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尚属于不在乎年纪的女人

 雅荷淡香 2012-12-26
 
 
 
[导读]近日,刘晓庆在微博上po出和范冰冰的合照。在这场新老两代女神的正面交锋中,57岁的刘晓庆妆容精致、贵气十足,丝毫不输30岁正当年的范冰冰。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美人迟暮也算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谈常新的话题。不过这句话放在刘晓庆身上却显然太不合适:这位不老女神这几年简直像是打了防腐剂一样开始
 
 

66岁的潘迎紫

同样的不老传奇还有潘迎紫。这位一把年纪复出演艺圈的不老女星,保养秘诀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话题。传说中她的年龄也是一个谜,只在一次接受采访中由她本人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四岁那年随家人从大陆逃难到台湾。也就是说,大概在1945年左右,潘迎紫就已经四岁了,那么她出演《一代皇后大玉儿》中倾国倾城的大玉儿时,应该已经五十来岁。

知道了这些,很难不保证三观不会碎一地:是岁月对他们格外仁慈,还是这个世道本来就已经变了?人们常说,女人四十豆腐渣,那……这些五六十岁的女明星怎么就不服老?不但不服老,他们还能逆生长、一把年纪还能演回少女,这股潮流到底合不合时尚的口味?女人四十,又到底是豆腐渣还是时尚咖?

别闹了,那不科学!

人类生长的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当年龄开始增长的时候,脸上的胶原蛋白就会开始流失,脸颊就会开始塌陷。这个时候,从前存在感微弱的颧骨就会出来扳回一城,华丽丽地衬托出脸上的沟壑与岁月的痕迹。还有的说法是,谁也敌不过地心引力,随着年纪渐长,皮肤越来越松、脸越变越大、身材越来越走形,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抵挡得了的必然变化。

所以,妄想人人都能跟不老女神刘晓庆、潘迎紫一样,终归太不科学。于是不少人就迎头倒向了另一边——既然人固有一老,那就只能坦然接受。这倒也没错,只可惜接受的方式往往显得消极了一些。好像在大众眼里,美只是属于年轻人的事,女人一上了岁数,完全就失去了追求时尚的女性属性,围着家庭团团转就是他们的全部价值。

甚至还有个揭露男人择偶观的说法是这样的:男人二十岁的时候,要找二十岁的姑娘;三十岁的时候,要找二十岁的姑娘;四十岁的时候,还找二十岁的姑娘。这么看来,姑娘嫩一点,那就是天然的优势,年轻就是本钱嘛。谁不知道二十岁的姑娘水当当?女人四十豆腐渣,孩子都生了还打扮给谁看?
殊不知,一上了年纪就偃旗息鼓、从时尚江湖金盆洗手实在是大错特错。女人在任何年纪都可以很美,那种随着年龄的增长笃定起来的优雅不是几条皱纹几个斑点能够抵消的。二十、三十、四十,这是年龄的区隔,但绝对不是时尚的封锁线。就算不能从刘晓庆、潘迎紫们那儿学到点逆生长的皮毛功夫,学习他们在追求美、追求时尚面前屹立不肯倒的精神总是没错的。
 

 

 

装嫩?一条离时尚越来越远的不归路!

女人一上岁数,有些心甘情愿埋没自己成为豆腐渣,但也有些也许是看着一把年纪宛若少女的刘晓庆、潘迎紫们默默心碎,拼了老命也要重走一遍青春路:装嫩!于是乎,一大把上了年纪的女明星,开始往年轻了折腾自己:四五十岁的人,偏偏要追求二三十岁时的感觉。好像在她们眼里,四五十岁的只剩下老、没有时尚可言,只有装嫩才有可能重新潮一把。

这个时候,可不就是妖精出没了:自行脑补一下四五十岁的女人往二十岁去打扮的场景即可。剪个齐刘海找找做小姑娘的感觉什么的还是小case,最狠的是去整容:拉个皮、打个羊胎素玻尿酸什么的,轻轻松松逆生长。台湾有个“罗妹妹”,常年看《康熙来了》的人一定知道:因为她不但火气足脾气暴,还在节目里公开承认自己整容。这位现年51岁的通告艺人,成天顶着齐刘海、穿着萝莉装,就算美也让人觉得违和得很,也不那么硬气。

44岁萧蔷

再说萧蔷,这位林志玲之前的台湾第一美人的名头可比罗妹妹响多了。当年媒体说林志玲抢了她的第一美女宝座的时候,谁正眼看过林志玲啊?萧大美人的美貌,那可不是盖的,连金庸都曾夸她“美得颠倒众生”。但就是这样一位美人,年逾四十后对自己下手越来越狠,不甘衰老的她把自己整成了苹果脸不说,还走上了卖萌、装嫩的不归路,让人不禁感慨萧美人不但迟暮,还输人又输阵丢盔又弃甲:连把握时尚的品味、追求真正的美的能力都一并丢了。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英雄见白头,这话是不假,但看到昔日的美人不能静享岁月之美,反而要和小自己二十岁的小姑娘们在镜头前抢着嘟嘴比俏、贩卖性感,还是令人无限唏嘘:正常地老去也比拼死坚守在二十岁的阵地来得美。真正的时尚绝对不会和这种低劣又不切实际的装嫩手段画上等号。

爱美之心老而不死,是为女神

女人变老是自然趋势不假,装嫩也是不可为的昏招一枚。法国人心中永远的女神凯瑟琳丹妮芙在六十大寿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从不隐瞒年纪,我服膺真理,也以说实话为荣,如果隐瞒年纪,反而是坏的开始”。这句话也许可以送给国内一众爱隐瞒年纪和争相扮嫩的女明星共勉。

什么是时尚女神啊?爱美之心老而不死,是为女神。
 
 
 

张曼玉日渐消瘦,略显老态

前阵子张曼玉出席了一些活动。很快就有时尚博主讽刺她为“一口又老又旧的钟”。你看,就算曾经贵为无数人心中永远的女神,张曼玉到底也是年华不再了。有人说她笑容僵硬好像脸上足足搽了几斤粉,也有人笑她从前穿什么是什么如今却好像品味尽失、在时尚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就连法国不老玫瑰苏菲·玛索来到中国,也受到了类似的待遇:近日为她主演的新片《邂逅浪漫》,苏菲·玛索赴京宣传。不少媒体在机场拍到了她的素颜照,并不无刻薄地说由于和屏幕上的形象相差太大,没有人认出身边这个装扮普通的法国女人就是驰名影坛的国际巨星。

没错,张曼玉是老了,法令纹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喜感地让人心伤。但别忘了,张曼玉毕竟也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了:她年近五十,已经不得不进入美人迟暮的阶段。苏菲·玛索也年纪渐长了,没有盛大的礼服、没有精致的妆容后,无人能理解就算她的鱼尾纹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她笑起来独有的魅力仍然不是一般人能随随便便抵挡得了的。

事实上,在她们这个年纪上,她们还是美得心安理得,也还是有勇气展现自己的美的。毕竟,能够优雅地站在年龄的关卡、直视自己的衰老,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待岁月的豁达。更何况,相比较年轻时光滑的皮肤、单纯的眼神,如今的她们美得更丰富、更有神采,也平添了许多信手拈来的对时尚的把握。只不过,他们的时尚已经是四五十岁的女人的境界:不在乎皱纹,不在乎皮肤的松弛,但从头到脚都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都无懈可击。嘲笑他们的人,简直是too simple,too na?ve。

 
 

时尚ICON永不过时:怪你过分美丽

 

 

法国人心中永远的女神凯瑟琳丹妮芙在六十大寿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从不隐瞒年纪,我服膺真理,也以说实话为荣,如果隐瞒年纪,反而是坏的开始”。这句话也许可以送给国内一众爱隐瞒年纪和争相扮嫩的女明星共勉。

“如果无法阻止时间流逝,至少我们可以接受自己。我的年龄很大,但是我不感觉老。我也永远不会做整容手术,因为我知道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坚持'自己’。”

——84岁英国名模达芙妮·塞尔夫                        

 
 

84岁英国名模达芙妮·塞尔夫

时尚圈不崇尚年轻。现年49岁的法国国宝级演员Tilda Swinton就是明证。一米八零的个子、纤瘦的身材、冷峻的面容、优雅且极富中性的气质、超群的着装品位,在过去的20多年里,没人能像这个49岁的女人一样完美,让穿在她身上的服装能以艺术品相称。震撼整个时装界的Viktor&Rolf,也只偏爱她一人并视她为创作女神。因为在没有其他女明星有胆量与时尚触角去穿Viktor & Rolf时,只有她一人可以轻松驾驭。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自Carmen Dell Orefice,八十岁高龄、却以冷艳美震惊T台,如今依然是各大品牌的宠儿:爱马仕邀她展示新品,Dior请她去助阵,她代言的劳力士广告也常常出现在《Vogue》、《Bazzar》等时尚杂志中……岁月如刀,但在她身上却刻出了最独特的花纹。就连最刻薄的时尚博主也说,“她一米八的身高和修长的双腿可以胜任任何高级时装或成衣,她富有威慑力的蓝眼珠和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可以为摄影师创造出一切想要的效果。”在嫩模横行的时尚产业,以Carmen Dell Orefice为代表的超高龄模特提供了美的另一种可能。

谁说只有年轻才是本钱?真正的时尚icon告诉你,他们永不过时。另有84岁的英国名模达芙妮·塞尔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如果无法阻止时间流逝,至少我们可以接受自己。我的年龄很大,但是我不感觉老。我也永远不会做整容手术,因为我知道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坚持'自己’。”

Carmen Dell Orefice
 
 

说得多好,最大的价值就是坚持自己。连最不懂得留恋旧人的时尚圈都能接受超龄的模特,只因他们过分美丽,人们为什么还要死守着“年轻万岁”的旗号不放呢?既然并非人人都能逃过岁月的魔爪,那么安安心心地享受时间的雕琢岂不也是美事一桩?二十岁有二十岁的天真烂漫,三十岁有三十岁的成熟面貌,四十岁也自有四十岁的优雅笃定。最有说服力的永远是按部就班的美,时尚也从来不会因为年龄将谁拒之门外。

总结:女人四十,豆腐渣还是时尚咖?看着五六十岁却越来越逆生长的刘晓庆、潘迎紫们,谁还有理由放任自己灰头土脸地继续埋没?时尚的态度从来是:你负责美,它负责接受,谁还有空管年纪?从二十岁的妙龄少女到八十岁的花甲老人,优雅而独特永远是各个阶段的女人需要追求的美的终极意义。任何年纪,都不要轻易放弃;四十岁,也要美得不遗余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