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文人砚

 固镇邢斌 2012-12-25
随着文房兴起,砚的价值如何取向成了行内外反思探讨的主要问题。有的朋友说:“砚从书斋中来,书斋本寂寞,所以砚台也不要让它太过热闹了”也有的朋友说:“宣传普及砚知识很重要,但对砚台的价格定位同样重要,这是关系到市场以后走向的大问题”。纵观社会各样文玩,最终都是需要通过市场经济去衡量其价值,资源类别的印石玉器木器无一例外。
    因此砚价值如何取向牵涉到最根本的两大问题:

一:材质问题
    拍卖数据显示,属国产资源类别的各类物种领军的前三甲的价格都相当高,印石中的老大寿山田黄原料目前的市场成交价在每克3500元到6000元左右,极品的则过数万元一克;玉器中的和田白玉原料和木器中的海南黄花梨及紫檀原料价格的涨势都相当惊人,唯有砚中的老大端砚老坑目前还处于慢牛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个人认为端砚自唐代面世以来,一直以老坑为首名重于天下,老坑价比黄金还贵。随着各坑别的陆续开采,与老坑相邻的坑仔岩脱颖而出,其它的坑别一直以来默默无闻,或以冒充老坑的身份入世以骗取更多的利益,清初在广东做知县的钮锈曾在《石言》中写道:“端溪石砚,古今所贵,嗜砚而不蓄者,无辨砚之识,无购砚之力!”又如清乾隆年间的举人,广东德庆的谢经济在《端州竹枝词》中写道:“十指无能苦用忧,侬郎卖砚水街头。新坑石乱老坑石,一倍金钱十倍收。”以上两事例都可以说明在古代,因受交通信息限制,文人雅士们不能直接接触各坑别的信息及相关特征,而砚农们为了生存或作为商人为谋取暴利,鱼目混珠以他坑之石充老坑之实的事在那个时代看来为平常不过了。
    在信息严重封闭的年代,端砚宣传一直较为笼统,只着重于表面而忽略本质,外地好砚者更无法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只好从表面出发,不敢真正踏入收藏行列。这也是砚的价格一直无法攀升起动的另一个原因,新砚如此,古砚更是。当假包浆,假铭文,假人文传承掺杂在一起的时候,材质好坏的甄别則是古砚价值的一个强力支撑。近有外地从事古砚收藏经营的人说:“古砚坑70余而近开产者10余,以古砚对号入坐新坑,难免牵强附会,于是乎己莫辩者皆以为斧柯。”我认为端石早就形成于数亿万年前,属沉积岩.而各岩脉理石色石品各有异同,人类开採制砚只不过千把年,各坑口质地石品花纹根本不可能因人们的开采而改变,鉴古今端砚就是要将砚的石质、石色、石品对号入座,如不参照各坑口石质、石品及纹理变化,不对各年代开採的坑口石质特征的了解,不对各朝代人文背景所形成砚型的掌握,没有古人在使用过程中皮壳包浆形成的深切领悟,鉴砚便无从下手。在古端砚当中,大多数为端宋坑,沙浦诸坑及杂石为甚,再者就为其它地方石砚,如将其说成为端砚中的老坑或两名坑之列。这些都是别有用心之为,若有拍卖机构在非老坑石质端砚上标端老坑或端砚二字其用意也不言而喻。

        2011
年杭州一位律师在西泠印社的门市部花重金买了三方所謂的老坑端砚,并引发一场耐人寻味的官司,到后来官司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事件中那位买砚的律师虽然在官司中没占上风,但在某一个角度来看却是赢了,最起码给在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一个很好的警示。

    由此可见,在端溪《三坑》价值日益凸显的今天,端砚各坑别更需要正向传导,老坑矿产的枯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坑仔和麻子也仅存无几,再用其它的坑别冒充三坑之石,致使其它坑别的优点因此而埋没,走不上正确的循环之路,误导子孙后代,到最后还是搬起端石砸自己的脚。
    个人觉得政府与从业界除了正确的宣传端砚各坑口的知识之外,应该运用科学检测与收藏界公认的专家组级结合设立相应的法律认可的权威鉴定机构,政府法权部门还应当对以次充好,以它坑乱名坑的不法商人进行必要的处罚,这样端砚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得到体现和提升。

二:人文价值
    砚的价值除注重石材选泽,人文也是重要体现砚的价值中必不可缺的成分。砚的设计雕刻书法题跋印款都是体现人文在砚中的价值。砚味不在于砚的大小,而在于设计是否到位,雕刻工艺水平是否到家,书法题跋及印款是否放对了位置。以人文砚为例:
    观文人砚的发展与传承,唐明三朝尽显风流;风字砚箕形砚抄手砚平板及各种随形砚式均以朴实大方,素雅清新,线条挺拔圆潤,方圆之间可以不着一字却能成为当今传承有继的经典砚式,被当今行家们奉为圭璧。但什么叫文人砚,玩家们都没有准确的定位,也无法定位。我觉得能称得上文人砚的砚,砚里砚外都应该蕴含着文人内在的气质,干练素雅却极具个性化;它的外表并不在于堆砌了多少雕工,也不是简单的制作配以文字印款可以速成,它需要的是一个有灵魂的创作题材,使观者触之能立即感受到它的生命力,能彰显文人心性的。不哗众,不取宠,形神与砚质结合,置于书斋案阁,整体气息能与书房融为一体的,这样的砚不仅是靠制砚者深厚的基本功夫,更是靠制砚者本身修养及造诣的不断提升。
    如今年春拍,一方纪晓岚题款的小端砚以571万元成交,材质为三大名坑之一的坑仔岩石质,做工简朴大方,素雅方正,制作工艺无一丝浮躁,再铭以纪老先生的题款与砚相互呼应,像这种文人砚是最得世人追捧与喜爱的.
    当今流通于市场的冠以砚名称的工艺商品,做工粗劣,歪屋倒树,深雕透雕,千篇一律的工艺摆件比比皆是,失去了砚的根本味道,毫无书卷气息。这类东西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也不注重石材的质品,无改工的余地,这种状况似乎又回到了七八十年代云龙随形的日子,造成大量的优质资源的浪费。观古今端歙两大流派的砚技制作比对,歙派所制之砚的文人气息明胜端工一筹,而且一直以一种独特的气韵和精神风貌屹立于砚界。他们的成功根本脱离不了自身的刻苦努力,离不开平时对修身的严格要求。光身素砚做的线条挺拔圆润,山水构图灵韵十足,耐人寻味.当然祖国各地都有制砚的姣姣者,但从制砚团队的整体素质文化修养等综合因素评估,歙派明显占上风。
    故在收藏过程中砚的价值应综合材质设计工艺制作及人文等各方面因素,能面面俱到的当然是理想中之事,不能俱到的,退而求次也可,但终离不开以上要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