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谈 袖内乾坤

 庶民临风 2012-12-24
第十一谈 袖内乾坤
   中国传统小说、戏曲、评书中,在描绘评述一些擅使异术的高人名士时,往往会用到两个词——“袖内乾坤”和“掐指一算”。比如说到武侯诸葛亮,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梁山好汉“入云龙”公孙胜之类的人物,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就极高。
  那为何“掐指一算”就能看吉凶,什么又是“袖内乾坤”呢?这还得从中国传统哲学中一种最重要的观念说起,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出来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还有“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且更加有名头,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说的通俗一点,大略是指“天道”和“自然”、“自然”和“人”、以至“天”和“人”之间是相通、相似甚至是统一的。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我们人作为天地的子孙,必然能在自身找到天地的影子。即笔者在第二谈里提到过的“天地一人身,人身小天地”。当然,这只是一个最为粗浅的理解。
  因为,“天人合一”是一个比较复杂深邃的哲学观念,它蕴涵多重的意义,比如说它还包括“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的观念;“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的观念等等。诸多观点和含义使其成为了一个学术性的话题。笔者不是什么专门学者,本书也只是知识普及型的文章而已,所以我们也无需涉及高深的学术范畴。此节里,“天地一人身,人身小天地”这个理念就足够用了。
  我们接着说,“天人合一”能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能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因为儒家接受并发展了这个思想,毕竟儒学成为了后世的正统学说。这里,笔者要提到西汉的一位著名的大神级人物董仲舒,此人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享誉华人社会,其实不止如此。董大神牛得惊人,“三纲五常”、“大一统”的概念也都是他老人家率先提出来的。从我们今人给予他的头衔就可见一斑:“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阴阳家、经学大师”。太厉害了,估计要按现在的尺寸给他做张名片,正反面都得用上。
  就是这位董大神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创建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的理论。他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且“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他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在他的著作集《春秋繁露》里就有着直接的表述: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见《春秋繁露·必仁且知》)
  在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文章《天人三策》里,他又一次强调: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上述就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理论的大略,至于其更深刻的内涵笔者也不再讨论。顺便说一句,“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中国影响十分巨大,在艺术审美上都有所反映。中国园林造景艺术就讲究自然之美,终极目的是要把大自然搬进园林中来,而西方的园林艺术则是完全建立在对植物的修剪技巧上,强调人工,和我们完全是两个概念。还比如我国的盆景艺术,其目的也是为了“寓天地于一隅”。另外我国的传统水墨山水画,也从未着眼于细节,而是进行全景式的整体把握,讲究使观赏者有亲赴其中的感觉体验。凡此种种,几乎都可以在上述观念里找到些许根源。
  书归正传,笔者要着重介绍的是,在“天人感应”理论中,董仲舒提出了一个“人副天数”的说法。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里,这样写道:
  “……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是故人之身,首攽而圆,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百物者最近地,故要以下,地也。天地之象,以要为带。颈以上者,精神尊严,明天类之状也;颈而下者,丰厚卑辱,土壤之比也。足布而方,地形之象也。是故礼,带置绅必直其颈,以别心也。带而上者尽为阳,带而下者尽为阴,各有分。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
  看明白了吧,就是说人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天(自然)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体仿佛是天地的缩影。
  这和中医学开山著作《黄帝内经》关于“天人同构”的论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黄帝内经·灵枢·邪客》里,描述得就更加直白了: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写到这里,我们就能够解释此谈开篇的疑问了。
  “袖内乾坤”指的就是人袖子里面的手。
  “掐指一算”,“掐”就是掐的手指,“算”是算的吉凶。
  请大家伸出一只手来,无论哪只手都包含了阴阳(关于“阴阳”、“五行”,笔者以后再介绍,此处只是顺带一提)。其中大拇指为阳,其余四指为阴。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我们说过“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请看为阳的大拇指有两个指节,这不是“阳中有阴”嘛;请看为阴的其余四指,每一指都是三个指节,这不是“阴中有阳”嘛。
  阴、阳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乾、坤。手上阴阳都有,阴阳转化也有,这手不恰好就是“袖内的乾坤”或叫“掌中乾坤”吗?
  大家再算算每只手共有多少个指节,没错,十四个指节。人有双手,两只手加在一起共有多少个指节呢?当然是二十八个。既然“天人感应”,那么天上有什么呢?二十八星宿!
  是的,这二十八个指节就是对应的二十八星宿。那些高人异士就是在袖内通过掐指的方法在推演计算二十八星宿的值日、阵法,以此来预测时日、事件的吉凶祸福的。
  所以我们才慢慢流传下来了“袖内乾坤”、“掐指一算”的说法的。
  怎么样,挺有意思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