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立足五个转变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
| |||||||||
近年来,绍兴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积极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行动,紧紧围绕“五个转变”,不断探索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路子,为产业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截至2012年末,高技能人才总量累计达到2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总量达到21%。今年1至11月,全市共培养各类技能人才7018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147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的159%。 一、完善实训平台,在定位上从扶持就业向支撑产业升级发展转变。 作为创业型充分就业城市和劳务输入城市,该市登记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2%以下,普通劳动者就业压力已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短缺已制约了一些企业的转型发展。2006年,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市政府和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投资新建了浙江省首家公共实训基地。基地建成运行,紧紧围绕绍兴产业特色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现状,通过订单式、超市式培训模式,累计培训各类人员4.8万人。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化职能,2011年8月成立了以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的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骨干企业,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市县互动等方式开展培训,形成了资源共享、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责任到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职业培训联盟成员扩充到100家,合作培训技能人才2298人次,一大批企业技术工人得到了技能提升培训,一批社会培训机构也借助实训基地的平台提升了培训层次,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二、提升培训层次,在对象上从下岗失业、进城务工人员向大中专毕业生转变。 在继续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进校园”活动。根据新增劳动力普遍具有大中专学历、求职定位高但职业技能缺乏的情况,重点开设高层次紧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满足高学历新生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对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的,给予培训补贴,进入公共实训基地学习技能的,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今年已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3500多人次。 针对民办培训机构培训设备简单、师资缺乏,对新生劳动者没有吸引力的现状,引导民办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的先进设备、优质师资开发培训项目,帮助有培训意愿的在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公共实训基地提升技能,使培训更加贴近劳动者愿望和企业需求。 三、丰富培训内容,在重点上从单一劳动技能培训向全面职业素质提升转变 针对企业担心人才流失,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该市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沟通协调、创新创业作为职业培训计划申报和绩效检查评估的核心内容。着力构建全方位的职业能力建设体系,打造技能精湛、爱岗敬业、忠诚企业、敢于创新的技能人才队伍。全市有15位获得“钱江技能大奖”等荣誉的高技能人才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仅留住了人才,也发挥了高技能人才带徒传艺的作用。为引导技能劳动者创业创新, 2011年还成立了全省首家公共创业实训中心,免费为有创业意愿的技能劳动者提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经营管理环境等全方位的模拟训练,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 四、完善工作机制,投入上从政府补贴向激发奖励学习技能转变 在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补贴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扶持、表彰奖励、收入增长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一是出台了职业培训经费补贴管理办法等文件,将职业培训鉴定补贴政策扩大到所有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培训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次2000元。通过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提升培训质量,做到机构有认定、计划有审查、开班有申报、培训有监督、绩效有评估,确保了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建立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资助办法,对于在职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用人单位,给予每人2000元到3500元的经费资助。三是建立了绍兴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机制,近年来,该市先后对34名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进行了表彰,并给予每人1万元的奖励,有3名高技能人才享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四是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向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倾斜,2012年退休高级技师退休金每月增发230元。 五、营造舆论氛围,在目标上从实现就业向提高劳动报酬转变 绍兴市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工资分配制度比较灵活,技能培训使技能人才的劳动报酬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近年来,大力宣传优秀高技能人才提高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劳动者通过提升劳动技能实现劳动报酬增长的社会氛围。从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高技能人才展示活动,先后举办了高技能人才创新成果展、职业技能精英赛,绍兴技能节,优秀高技能人才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全面展示了高技能人才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企业厚待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热爱企业,全社会崇尚技能、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