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繇《荐季直表》赏析与临习体会

 鸿墨轩3dec 2012-12-24

钟繇《荐季直表》赏析与临习体会

 

摘要: 钟繇《荐季直表》赏析与临习体会 《荐季直表》(日本宇野雪村氏藏宋拓本) 《荐季直表》(翻墨本) 钟繇《荐季直表》原文: 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谷贵,郡县残毁 ...-
 

钟繇《荐季直表》赏析与临习体会

 

 

 《荐季直表》(日本宇野雪村氏藏宋拓本)

 

《荐季直表》(翻墨本)

1201482490_jjzb1[1]《荐季直表》.jpg

1201482490_jjzb2[1]《荐季直表》2.jpg

1201482490_jjzb3[1]《荐季直表》3.jpg

1201482490_jjzb4[1]《荐季直表》4.jpg

钟繇《荐季直表》原文

臣繇言:臣自遭遇先帝,忝列腹心。爰自建安之初,王师破贼关东。时年荒谷贵,郡县残毁,三军馈饷朝不及夕。先帝神略奇计,委任得人,深山穷谷,民献米豆,道路不绝,遂使强敌丧胆。我众作气,旬月之间,廓清蚁聚。当时实用故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策,剋期成事,不差豪发。先帝赏以封爵,授以据郡。今直罢任,旅食许下。素为廉吏,衣食不充。臣愚,欲望圣德录其旧勋,矜其老困,复俾一州,俾图报效。直力气尚壮,必能夙夜保养人民。臣受国家异恩,不敢雷同。见事不言,干犯宸严。臣繇皇恐皇恐、顿首顿首。谨言。
                       黄初二年八月日司徒东武亭侯臣锺繇表-

 

 
钟繇《荐季直表》赏析

     《荐季直表》为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楷书,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幸有一照片留存。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此帖或为唐人根据原本所摹,或为伪托,但应属“伪好物”。由于它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故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淳化阁》所载钟繇诸刻帖)。此帖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梁武帝等所说“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及“行间茂密”等于此帖表现最为鲜明。钟繇所创造的“钟体”,同王羲之的“王体”是我国
书法史上两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典型,影响极其深远。-


    荐季直表内容为向已称帝的曹丕推荐旧臣季直的表奏。季直在关中时曾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过大功。罢官以后生活困难,钟繇说他身体尚健,请求给他一官半职,使他继续为国效力,也解决当前的困难。-

  
    《荐季直表》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内容为向已称帝的曹丕推荐旧臣季直的表奏。季直在关中时曾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过大功。罢官以后生活困难,钟繇说他身体尚健,请求给他一官半职,使他继续为国效力,也解决当前的困难。-
 
由明代开始受到推重,乾隆更认为无上的法宝,但却是后人伪作的;字体确是高古扑拙,别具韵味。而颇受后世推崇的贺捷表也是伪作。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传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
      

    此帖有多种刻本传世,其中以明华夏“真赏斋帖”所刻最能传神。“三希堂法帖”虽也从原墨迹入手,但为了适应石块规格,将远行挪动,使其最具魅力的“行间茂密”精神受到损害,故不足为据。此墨迹较“贺捷表”刻本笔画较肥,书写更加自然,没有后世书家那种有意为书的人工气。梁代书论家庾肩吾曾比较钟繇和张芝、王羲之的特点说:“张功夫第一,天然次之”、“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

   
    至于“行间茂密”和“群鸿戏海”等说,也以此帖体现最为充分。细细玩味此帖(尤其第四、五行)都不难看出。此墨迹本自元代现世以后,得到极高评价。如名人王士贞认为,有了《荐季直表》“天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指那些刻本)”是有道理的。-


    1984年第6期《故宫文物》(台湾故宫博物院出版)上,亦有张光宾先生的《李倜与陆柬之书文赋》一文,张先生在开文一开始就感概地∶“当南宋末即元朝初年(十三世纪晚期)先后出现几件传为曹魏即唐人的法书墨迹,对当时好古博雅的人士曾引发不同层面的启示。其中一件对元明以后书法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魏锺繇书荐季直表》。-

  
    这件直传到清宫廷,又曾刻入《三希堂法帖》,至今下落不明。另一件为《唐
褚遂良书倪宽赞》,至今还是故宫博物院的法书珍藏。两件墨迹,十四世纪以后,一直流传在民间,又多次为汇帖所摹刻,流传颇广,特别是《荐季直表》。”-

   
    张先生是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的专家,著作甚丰,其《中华书法史》一书,是博大精深的论着,但该书所附锺繇《荐季直表》,用的是刻本,猜想博识如张先生者,亦无缘见《荐季直表》一面。-


    其实,抱此恨者何止张先生一人!早在张先生前,香港书谱社故社长李秉仁(将芬)先生亦曾浩然长叹,其辞见《书谱》1976年总第10期《锺繇荐季直表真迹得失》一文中∶“春节期内,偶与李启严先生及饶宗颐教授见面,谈起裴景福论其收藏的《荐季直表》真迹一事,都为此一剧迹的亡失而惋惜。回来后,试检日本平凡社的《书道全集》,因素知日本书法界收罗锺繇的材料很是齐备,在《书道》第三卷果然有影印这表的真赏斋刻本,这已是难得一见的所谓'火前本’了。可见此表的真迹确于甲子年(1924年)景福先生的《书画录》写成后,始告亡失的了。”该期《书谱》,编有《锺繇书法集》,全是拓本,《荐季直表》即用真赏斋本,亦属无可奈何的事。-


    约48年前,王壮弘先生购得一部《壮陶阁法帖》初拓本,乃裴氏旧物。他逐一检阅,发现某册中夹有照片一帧,初不经意,及仔细审阅,不觉大喜过望。-
  
    原来这张照片,所摄的竟是锺繇《荐季直表》墨迹!  
    这幅照片的拍得清晰,标准,质量非常好,字迹工准,曝光正确,为我们留下了《荐季直表》真迹的原貌。直至今天,世间所知《荐季直表》的照片唯此一帧。-
  
    王壮弘先生得此照片,非常高兴,非常宝贝,很小心地保存起来。十年文革中他的其他集藏尽数散失,奇怪的是这幅照片如有神护,一次次地逃过了劫难,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1984年12月,上海《书法》杂志要找一件魏朝的名作印在书法爱好者的年历附页上,王壮弘先生时任《书法》杂志编辑,考虑再三,就选楷书第一的《荐季直表》,此照片才第一次公开于世。照片一公开,在书法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现今所有的刻本,没有一种可与照片相比的。

 

临《荐季直表》的体会

     《荐季直表》是魏三国时期钟繇的代表作品之一,楷书,写于黄初二年,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全文210字,其字形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章法错落,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趣。此表结体法度虽不如晋唐森严,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荐季直表》刻本版本众多,但以明代无锡华氏所刻《真赏斋帖》的版本为最好,其他刻本略逊。

    临《荐季直表》体会-


    1、掌握全帖风貌。-

该帖字数不是很多,所以在临习前,需要做好读帖和节临这两个环节。读帖,即把整个帖大概的风貌了然于心,《荐季直表》处于楷书的雏形,笔画仰俯变化多端,结体扁平而无定法,全帖字距紧密行距疏朗,得率意天真,以拙趣为美。节临,就是临帖中几字或几行来增强手感,通过节临来体会用笔上的笔断意连,在临习中尽量写出些隶书意味,方显字的质朴和古拙,长期坚持读帖和节临,对帖的笔法和结体能达到渐入佳境。-


    2、抓住主笔不放。-

主笔一个字的主心骨,此帖中的“言”、“安”、“贵”、“奇”、“素”、“事”等字的长横就格外引人注目,抓住这些字的主笔,也就掌握了此帖的一个基调,即横长竖短。-

    3、粘住细节不松。-
 
此帖中的不少字值得玩味,如“略”字,左边的“田”部,用横折钩代替了下面的一横,中间的“十”字竖划取斜式;“关”字的横折竖钩,“廉”字的左撇写得厚重有力,与字的本意天然地溶为一体;“爵”、“授”字的三点笔断意连,左顾右盼,写得极为活泼可爱。在临习时,要注意必须忠实于原帖,既要理解全帖的大特点,又要在细微之处做到一丝不苟。-

    4、上追汉隶求古。-
 
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遍使用的三国时期,隶书成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主流。当他创新写楷书时,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其楷书质朴而显古意。因此,我们在临习此帖时,不妨去探寻一下汉隶中笔划严谨丰腴、朴厚灵动一类的碑帖,比如《张迁碑》、《史晨碑》等,对临习钟繇楷书是大有裨益的。

 

话说锺繇《荐季直表》

 

一 话说锺繇《荐季直表》

锺繇是楷书早期的代表性的书家。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孙过庭《书谱》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推崇备至。锺繇字符常,魏国初为相,明帝时进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锺太傅,乃魏国重臣。黄初二年八月,锺繇上表魏文帝曹丕,言汉建安之初曹操出兵关东时,曾用山阳太守关内侯季直之计,「克期成功,不差分毫」。曹操曾「赏以封爵,授以剧郡」。季直为官清廉,罢任后,竟至衣食不充。故锺繇向曹丕建议,复俾季直一州,一则念其旧勋,二则野不遗贤。这就是《荐季直表》的缘起。

  锺繇的书迹,历代所传者有《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墓田丙舍》、《白骑》、《还示》诸帖,但全是刻本,墨迹唯《荐季直表》一件,其珍贵自不待言。

 二 法书鼻祖 内廷珍稀-


  据记载,《荐季直表》墨迹纸本,约高十二点六厘米,长四十点四厘米。正书,十九行,墨色沉厚如漆。卷上有大量的藏家印记,著名者有贞观、淳化、宣和内府、米芾、贾似道、陆行直、高士奇、清宫内府等等。卷用黄色宋锦包首,碧色汉玉插签,上镌「乾隆御赏锺繇荐季直表真迹」小
隶书。引首为乾隆御题「法书鼻祖」四大字,押御书长方印。题签亦乾隆手笔,为「锺繇荐季直表真迹长春书屋珍秘无上神品」十八字。卷后有元陆行直等三家、明吴宽、文征明等八家、清高宗等二家题跋。据此,可知此卷迭经唐李世民、宋赵光义、赵佶、赵构等内廷收藏,宋末归权相贾似道,入元归陆行直,明季归沈石田,复入无锡华氏真赏斋。后为官场中有势力者迫取,籍入内府,成为宫中乾隆长春书屋中的巨宝。

  据碑帖鉴定家王壮弘先生说,此帖在北宋大观时即有单刻本流传,他曾见一宋隔麻拓本,前有蔡京所题。《淳化秘阁续帖》、《戏鱼堂帖》等亦曾刻之。入明,以嘉靖间华氏真赏斋刻本最为著名,但竣工不久,忽有回禄之灾,华氏遂重刊一石,故有火前本、火后本之分。万历间华氏之石为王肯堂所得,遂并入其《郁岗斋帖》中。乾隆十二年诏刻《三希堂法帖》,置此卷为第一。

  曾有人疑此卷为唐人临本,理由是卷中「民」字阙笔,似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然元袁泰细察原迹,「民」字系用刀剜拨而阙笔,非原书之阙。故此卷的下限,肯定在唐开国之前。历代定为锺繇之亲笔,不宜轻易否定。

 三 国步艰难 迭遭厄运-


  《荐季直表》写于黄初二年八月,即公元二二一年,距今已经一千七百六十五年了。一件纸质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逐代流传,要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且不说世事沧桑,人祸频仍,就算是太平盛世,亦需注意阴晴雨露、炎燥霉湿,其中的辛苦,非身历所能知。文物的创造证明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而文物的传递,又反映着这一文化的延续。所谓文化传统,是需要千百万人一代接一代地持续的努力。-

《荐季直表》的流传,必有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譬如它数次流落贾人之手,幸为识者拆重资购回。元陆行直得到此件后,在飘泊中散失,不知所终。历五十六年,于至正九年六月一日忽复得之,恍如隔世之物。究竟是怎样失而复得,惜未知其详。传到明代王世贞手中时,仍「完好若未触手甚」,可见历代过手者都悉心加以呵护。其间虽又重装数次,增入题首和调整题跋次序,均未伤及字芯。乾隆戊辰立夏日﹝1748年3月﹞御题中说︰「经今千数百年之久,纸墨尚完好不渝」,单是这一成绩,便足以骄人。

 

话说锺繇《荐季直表》2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国步艰难,这一光辉的法书,也就迭遭厄运。据乾隆的题签,《荐季直表》原藏于圆明园长春书屋,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并劫掠园中珍宝,这一人间奇珍,也就不知下落。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年﹞,英国兵船自天津南下,泊于广州白鹅潭。南海岳雪楼主孔广陶闻说英兵有出售圆明园珍宝,遂手持书画滚动条示之,问有此类物否?某英兵答有一卷,不知是何物,次日取来。孔氏以低价购得,即《荐季直表》也。经此劫难,此卷装裱已破损,尚无大碍,真国人之幸也。孔氏平素颇喜收藏,同治间曾刻《岳雪楼鉴真法帖》十二卷,收入自隋至清及先人遗墨一百廿余种,而此《荐季直表》未曾刊入,想必是内府秘物,当时无法公开,然消息已流传于外,咸知岳雪楼有锺繇法帖。

  《荐季直表》卷外的插签,系用碧玉色汉玺印改制而成,前面说过,签上镌有「乾隆御赏锺繇荐季直表真迹」小隶书一行,这是内府上等书画的规格。当圆明园被劫时,此卷包首损坏,原物流落到了广东,而此插签却不知被何人拾得,交北京琉璃厂德宝斋出售。光绪六年庚辰﹝1880﹞夏,霍邱壮陶阁主裴景福游厂肆,于德宝斋买到了这枚插签,遂知此卷已流出内廷,于是加意寻访。后宦于岭南,闻岳雪楼有锺繇墨迹,请赐一见而被婉拒。-

光绪二十六年﹝1900﹞再仕南海,正值孔氏经办盐务亏空,不得已求售家藏字画偿债,裴遂决意收购岳雪楼藏品。第一次孔家送来之售品清单,并无锺繇之目。裴于中先选上品十余件,声明非见锺繇墨迹和其它珍藏不办。孔氏不得已,隔日将赵孟俯十札、《望江南净土词》和锺繇《荐季直表》三件出示,二小时即收回。裴景福遂托孔氏亲友斡旋,以六千金代价将三卷购下。裴在粤东,先后得潘氏海山仙馆和孔氏岳雪楼精华,加上自家箧中珍秘和借得友好珍藏,于民国元年﹝1912﹞刊刻《壮陶阁法帖》三十六卷,后又增续帖十二卷、补遗一卷,规模宏大。-

这卷《荐季直表》,即置第一。民国十三年﹝1924﹞,裴又辑《壮陶阁书画录》一书,卷首亦录此卷。裴氏自琉璃厂购得碧玉签至寻访购到《荐季直表》,前后耗二十年光阴,竟使原物璧合,这在中国文物收藏史上,亦是一段佳话。

  唯令人长叹的是,就在裴氏《壮陶阁书画录》辑成不久,裴宅一佣工得知《荐季直表》珍贵,竟然窃去。裴发现镇宅之宝不翼而飞,急报官大索。佣工惧,将此卷以油纸包裹,埋入土中。裴索年余,一无所得,寝食不安,遂声明不再追究窃者责任,能出真迹者重赏。及掘出,整卷已糜烂至不可收拾。一件伟大的艺术品,一件流传了一千七百年的国宝,一件在中国书法史上发生过广泛影响的法书,一件在无数次天灾人祸中得以幸存的文物,由于一个人的愚蠢和贪婪,不幸永远地毁灭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这真令人翘首问苍天︰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四 无上神品 一照相传-


  裴景福壮陶阁的藏品,在他身后又散失出来,如赵孟俯的《望江南净土词》,从上海卖至广州,又藏于澳门数十年,转售于香港某氏,数月前曾展出于香港艺术馆。我两度前去参观,站在它的面前,想起八十五年前裴景福将它和《荐季直表》一起购下的情景和欢喜雀跃的心情,不禁喟然长叹,感慨万千。

  裴宅的藏书、藏帖,部份转辗流于上海。约二十五年前,王壮弘先生购得一部《壮陶阁法帖》初拓本,乃裴氏旧物。他逐一检阅,发现某册中夹有照片一帧,初不经意,及仔细审阅,不觉大喜过望。

  原来这张照片,所摄的竟是锺繇《荐季直表》墨迹!

摄影术传入我国,大约在清代末期。现尚可见慈禧太后的遗影,可作一证。当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