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乔家书斋 2012-12-24

                                                                 酒 泉 子①             潘 阆

                                                                     长 忆 观 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②。来疑沧海尽成空③,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④。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①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二体:一见于敦煌曲子词,双调四十九字;一多见于《花间集》,四十至四十五字。以平韵为主,间入仄韵。②观潮:钱塘江潮是一绝景,每年农历八月,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满郭:满城。③“来疑”句:潮水排空而来之势,令人怀疑是沧海倾尽了所有海水。④弄潮儿:《武林旧事》说:八月十五钱塘大潮,吴地少年善于游水者数百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手执大旗,争先恐后,迎着潮头,在万丈波涛中出没腾飞,做出各种姿势,旗帜却一点也没有沾湿。

【点评】钱塘江潮是我国一大名胜。海水涨潮时,顶托江水向里回涌,由于杭州湾特殊的喇叭形地势,回流的江水便在由宽变窄的河道中激起巨大的狂涛。尤其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由于地球、月亮间的引力关系,更使钱塘江潮达到排山倒海、遮天蔽日的程度。钱塘江在明代改道之前,观潮的最佳地点不是现在的海宁,而是当时的杭州。杭州观潮给潘阆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这首词是潘阆离开杭州后所写的十首《酒泉子·忆馀杭》中的一首。此篇以事后回忆、梦中再现的方式来间接描写,强化大潮的气势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同时,突出精彩片断,以潮水排空而来的汹涌气势为背景,以弄潮儿踏浪立涛、红旗不湿为镜头特写,夸赞吴中少年矫健不凡。这种近于现场实录的镜头,成为我们了解宋代观潮的资料,至今生动有趣。

潘 阆(?——1009),北宋词人。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钱塘(今杭州)人。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后以“狂妄”罪追还诏命,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参军。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常往来于苏杭。现存词皆歌咏杭州西湖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有《逍遥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