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三悟

 雪峰读书 2012-12-24

   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擦肩而过。上山的虽汗流浃背,但却兴致勃勃,并主动地和下山的打招呼:“山上好玩吗?”下山的疲惫不堪,连连摇头:“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上山的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说完擦了一把汗,继续向上攀登。过了一段时间,这拨人下山了,碰上兴致勃勃向上爬的人:“山上好玩吗?”“一座破庙,几尊菩萨,没意思。”但上山的仍不以为然:“噢,是吗,上去看看再说。”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山”上,不断地有人上去,也不断到有人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山的和下山的,就这样络绎不绝,接连不断。

    说婚姻是个“城堡”的人,都是结过婚的人,说山上“没意思”的人,都是从山上下来的人。其实,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有意思”还是“没意思”,不在于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因为快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所以,认准的山,就无论如何都要爬上去,不管路有多么险,也不管别人怎么说。

   车上的和车下的

    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马路上,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里还嘟嘟嚷嚷:“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

    后来,这个人坐到汽车上,又非常愤恨那些不及时让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口不逊:“怎么,找死啊!”

    一个人在站牌下等车的时候,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恨不得让每一辆过来的公交车都在此立即停下。

    后来,这个人终于挤到车上,但他立即就喝令关上车门,并怒目而视那些仍然往上挤的人,盼望这辆汽车加快速度,永不再停。

    同是一个人,在车下是一种态度,在车上又是一种态度。在车下的时候,看着车上的人有毛病;等到自己上了车,又反过来看着车下的人有毛病。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车上的”人多,“车下的”人少,所以当“车下的”挡路、挤车或者出怒气、发牢骚的时候,“车上的”一定要忍耐一些,宽宏一些。想当初,自己不也是这样心急火燎,忿忿不平么?

   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

    小时侯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寒冷的冬天,一个卖包子和一个卖被子的同到一座破庙中躲避风雪。天晚了,卖包子的很冷,卖被子的很饿,但他们都相信对方会有求于自己,所以谁也不先开口。

    过了一会儿,卖包子的说:“吃一个包子。”卖被子的说:“盖上条被子。”

    又过了一会儿,买包子的又说:“再吃个包子。”买被子的也说:“再盖条被子。”

    就这样,卖包子的一个一个吃包子,卖被子的一条一条盖被子,谁也不愿向对方求助。到最后,卖包子的冻死了,卖被子的饿死了。

    人若敬我,我便敬人;人若爱我,我便爱人;人若求我,我便求人;人若予我,我便予人,卖包子的和卖被子的所奉行的,就正是这样一种人生哲学。

    有句歌词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谁先献出一点爱。第一个人献出的爱,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爱。

    自我欣赏的结果,必然是自我封闭,给别人一条路,也等于给自己一条路;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等于给自己一个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