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犴角(罕达犴)

 抱牛斋 2012-12-24

犴角(罕达犴)

(2012-05-03 10:50:19)
 

    犴角:就是驼鹿角,马鹿角的统称。老北京人称其:“罕勒犴”。也有叫:“罕达犴”的。在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清朝势力进入关内,确立统治政权,直到宣统元年(1911)辛亥革命,清政府被推翻。历经二百六十八年。犴角工艺品及犴角文化,只在这段时期出现。
“犴”:满语称“鹿”为“犴”。一般称鹿为犴鹿。据史料:雍正元年(1723)九月二十六日《活计档,杂活作》记载:太监刘玉交出:“堪达汉”蹄子斧式罩套火燫包一件。传旨:照火燫包样式做几件。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做得玳瑁“堪达汉”底子火燫包六件。句中“堪达汉”在图理琛(1667—1740)著:《翼域録》中称“堪达汉”。满文读:“kandahan"意即:”驼鹿"。又作:”罕达犴”。属偶蹄类。头似鹿而非鹿,尾似驴而非驴,背似驼而非驼,蹄似牛而非牛,故称“四不像”。

关于 <wbr> <wbr>:犴角(罕达犴)




在清代每到冬季皇帝围猎。打到鹿后,取其皮,吃其肉,剩下的鹿角送到造办处做一些物件供王公们玩耍,使用。从而逐步形成清代独有的文化。例如:做扳指,烟壶,笔杆,笔舔,火燫包等。由于此物件制作工艺复杂,数量极少。这在当时也是稀罕物。是上层阶级的时尚玩物,比象牙还珍贵。至今,流传下来的甚少。随着清政府的瓦解此工艺也就失传了。

由于野生鹿角质地密实,坚硬,不效,柔韧,不裂,可塑性强等特性,做成物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把玩,使用,它的表面上浆快,色泽古朴,老气十足,是非常有前途的文房,手把件等的用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