孙皓诉苦说居住条件太差。于是孙皓兴建昭明宫,方圆五百丈,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都亲自进山督促伐木。大规模地开辟苑囿,兴建土山、楼台,极尽才艺工巧,工程、劳役的花费以亿万计算。为了显示皇帝的派头,铺张浪费自然是必须的,吴国从此也刮起了奢侈之风。
  第五条,诛杀忠良,拒不纳谏。既然自己是真命天子,那肯定是吴国最英明、最神武的人,自己就不可能存在错的时候,眼里自然也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更不会听令自己不高兴了的谏言。
  孙皓憎恶别人注视他,群臣朝见或在一旁侍候,没有人敢抬眼看他。
  散骑常侍王蕃,气质、风度高尚,不会看人脸色顺从其意行事,孙皓对此不高兴。一次,孙皓大会群臣,王蕃喝醉了酒,趴伏在那里起不来。孙皓疑心他是故意装出来的,就用车子把他送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召他回来。王蕃容貌举止庄严,行止自如,孙皓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在殿堂之下把他杀了,然后出去登来山,让左右亲随抛掷王蕃的首级,像虎狼那样争抢啃咬王蕃的头,致使王蕃的头惨不忍睹。
  湘东太守不上交赋税,孙皓就地杀了他,把他的首级在各郡示众。会稽太守公正清廉有政绩。会稽郡大旱,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太守上表,请求借贷救济,孙皓认为他是想以私人的恩惠收买民心,就派人杀了他,把头悬挂在柱子上示众。尚书稍微说了几句劝谏的话,孙皓就用刀头上的环把他砸死,身上的皮肉没有一处是完好的。
  孙皓嫉妒比他强的人。侍中、中书令张尚能言善辩有口才,谈论起来往往出人意外。后来有一次孙皓问张尚:“我喝酒可以和谁相比?”张尚回答说:“陛下有能饮百觚的酒量。”孙皓说:“张尚明明知道孔丘没有作君主,他还要拿我和孔丘相比。”因为古谚有:“尧饮千钟,孔子百觚”之说,于是勃然大怒,把张尚抓了起来。公卿取下的官吏一百多人,到宫里去叩头,替张尚请罪,张尚这才得以减罪免死,被送到建安去造船。但不久孙皓就把他杀了。
  孙皓每次宴会群臣都要把大臣们灌醉。他设置了黄门郎十人,专门负责搜集大臣们的过失。每次宴会结束以后,这十个人就向孙皓汇报大臣们的过失,凡是大臣中有抵触的、说了错话的,都向孙皓举报,严重的被判刑、处死,轻的也要当作罪状记录下来;有的被剥下脸上的皮,有的被挖去眼睛。
  孙皓居住在武昌,扬州的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异常劳苦。再加上孙皓奢侈无度,使得国家和人民都穷困匮乏。陆凯几次上疏劝谏,虽然言辞恳切,但是孙皓依然我行我素。
  中书令兼太子太傅贺邵上疏也曾进谏孙皓,结果孙皓对他恨之入骨。当贺邵得了中风病不能说话,便离职几个月。孙皓怀疑他装病,把他拘捕起来,押送到储藏酒的仓里拷打,打了他上千次,他最后也没有说一句话,孙皓叫人烧红刀锯割断了他的头颅,把他的家属放逐到临海。孙皓又诛杀了楼玄的儿子和孙子。
  孙皓的宠妾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依法处理了这件事。孙皓的宠妾向孙皓诉说,孙皓勃然大怒,借其他事情为由,烧红刀锯截断陈声的头颅,把他的身躯扔到四望山下。
  孙皓在位的时候,一共残忍杀害了四十几位大臣,让群臣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真实性,致使吴国的臣子人心惶惶,再无忠君报国之志。
  第六条,亲近小人,听信谗言。及时行乐的欲望占领了孙皓的大脑之后,与带刺的谏言相比,能够与行乐思想相容的自然是谗言蜜语了,感觉还是拍马屁的人对自己忠心耿耿。
  会稽人张经常在孙皓面前搬弄口舌,诬陷别人,因而深受孙皓宠爱信任,被多次升迁,任司直中郎将,还被封为侯。张上表,设置弹曲二十人,专门负责举报检查种种不法行为。于是官吏百姓各自凭自己的好恶互相告发检举,一时间监狱里人满为患,上上下下,人人惶恐不安。
  孙皓身边还有一个与黄皓齐名的岑昏,靠巴结孙皓而官至九卿之位。好兴土木,置人民劳苦于不顾。当吴国将亡时,吴将请诛岑昏,此时孙皓尚不觉悟,说:“量一中贵,何能误国?”众大叫:“陛下岂不见蜀之黄皓乎?”遂不待吴主之命,一齐拥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
  孙皓经过自己一连串的折腾,吴国终于呈现出上下离心离德的局面。孙氏宗亲不该杀的都杀了,也逼跑了不该走的;臣子整天担心自己的脑袋被当球踢,子女进宫侍奉杀人不眨眼的皇上,还有可能捎带上三族或者九族的亲人一起上黄泉路;老百姓怨声载道,无休止的徭役和赋税,稍有不慎便被带上谋反的帽子。
  灭国的征兆已经全面出现,只欠东风了。只可惜晋国内部却传来噩耗,让孙皓再次获得了苟延残息的机会。
  晋国的噩耗是什么?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