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彩瓷简介(五)

 海外寻瓷翁 2012-12-25

粉彩发展到雍正时期,技艺纯熟,色调丰富。这时的薄胎白瓷制作极精,在莹洁如雪的白釉上用没骨画法给出浓淡相间,阴阳明暗,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的瑰丽花纹,娇艳柔美,栩栩如生。绘画题材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尤以花卉见长,所绘花树、枝叶纷披,轻盈袅娜,摇曳生姿。盘碗之类的过枝花装饰,花纹由外壁向上伸延,越过器物口沿,延续到器里,展开后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新颖美观,韵致不凡。如粉彩过枝桃果文盘,红桃一树,硕果累累,红幅数只,潮然飞舞,在细润莹晶的白地衬托下,艳而不浓,华而不俗。雍正粉彩有白地和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地、淡绿地、墨地、酱地、木纹地开光,有时还加饰金彩。
雍正珐琅彩的特点是,除各种色地彩瓷外,多在白瓷上作画,绘画题材有花鸟、竹石、山水等。同时配以与画中景物相应的诗句。例如故宫博物院藏珐琅彩难鸡牡丹纹碗,釉光莹润洁白,腹部绘稚鸡一对,栖于花丛中。各色牡丹盛开怒放,旁题诗句“嫩蕊色金粉,重葩结绣云”,钤“佳丽”“金成”“旭映”红方章,底部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再如《故宫瓷器选萃》(台湾版)所录珐琅彩时时报喜把壶,腹部画梅、翠竹、月季、山石和十二只绕花飞栖的喜鹊。墨书诗句为“灵禽送喜梅花上,一个依时报一声”,钤“先春”、“寿古”、“香清”红方章。器底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珐琅彩梅树纹盘,一树红白相间的梅花,傍以翠竹,旁题“芳蕊经时雪里开”之句,并铃“佳丽”、“涛古”、“香清”肥脂红方章。备极清雅柔丽。由于皇帝的爱好,这时出现了蓝色和水墨珐琅彩。如珐琅彩墨竹图碗,一面用墨彩绘竹石,一面行书题“色连鸡村近,影落凤池深”诗句。钤“凤彩”、“彬然”、“君子”篆文章,画意清幽,书法俊逸。蓝彩山水碗,更是景物幽深、格调高雅,题诗曰“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苍海绿无边”。将诗、书、画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味深长集永。此外,还有墨地珐琅彩,如墨地白梅小盘等。
历朝斗彩瓷器均以釉下青花配釉上五彩,雍正时用粉彩与青花相结合,粉彩淡雅柔和的特点在斗彩瓷上表现得很突出,如上海博物馆藏斗彩花卉纹双耳扁瓶,即用浅淡的青花勾出极细的轮廓线,釉上用粉彩填绘四季花卉和规矩花,计用肥脂红、朱红、粉红、绿、浅绿、黄、蓝、紫、褐等九种彩色,所绘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嫡娜多姿,淡雅明艳,若与成化斗彩相比,似优胜一筹。同时期的仿成化斗彩作品也很成功,如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
乾隆一代六十年间,彩瓷的制作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此后便迸人由盛转衰的时期。乾隆青花以正蓝色为主,呈色稳定,无晕散,画面清晰,色彩明艳。青花玲咙瓷是这时的新品种,做法是先于胎上用青花绘画,并在适当的位置上透雕花纹,然后内外上釉,烧成后搂孔处透光度很强,使青花瓷愈显得玲咙剔透,优雅美观。青花釉里红色调同样稳定鲜艳,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品种。如浅绿地青花云波釉里红龙纹双耳扁壶,下部绘青花海水波涛,腹部绘釉里红正面龙戏宝珠和青花云纹。色彩艳丽,花纹精细。此外还有青花肥脂紫,或称青花加紫,紫彩为釉上彩。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瓷极为盛行,造型更加奇巧,纹饰尤为绚丽。工匠精心构思创造了由内外两层组成的转颈瓶和转心瓶等新颖器形。转心瓶外层楼空,内瓶彩绘各种花纹,当内瓶转动时,可由外瓶楼空处窥见不同的画面。转颈瓶颈部可以转动,颈部多书天干,瓶体书地支,转动时可以组成“干支”记日。双体瓶也是这一时期的流行器形,或称合欢瓶,外形似两瓶粘合为一体。上海博物馆藏珐琅彩龙凤纹合欢瓶,两瓶体各画彩凤、菱龙和卷草纹图案,由于不用大红大绿,虽然五彩续粉,却无浓艳之感(见《中国陶瓷,景德镇彩绘瓷》);另一粉彩花卉双体瓶采用了轧道工艺,色地半为深蓝,半为深红,其上用黄、白、绿、红等色绘折枝花卉,尤为新颖瑰丽。乾隆彩瓷除继承康熙以来的传统工艺外,还大胆吸收了西方油画的技法和题材,如圣经故事,西洋美女、天使、婴儿、风景等。这类作品无论瓷质纹饰均异常精美。传统题材有时也采用西洋画法。如《陶雅》所载洋彩大盘,“对径几二尺,四周黄地碎锦纹……工细殊绝,背面相同。盘心画海屋添筹之属,仙山楼阁,综纱凌虚,参用泰西界画法……”
这时期的珐琅彩和粉彩盛行轧道工艺,即在器物局部或全身色地上刻划纤细的花纹,然后再于其上加绘各色图案,或于锦地开光内给山水、花鸟、人物,并题乾隆御制诗篇,故有&xqypic锦上添花&xqypic的美称。色地轧道和锦上添花的工艺,把瓷器装饰得富丽堂皇,华美之至。但花纹却末免过于繁缚堆砌,失去了雍正时期那种清新秀丽、飘逸优雅的风格和生动感。五彩和斗彩瓷器在乾隆时仍然继续生产,虽不乏佳作,但声光已为盛极一时的粉彩所掩,工艺上也少有创新之作,不再为社会所重视。
乾隆中期以后瓷器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工艺上片面追求精细、华丽,导致了纤巧华缚有余而深厚高雅不足的后果,艺术水平低落。乾隆以后,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整个制瓷业日趋衰落。昔日的灿烂光辉随着国势的衰微变得愈来愈暗淡,中国陶瓷业的黄金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告消歇。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却始终闪烁着永远不会磨灭的光芒,为人们诉说着中国古老的陶瓷艺术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并为现代艺术陶瓷树立了可资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优秀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