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安博物馆其它陶瓷(上)

 海外寻瓷翁 2012-12-25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刘金成著:其它陶瓷篇(上)

高安市博物馆除了有特色的陶瓷藏品外,并有一批值得研究的陶瓷器。书的前面,作者将馆藏成系列性的有特色或专题性的陶瓷以续篇的形式在书的前半部分进行了介绍。下面就高安市博物馆馆藏其它类陶瓷的年代、尺寸、造型工艺、绘画装饰及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民俗文化等进行浅析、描述和简要介绍。

陶瓷类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西汉印方格纹双系红陶罐

尺寸:38.4 cm,口径19.6 cm,腹径40.8 cm,底径16.6 cm

造型工艺:红色硬陶,撇口,束颈,丰肩,肩部对称贴一桥形系,鼓腹,腹下敛收,小足,平底

绘画装饰:器表拍印方格网状纹,肩部饰七道弦纹

小结:此器为硬质红陶,造型硕大,印纹清晰,为西汉典型陶器。在西汉,陶瓷制作工艺相对落后,烧成温度偏低,大多器物均为小件实用器,像如此般的器物在西汉制作难度较大,实为罕见。该罐在当时主要用于存放谷类食物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汉“建成蔡君”龟纽方形印

尺寸:2.4 cm,宽2.3 cm,高1.8 cm

造型工艺:此印雕琢成型,为方形印台,上伏龟钮,龟头呈三角状露出印台外,龟背高拱,钮上穿一圆形系孔

绘画装饰:以满刻六边形装饰印背,组成龟纹,印面由右及左刻篆体阴文,双行四字 “建成蔡君”刀法遒劲,字体端庄凝重

小结:史料载:高安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 “以其创建城邑,故名建成” 隶属豫章郡,东汉改称建城。查找相关史料又记载: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拾为建成侯,都城为今江西高安市中心城区碧落山一带,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刘拾被免,建成侯国废除。结合以上史料,“建成蔡君”的“建成”是否应是西汉建成侯国君的名称?“蔡君”可否理解为对死者追思悼念的尊称?汉有《吊蔡君》文序

在高安城区有汉代大型砖石墓葬群,史称“七星堆”,当地民众俗称“鹅卵山”,该地墓葬较多,以大型砖室汉墓为主,其中夹杂少量春秋战国和唐代墓葬。有的汉代大型砖室墓上用鹅卵石堆成小山状,葬法封土独特。20世纪80年代之前,高安大部分基建用沙石从此装运,迫使大型砖室汉墓裸露。198411月,省考古研究所和高安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于大型砖室汉墓中发现此印,高安博物馆现保存的一通五爪龙纹神道碑石,也是从其附近发现,由此分析:①该处的大型墓应属汉代高安建成侯王室家族墓地。②该印专为死者陪葬烧制。汉代权贵以上的人死后,有将印放入死者口中用以随葬的葬俗,以证明墓主人身份。材质有金、银、玉、陶瓷等多种。③此印及神道碑的发现与高安的历史沿革相印证。

此印为冥器,青瓷质,印背面满施青釉,工匠在制作过程中手法简练,技艺娴熟,不求章法。据此,该印为研究汉代封地建制、高安的历史沿革、七星堆遗址及其墓葬主人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东汉硬质灰陶蟾蜍形砚滴

尺寸:4.2 cm,长7.6 cm6 cm

造型工艺:此砚滴印坯雕塑成型,蟾蜍状,三腿,空腹,前高后低,呈蹲伏姿势。脊背中段处开一注水孔,两眼凸起,后有鬓角,置小鼻孔,闭嘴中部开一圆形出水孔

绘画装饰:此器背部以印重叠圈点钱纹装饰,眼珠点褐彩

小结:该砚滴为古代实用器,文房四宝之一,青瓷质,器身施有化妆汁,呈黄色,此砚滴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工匠在制作过程中采用雕、塑、印的手法成型,以圈点钱纹饰于器物表面,反应蟾蜍表皮特征,将其整体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传说蟾蜍能聚财、镇财、不使金钱流失,古人在屋里摆放三只脚的蟾蜍,并把它以砚滴形式出现,作为旺财的神兽摆上书桌。还传说金蟾喜居宝地,凡是有三只脚蟾蜍居住的地方地下都有宝物,这就是风水上用蟾的道理。该砚滴于198312月考古人员对七星堆古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于大型砖室汉墓中,蟾蜍砚滴应属东汉高安建成侯刘拾家族生前所用的文房用具,后随主人入葬。以蟾蜍制作成砚滴,大多出现在明清,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还未发现比其更早的青瓷类蟾蜍砚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陶瓷艺术品,为研究汉代书写工具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西晋 洪州窑青瓷鸡首壶

尺寸:19.6 cm,口径12.4 cm,底径13.6 cm,腹径24.3 cm  

造型工艺:撇口,溜肩,鼓腹下渐收,饼底

肩部阴刻弦纹两道,肩部贴一鸡首,对称另一侧饰三角形鸡尾,两侧分别饰一桥形系。

绘画装饰:该器运用罐体造型,前后贴塑鸡头与鸡尾装饰,两边贴塑桥形系鸡翅

小结: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该器运用罐体造型,贴塑鸡头鸡尾和鸡翅,将罐装饰成夸张的母鸡形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伴有冰裂纹,釉不及底,腹下部及底部露胎,胎质较粗松,胎釉结合紧密,为洪州窑的典型精品器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南朝洪州窑青釉盘口壶

   尺寸:21.4 cm,口径13.6 cm,底径13 cm,腹20.2 cm

造型工艺:盘口外侈,束颈,丰肩,鼓腹下渐收,近底部外撇,饼底。盘口下对称垂桥形双耳。肩部附四组桥型系,其中两组为双系,两组为单系。

绘画装饰:罐体上部装饰盘口,盘口下对称双耳,肩部装饰数组桥形系,其中两组为双系装饰。

小结:盘口壶最早出现于汉代,是一种以腌制泡菜类的陶瓷器,双口,内可盛水覆盖密封。进入三国以后,盘口逐渐演变为单层,主要起装饰作用。到了南北朝,盘口加大,罐颈拉高,肩部塑桥形系,腹部修长,各部位比例协调呈曲线形,造型优美,重心向下,放置平稳,极具观赏性。该青釉盘口壶为洪州窑南北朝时期的典型产品,内施薄釉不全,壶外通体施青釉略泛黄开冰裂片,底部涩胎,胎呈灰白色,略显粗松。整体造型敦厚凝重,做工粗放欠细腻,但仍不失南北朝时期洪州窑壶类产品中的佳作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五代景德镇窑青釉带盖四系瓜棱罐

尺寸:通高12.8 cm,高11.4 cm,口径3.4 cm,底径6.2 cm,腹径9.8 cm;盖高2.1 cm,盖口径5.2 cm

造型工艺:直口,短颈,溜肩,圆形盖,盖顶贴饰一桥形钮,肩部四面各贴饰一桥形系,平底浅圈足,底足外扬,足端见7处方形泥钉支烧痕

绘画装饰:此罐以桥形系饰为肩部,罐体垂腹4出瓜棱状,并以青灰深色釉装饰器身

小结:有史料考证,景德镇始烧瓷器不会晚于五代,这期间的产品主要是烧制青瓷,进入宋代以后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这件青釉代的四系瓜棱罐,器身表面光素,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端露胎,胎色呈灰色,胎质细腻坚致,造型秀巧动人,线条优美流畅。此罐为景德镇窑早期产品的典型代表,为研究景德镇窑的烧造历史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唐代青釉褐彩花纹镂空香熏

尺寸:18.6 cm,口径7.5 cm,底21 cm

造型工艺:此器雕塑镂刻成型,锥形状,溜肩,直壁,中空。器顶覆一齿轮状,下置花边一周呈盘口上翘,中间及下部镂空工艺于器身

绘画装饰:该器以雕琢镂空工艺装饰器身,口沿齿状,盘边沿贴一周水波状花边,香熏中部镂空花卉纹一周,下部镂刻宝相花、卷云纹一周

小结: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我国香熏制作历史悠久,远可追塑至汉以前,最著名的属汉代博山式香熏,这之前均以陶瓷制作香熏众多。据《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说明唐代已进入香熏制作的鼎盛期。进入宋代以后,香熏制作大量出现金属器,种类繁多,如炉式、手提式、挂式、动物造型式等目不暇接。该香熏虽与文献记载中描述的香熏在质地和造型上有所差异,但它的出现,为唐代香薰增加了不同的造型和种类,当时应属家庭室内用青瓷香熏

该香熏做工精巧,构思独特,尤其镂刻工艺既满足了散发香气的原理需求,又使物体美观大方,器内外施青黄釉,釉汁莹润光亮,釉面有冰裂纹。剥釉处露涩胎,呈砖灰色,瓷化程度不高。此香熏为研究古代香熏种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北宋青白釉点褐彩朵梅纹六方镂空瓷枕

尺寸:面长19.4 cm,面宽10.6 cm,底长18 cm,底宽9 cm,枕前高8.4 cm,枕后高10.2 cm

造型工艺:拼接成型,枕呈长方六边形,枕身以六块宽窄不同的坯板相接,枕面板、底板均为六边形,枕面前低后高,中心略凹。

绘画装饰:枕面边缘绘点褐彩串珠纹一周,距枕面边缘约2cm左右,暗刻等六边形一周,刻对角线,六对角线饰以卷草,枕面内填绘点褐彩梅花12朵。枕身并采用镂空制作工艺。

此器施青白釉泛青黄色,底部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

小结: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器物,从已发现的考古资料看,瓷枕的烧造历史不会晚于隋代,唐代以后较为流行。此枕始初是作为陪葬的冥器,进入宋代以后,由于瓷枕“性凉”有冰肌玉骨之称,古代又有瓷枕性凉可明目之说,故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的瓷枕制作空前繁荣,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在造型上分双狮枕、虎枕、侍女枕、孩儿枕、方枕、长形枕等。在装饰技法上更是突飞猛进,主要以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缤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个性。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所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里提到的玉枕应是指当时青白釉瓷枕。北宋青白釉点褐彩朵梅纹六方镂空瓷枕,就是宋代李清照《醉花阴》中所指瓷枕,此枕采用刻划、镂雕、点彩等多种技法综合装饰,装饰题材内容丰富,为宋代青白瓷中的代表之作。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宋青白釉剔花梅月纹小盖罐

尺寸:通高7.1 cm,罐高6 cm,口径6.1,底径5 cm;盖高1.6 cm,盖子口直径4.3 cm

造型工艺:小罐整体采用拉坯捏塑成型,盖呈覆荷叶状,平圆形小钮,内置子口,罐,直口,短颈,鼓腹,平底浅圈足。

绘画装饰:小罐肩腹部以刮、划等技法,刻划折枝梅一枝,弯月一轮,罐面覆荷叶盖装饰。

小结:该罐小巧玲珑,构思独特,工匠先施满釉,后在肩腹部以刮、划等技法,刻划出折枝梅纹和一轮弯月纹,配上荷叶形盖及影青釉面“一轮弯月梅间照”,极具荷塘月色和风花雪月之意境,诗情画意美妙绝轮。梅月纹小罐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米黄伴有冰裂纹,积釉处呈黄绿色,胎质细腻坚致,不失为宋代青白瓷中的小件佳作。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宋青白釉模印宝相花纹粉盒

尺寸:5.7 cm,口径7 cm,底径3.6 cm

造型工艺:印坯成型,粉盒呈对半开圆形,上下均置子母口,下盖浅弧腹,平底,圈足。

绘画装饰:盖面中心印大宝相花一朵,外沿饰如意形花瓣,花瓣内模印串珠朵花,盖内光素无纹。

小结:粉盒为古代妇女梳妆器皿,最早出现不会晚于南北朝,进入宋代以后,各窑口大量生产粉盒,尤以景德镇青白瓷众多,大多采取印坯、印花成型工艺,粉盒在造型上基本一致,但纹饰丰富多样、小巧,实用观赏性具佳,可称的上古代陶瓷中的琢器。该粉盒为印花成型,通体施青白釉,釉质肥厚莹润,釉色青翠如玉,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泛黄,底部涩胎。盖面采用印花工艺,以一朵大宝相花为中心,外饰如意形花瓣,每瓣内模印并列串珠朵花,属古代粉盒中的上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宋吉州窑“舒家记”款绿釉蕉叶纹八方枕

尺寸:面长37 cm,面宽18 cm,底长36 cm,底宽17 cm,枕前高8 cm,枕后高11 cm

造型工艺:此枕采用拼接成型,枕呈长方八边形,枕壁由 89间构成,柱呈竹节状,身板由八块宽窄不同的坯板相接,枕面板、底板均为八边形,枕面前低后高倾斜,中部略凹,位于枕后壁一间的下部开直径约0.5cm的一圆形气孔。

绘画装饰:枕面篦划蕉叶纹五片,以双线划叶筋,篦纹划叶脉,开间内模印折枝花卉纹。

小结: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有生活实用枕、随葬冥器和医用脉枕之分,造型多样,装饰内容丰富。在宋代,瓷枕生产量最大的主要以景德镇窑、磁州窑、定窑和吉州窑等。尤其是吉州窑不仅产品丰富,在瓷枕底部还打有作坊名号,如:“舒家记”、“严家记”、“陈家印置”、“曾家记号”、“真郭家枕”等

宋吉州窑“舒家记”款绿釉蕉叶纹八方枕就是这一时期的产品,作坊主人为了适应市场销售,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于是打上作坊的“厂名”,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益,也可认为这是中国商品上最早的广告 此枕造型考究,纹饰刻划娴熟规整,枕底涩胎,略小于枕面,一侧印有阳文楷书“舒家记”印章款,另一侧刻划竖书阴文楷书“有四十二个”字样,字迹模糊不清,通体施低温绿釉。该枕通体虽然剥釉严重,但仍然不失为一件珍贵的典型器物,对研究吉州窑产品商品化具有较高的实物价值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绘鼓钉纹小罐

尺寸:7.6 cm,口径7.8 cm,底径4.8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馒头底卧足,涩胎。绘画装饰:口沿施酱釉,颈部褐彩绘弦纹四道,肩部褐底留白鼓钉纹一周,

腹部褐彩绘二方连续草叶纹一周,近底部褐彩绘一细一粗弦纹两道。

小结:吉州窑为宋代最具影响的窑口之一,产量大,品种全,辐射面广,其产品主要以褐彩、窑变、贴花、木叶等釉面装饰著称,不凡烧制精品力作为皇宫贡品,尤其是褐彩绘画装饰与瓷州窑产品相近,该烧造技术大量的吸收长沙窑彩绘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个性型产品,广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并出口到东南亚及朝鲜日本等一些国家,尤其是木叶贴花装饰技术传到日本后,被称作“木叶天目”在日本烧造盛行。该小罐为吉州窑典型褐彩装饰器物,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较高,胎色米黄,造型规整,其白釉褐彩装饰是宋代吉州窑惯用的装饰手法之一。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宋吉州窑褐彩绘花草纹粉盒

尺寸:通高3.5 cm,高2.6 cm,口径6.5 cm,底径3.6 cm;盖高1.3 cm,盖口径7.9 cm

造型工艺:拉坯,粉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结构,盖面弧形,底盒浅弧腹,平底卧足,涩胎

绘画装饰:盖面中心白地褐彩绘折枝花草纹一株,其外绘粗细相间的弦纹三道,盒内施酱釉

小结:该粉盒为吉州窑产品种类之一,小巧精致,窑工在彩绘过程中用笔娴熟、随意,了了几笔就将吉州窑绘画装饰表现得淋漓尽致,得体。粉盒通体施白釉,釉色泛黄,胎质致密,结合紧密,胎色呈炒米黄色,烧结温度较低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元吉州窑玳瑁釉花口长颈瓶

尺寸:19.7 cm口径5.4 cm底径6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花口,束颈,溜肩,肩颈相交处凸弦纹一道,垂腹,平底,圈足,底部见鸡心状突起。

绘画装饰:该花瓶以酱黑色为地,上施以玳瑁斑纹。

小结:玳瑁,海洋脊椎类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入药和制作成装饰品。据传古代常用玳瑁甲片避邪消灾。黑地玳瑁斑装饰,窑工先在器物上满施黑釉,后撒上黄色窑变釉,经1200度以上窑温烧制,形成色彩斑斓的玳瑁釉产品。元吉州窑玳瑁釉花口长颈瓶,为室内陈设器,通体施玳瑁釉,釉不及底,胎色呈土黄色,胎质细腻坚致,为吉州窑典型产品之一。由于该瓶烧成温度偏低,釉面受长期土壤腐蚀后,失去了玳瑁产品应有的感观效果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宋青白釉宝相花式盖瓜棱小罐

尺寸:通高7.8 cm,罐高7 cm,口径5.1 cm,足径4.5 cm;盖高1.5 cm,盖子口直径4 cm

造型工艺:两段印坯对接成型,盖作菱花状,盖心置平圆形钮,敞口,短颈,溜肩,瓜棱腹,六出筋,腹部见横向接胎痕一道,平底涩胎浅圈足

绘画装饰:盖面印花,以钮为中心印一朵大宝相花的,其外饰离心式轮花,每瓣内模印并列串珠朵花,盖内置子口,光素无纹

小结:该小罐为景德镇产品,其盖面模印纹饰与前面书中谈到的“宋青白釉模印宝相花纹粉盒”盖面模印纹饰惊人相同,从此可分析出它们出自同一个作坊,该作坊在宋代专门制作小件粉盒之类器物为主,该罐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青绿色,釉不及底,胎质坚致细腻,现米黄色。该器小巧玲珑,其用途也应是大家闺秀用来盛脂、装粉之物,属小家碧玉之琢器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康熙青花诗文罐

尺寸:17.8 cm,口径15.8 cm,足径15.4 cm,折沿宽2.4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宽折沿,束颈,折肩,筒形腹,广底圈足。

绘画装饰:全器以青花楷书诗纹装饰,文字遍及整个器物。

小结:罐口部折沿处饰诗文两首,一为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一首为唐代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颈部又以唐代李商隐《贾生》和陈陶《陇西行》两首诗文装饰。肩、腹部书唐代张继《枫桥夜泊》、李白《黄鹤楼闻笛》和《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韩翃《寒食》、王昌龄《春宫怨》等唐诗为画面装饰,并在肩腹相交处的《春宫怨》诗文间绘一青花挂叶。圈足内由右及左青花篆书“锦发堂记”双行四字方框款。

该罐为桶形,集实用陈设于一身,内外施白釉,釉色泛青,釉质肥厚莹润,青花发色青翠,口沿及足沿露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古代以诗文装饰陶瓷不在少数,但该罐出现的诗文均为大唐盛世著名诗人所作,内容丰富,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历史现象,有些诗作脍炙人口,堪称史上千古绝唱,是清代康雍乾盛世陶瓷艺术与唐代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体,雅俗共赏。作者可谓用心良苦,颇具一番意境和韵味。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五彩开光婴戏人物博古纹缸 

尺寸:32.7 cm,口径37.1 cm,底径19.4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广口,平沿,束颈,弧腹,广底圈足。

绘画装饰:口沿矾红绘二方连续曲折纹一周;颈部红绿彩锦地开椭圆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纹,腹部绿地百花底开光,内绘婴戏人物博古纹饰,近底部绘有粉彩写意莲瓣纹一周。

小结: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为明清时期名贵品种,在清康熙又有“硬彩”之称。常以红、黄、蓝、绿、紫五色装饰瓷器,五彩瓷的制作,是在烧制好的白釉瓷器基础上,以五色材料描绘所需图案、纹样后入窑烧烤,经750900窑火烧烤而成。明清也有用五种以内颜色绘画烧制瓷器,但统称为“五彩”。清康熙时期的五彩瓷烧制技术达到鼎盛时期,各种材料及装饰工艺日臻成熟,并形成康熙独有的“康熙五彩”瓷风格。该五彩开光婴戏人物博古纹缸属清中后期产品,全器内外施透明釉,釉质莹润,足底涩胎,胎质细腻坚致,反映出五彩瓷器独有的风格。明清时期还有青花五彩瓷器,应与“五彩”瓷器齐名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大清康熙年制”款素三彩瓷塑盘龙软提梁壶

尺寸:15.6 cm,口径6 cm,底径12.9 cm

造型工艺:此壶印坯雕塑成型,壶身塑盘龙,四方整体近似钟形,上窄下方,上四角呈倭角,下方四角微倭,四方口,下座式盖,盖心置一钮现无存,肩部两侧各置一云肩如意形耳,每只耳的近底处各有两穿孔,供穿铜提梁之用,壶口为龙嘴中的宝珠,珠身开一圆形小孔。

绘画装饰:一条瓷塑圆雕五爪龙盘踞壶身之上,龙首为壶流,二目圆瞪,须鬓凛然,生动传神,壶身绘画火焰、云芝纹相衬。

    小结:该壶设计奇巧,做工精细,工匠将龙盘于整个壶身,龙呈五爪,龙首为壶流,昂首阔步,极富立体动感。龙嘴及宝珠施黄釉,须发、脊背及五爪施紫色釉,龙身施绿釉,用墨线勾绘鳞片,壶身为黄地,其间绘紫色火焰纹、绿色云芝纹。此壶平底涩胎,底心印有阳文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方章款。从造型工艺、绘画纹饰、色料等分析,该壶清代晚期特征明显,应属清末仿康熙三彩瓷器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大清康熙年制”素三彩狮钮鼎式六棱镂空熏炉

尺寸:通高29.5 cm,身高18.3 cm,口径13 cm,脚高6.3 cm,底径13 cm

造型工艺:模印镶接雕琢成型,此炉呈六棱形,六方盖,六方口,折沿,束颈,颈部镂空双钱纹,折肩,肩部两侧对称饰猪龙形耳;腹部六棱状,下承三只兽头形蹄足。外底部中心位置印“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阳文篆书方章款。

绘画装饰:该炉盖顶置坐狮钮,钮中空,狮首仰天长啸,盖面置镂空花绘纹,颈部镂空双钱纹,肩部两侧对称饰猪龙形耳,腹部六棱状,透雕凤纹、翼龙、双蟠螭龙、飞鹤纹,平底,下承三只兽头形蹄足。

小结:素三彩是古代釉上之一这一成熟于明代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文献记载没有发现史料对此有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考古分析景德镇在明代中期三彩陶瓷进入清代康熙,素三彩烧制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形成素三彩康熙朝的标准器,康熙三彩是明清两代烧造最好的一朝三彩以绿黄紫三色为主之素三彩,三彩中又以黑地为贵,有浅黄浅绿线紫色调素三彩自古以来为人们所推崇瓷器釉上彩品种中的名尤以熙朝最佳以后也有烧造直至民国但烧造的产品均无法康熙三相媲美

“大清康熙年制”素三彩狮钮鼎式六棱镂空熏炉,是康熙朝典型三彩器物,器身釉面光亮艳丽,盖内、器内、足底素胎,胎厚器重,胎质洁白细腻坚致。盖面模印万字纹,盖折沿六面镂雕纹饰为蝙蝠、莲花纹,辅以卷云纹。熏炉主要以黄、绿、蓝三彩在模印纹饰上填充,反应出其所需要的色彩,并配上模印镂雕工艺,使整个熏炉集观赏、实用于一身,属康熙三彩瓷器中的琢器珍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康熙郎窑红马蹄尊

尺寸:5.6 cm,口径3.8 cm,足径7.2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小口,溜肩,扁腹下收,圈足,足脊呈鲤鱼背状。

绘画装饰:通体施红釉,口部露灯草芯一周,面伴有细开片。

小结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色彩绚丽,红艳鲜润,玻璃质感强,郎窑红釉汁较厚,在高温下烧成往往产生淌釉现象,所以郎红器物的口沿显露白胎,口沿呈现白线状,有“灯芯边”之称。底部周边垂釉为深褐色,工匠为了防止垂釉漫过底足,用坯刀在圈足外侧修出二层台,用以阻挡釉汁流淌,这些都是郎窑红瓷器独有的特征和技法,俗称“脱口垂足郎不流”。康雍隆三朝社会经济较为繁荣,瓷器烧造工艺达到历史高峰,郎窑红瓷器也有鲜红、枣红、血红等品种,它是在明代红釉瓷器烧造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以铜红釉为着色剂,在1265℃高温烧成,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苛刻,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难得,民间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这说明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郎窑红马蹄尊就是这一时期产品,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属“文房四宝”中的水盂,该器通体施红釉,较薄,器内施白釉,圈足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属较为珍贵的郎窑红鲜红釉产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大清咸丰年制”款枣红釉盘

尺寸:4.6 cm,口径20.7 cm,足径13.4 cm

造型工艺: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

绘画装饰:通体施暗红釉,口沿露灯草芯,圈足内施白釉,底足青花书“大清咸丰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

小结:枣红釉,也称暗红,是众多铜红釉中的一种,暗红釉面玻璃质感不强,甚至出现亚光现象,人们极易将其视作其它类红釉,其实暗红釉与其它红釉在还原铜配比上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由于该红釉在烧制过程中温度偏低,不会出现鲜红釉那种釉质肥厚、垂釉等现象,所以人们误将其与其它红釉产品分开。

正常的红釉瓷器在1265℃左右高温烧成,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苛刻,而“大清咸丰年制”款枣红釉盘,烧成温度应在1255℃左右。该盘通体施铜红釉,口沿露灯草芯,内壁及外壁釉色偏暗,内底一圈釉色较红艳,圈足内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咸丰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属红釉烧制过程中温度偏低产品。此盘修胎规整,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造型规整,应属咸丰官窑器。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雍正款青花鹰菊纹盅

尺寸:6.5 cm,口径6 cm,底径2.8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直壁深腹,寰底,圈足外撇。

绘画装饰:外壁绘雄鹰、芦菊纹,盅内光素。

小结: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日益精湛,为了增加器物的观赏性,窑工们常采用瓷土中的“高白泥”制作形体娇小的瓷器,器物烧成后,呈脱胎和半脱胎状。进入清代以后,有的器物薄如蝉翼,俗称“蛋壳胎”,器物注水界线清晰可辨,迎光失透,这类器物在明清喻为名品。

此杯制作精良,胎体薄如蝉翼,底足“雍正年制”款,绘画图案构思得体,以青花绘画一羽雄鹰和芦、菊纹装饰杯身。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口沿涩胎一周。值得一提的是,该杯的青花绘画工艺精湛,作者创作水平不俗,有较高的绘画造诣。画意分析为清代中晚期仿雍正款瓷器,属清代青花绘画中的名品佳作,其绘画风格对之后的瓷器绘画创作影响较大。是件不可多得的瓷器艺术珍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盘

尺寸:7 cm,口径33.8 cm,底径19.6 cm

造型工艺:敞口,深腹,弧壁下收,圈足,涩胎。

绘画装饰:拉柸成型,盘心绘缠枝莲纹,外绘二方连续卷云纹一周,盘内壁绘连续缠枝莲纹一周,口沿绘二方连续卷云纹一周

小结:缠枝莲西亚花卉植物的一种,又名西蕃莲,以青花绘画方式装饰瓷器,最早始于元代,初始约为多角形叶片,进入明代以后,缠枝莲叶片大都描绘成葫芦状,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缠枝莲主要以花芯和缠枝为主,叶片演变为细小呈驼状卷曲,嘉庆以后,缠枝莲则简化成写意淡描卷草形。该缠枝莲盘器型硕大,主要用于重大喜庆、祭祀活动,为清代乾隆年间典型绘画风格,属景德镇民窑产品。用这类绘画纹饰装饰瓷器,乾隆以后大量出现,主要适用于民窑产品烧造,为大众喜闻乐见行销对路型产品。此盘胎质洁白细腻,盘内外施釉,釉质莹润泛青,为乾隆该类产品的代表作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缸

尺寸:48 cm,口径62 cm,沿宽4.2 cm,足35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广口,圆唇,束颈,其下起凸棱一道,深弧腹下渐收,广底圈足

绘画装饰:颈部绘蓝地白花串珠纹一周,凸棱下绘二方连续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绘四方连续缠枝莲一周,近底部绘二方连续变体仰莲纹一周

小结:缠枝莲,西亚花卉植物的一种,又名西蕃莲,以青花绘画方式装饰瓷器最早始于元代,初始约为多角形叶片,进入明代以后,缠枝莲叶片大都描绘成葫芦状,清代乾隆年间,缠枝莲主要以花芯和缠枝为主,叶片演变为细小呈驼状卷曲,属青代瓷器常用纹饰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缸造型硕大,烧造工艺要求极高,成品率低,此缸没有出现胎裂和变形现象,实属难得。大缸通体施透明釉,釉中泛青,釉质肥厚莹润,外底涩胎,胎质细腻坚致。大缸图案运笔舒展流畅,青花色泽深沉,颇显华丽,集实用陈设于一身,尤其是其缠枝莲用于装饰大缸,雅俗共赏,堪称乾隆时期的民窑佳器。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乾隆青花云龙纹大罐

尺寸:48.5cm,口径21.5cm,底径31.5cm

造型工艺:直口,束颈,溜肩,鼓腹,胫部渐收,近底部外撇,广底圈足,足端涩胎。

绘画装饰:口沿施酱黄釉,颈部绘火焰纹,腹部绘青花云龙纹装饰,胫部青花二方连续海浪纹一周。

小结:清乾隆青花云龙纹大罐,又名“将军罐”,因罐盖及罐体造型上部酷似古代将军帽而得名。罐体硕大,为清早期典型器型。该罐主体纹饰为四爪行龙戏珠,辅以火焰纹和云芝纹,龙首饰青花点彩,该罐青花色泽青翠艳丽,运笔拙中有细。全器施透明釉,釉色泛青,莹润光亮,玻璃质感强,胎质洁白细腻。从该罐青花色调和纹饰以及造型胎釉分析,乾隆时代特征明显,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收藏价值。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乾隆青花凤凰牡丹图倭角长形盘

尺寸:2.3 cm,长26.8 cm,宽18.6 cm,底长19 cm,底宽11 cm

造型工艺:八方倭角,敞口,坦腹,斜壁,平底倭角足,足底涩胎。

绘画装饰:盘心青花绘凤凰、牡丹、观赏石、双燕纹饰,其外饰二方连续卷草纹一周,盘边绘如意百花纹四簇,口沿处青花绘锦地纹一周,外壁光素无纹饰。

小结:此盘一反传统圆盘造型,以长方倭角出现,形状别致,规整,图案与国内传统风格有别,该盘在传统陶瓷工艺基础上,大量吸收异域陶瓷文化特征,整体彰显外销风格。此盘胎质坚致,色白细腻,釉色莹润泛青,为乾隆典型器。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青花楼阁山水小景温盘

尺寸:5 cm,口径23.1 cm,折沿宽2.7 cm, 底径14.7 cm

造型工艺:盘呈八瓣葵花形,上下两层,中空,敞口,宽折沿、坦腹,斜壁下收,浅圈足。左右各置一耳,一耳为实心,一耳开口作流。

绘画装饰:盘心绘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小景,以小锦纹匡边,盘沿处绘如意回形锦地纹一周。

小结:该盘造型独特,设计奇巧,为清代保温类器皿。进入冬季,气候严寒,在古代室内保温条件更差,但每逢喜庆庭席,在客人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酒菜均以凉透,为了改善饮食条件,聪明的窑工们分别设计出了温盘、温壶、温碗等保温食具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质量。该盘就是保温餐具之一,盘呈八瓣葵花形,腹空,分上下两层,从开口处注入沸水,热水可以储蓄于盘内,起到保温的作用。在绘画装饰上,以盘心为主题,绘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小景圆形适合纹样,该纹样从清代创烧一直延用至今。此盘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通体施透明釉,釉质莹润,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该温盘为研究古代保温类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绣墩

尺寸:48 cm,墩面径30 cm,底径30 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绣墩呈鼓式,墩面圆形,墩面、腹部镂空双钱纹,玉环底,中空。器身上下贴塑乳凸状鼓钉

绘画装饰:墩面中心处镂雕一枚钱纹,两道模印贴塑二方连续鼓钉纹把墩壁分为上、中、下三段,两组镂雕双钱纹把中段墩壁分成四等分。墩面及腹壁满绘缠枝蕃莲纹

小结:鼓式墩始烧于明末,清代盛行,适用于古代才子佳人吹拉弹唱坐落之用,也为大户人家闺阁之物,故又有绣花墩之称。鼓式墩造型以圆鼓和六方形为主,也有小型鼓式脉枕(用于搁手),且均有钱纹镂空。该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绣墩,构图精致,整体绘画风格为缠枝西蕃莲纹,分上中下三层,上部青花装饰仿绣花绫罗绸缎纹罩于鼓面,中间描绘青花缠枝莲纹装饰,墩下部写意如意纹一周,内饰莲纹。此鼓式墩造型硕大规整,通体施透明釉,釉色泛青,釉质莹润,底部及绣墩内壁涩胎,胎质细腻坚致,青花发色青翠,浓艳略带晕散,为清早期典型器物。属鼓式墩的精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青花缠枝莲纹六方瓷绣墩

尺寸:47.2 cm,墩面对角径31.2 cm,对边径27.1 cm,底对边径21.8 cm,圆直径13.2 cm

造型工艺:六方鼓式,墩面六方形,玉环底,中空。

绘画装饰:墩面中心处镂雕一枚钱纹,器身上下贴塑乳凸状把墩壁分为上、中、下三段,墩壁三处镂雕双钱纹,墩面及腹壁满绘青花缠枝蕃莲纹,上、下两端分饰连续如意云肩纹,内绘缠枝花。

小结:青花缠枝莲纹六方瓷绣墩,在造型上与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绣墩不同,前件为鼓式,而该件为六方形,但用途作用相同,纹饰也如出一辙。墩面中心同样有镂空钱纹、墩壁同样以乳凸贴塑将墩壁分为上、中、下三段、墩壁同样镂雕双钱纹,以上特征均是瓷墩成型工艺中的共性。该瓷墩通体施透明釉,釉质莹润,泛青,青花色泽青翠,底部及绣墩内壁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造型硕大规整,绘制精致。从该瓷绣墩青花发色、造型、纹饰、胎釉来分析,应属乾隆时期烧制,为清代大件镶器陶瓷中的精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青花锦地开光人物风景须弥座六方花钵

尺寸:23.6 cm,口径38.8 cm,底径24.5 cm

造型工艺:镶接镂雕成型,六方口,宽沿平折,六方腹斜壁下收,平底,底心开一圆形孔,下承须弥座

绘画装饰:口部折沿处绘青花缠枝莲荷纹,六方腹壁以万字锦纹设地,上菱形开光,内绘风景人物

小结:花盆,为栽花观赏之用,在古代上至皇宫贵族,下到文人雅士,视种花赏花为时尚,此风远在宋代就较为盛行,乃至当时的人不惜重金在五大名窑烧制花钵,以致用陶瓷烧制花钵栽花观赏延续至今,由于花钵历史沿用时间长,造型因此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青花锦地开光人物风景须弥座六方花钵造型别致,下至器座,口沿绘青花缠枝莲荷纹,六方腹壁具以万字锦纹设地,地上六菱开光,开光分别绘六种山水人物风景画面,如栽培娇花一簇,可谓花中有画,画中有花,型神兼备、赏析悦目。花钵施透明釉,釉色泛青,莹润,底部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该花钵青花色泽青翠,画意深远,观赏实用价值俱佳,属清代该类产品中的珍品。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嘉庆青花淡描缠枝莲纹海棠形鸡首龙柄壶

尺寸:通高13.4 cm,高11.3 cm,口径3.9 cm,底径7.4 cm;盖高3 cm,盖口径3 cm

造型工艺:覆海海棠花形小盖,盖有子口,盖顶置小花苞钮,流作雄鸡首状,壶身呈海棠花瓣形,小口,束颈,肩部平折,直腹,壶柄作螭龙状,平底下置四弧形立足。

绘画装饰:盖钮绘花蕊状,颈部青花线描短直线数周,壶身线描二方缠枝莲纹一周,其上二方连续螺旋纹一周,鸡首以青花涂绘羽毛状五周,龙柄涂青花设地为饰,其下变体花瓣纹一周。

小结:壶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进入汉以后逐渐出现不同雕塑和动物造型。唐宋时期,壶类装饰从形体变化过度为形体和彩绘两者融为一体的装饰逐渐突显,这一风格元明还在延续。进入清代以后,壶及形体造型和装饰艺术更趋多元,进一步拟实化,观赏及立体效果俱佳。该壶就以海棠为壶身,配鸡首为流,塑蟠螭龙为柄,构思独特,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再饰以青翠艳丽的青花,是一件难得的壶类珍品。该壶为清中期民窑产品,内外施透明釉,釉质莹润,内口沿露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

《高安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之鈥湽莶仄渌沾善 <wbr> <wbr>刘金成 <wbr>著

清青花鱼化龙纹折沿洗脸盘

尺寸:11 cm,口径37.4 cm,底径17 cm

造型工艺:敞口,宽折沿,弧腹渐收,平底圈足。

绘画装饰:盆底心绘鱼化龙圆形适合纹样,内壁四周分别绘折枝梅、荷、菊、牡丹纹,内沿为青花缠枝花卉,外壁绘三株青花折枝竹纹。

小结:瓷器上常以鱼化龙和鲤鱼跳龙门多见。鱼化龙属传统寓意吉祥图案,即鱼龙变化,鱼化为龙,意在金榜题名。古有“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和“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的历史典故。脸盘为古代洗漱用具,以陶瓷制作脸盘则在清代较为盛行,人们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洗脸,面目舒展焕然一新。故此用鱼化龙图案出现在脸盘之上,主人用以教化子女及家人,愿其谨记鱼化龙青云直上、高升昌盛之寓意。该脸盘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足底涩胎,胎体坚硬,胎质细腻,造型较规整。在绘画方面主体纹饰鲜明,喻意深刻,工艺精湛,青花色泽浓艳,是一件儒家文化及浓的陶瓷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