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花鞋

 红瓦屋图书馆 2012-12-26
芦花鞋
刘向东
  刘向东

  前不久听说编结芦花鞋的手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欣喜之中我又拿出了珍藏多年的芦花鞋。把它穿在脚上不仅温暖如初,而且依然飘逸着芦花的幽幽馨香。

  这双芦花鞋的样子酷似北京奥运会的鸟巢,看似原始拙朴,可在寒冬腊月里穿在脚上温暖无比,也会油然想起战友发强的影子和那芦荡飞雪的壮丽景象。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战友发强邀我到其家乡长江入海口的横沙岛休假。早上从吴淞码头上船时阳光灿烂,风平浪静。可午后船靠横沙岛时却天气阴沉,气温骤降,还飘起了零星雪花。发强的家在海边的东海村,门口不远就是一片芦花漫天的芦荡和一望无际的东海。尽管海风凛冽,小路泥泞,但对初到海岛的我来说,急于亲近的却是浩瀚的大海风景。尤其是滩涂上的芦苇丝毫不失翠竹的风骨和气节。那笔直俊逸的芦秆彼此紧紧簇拥着,密密麻麻的雄阔阵势就像一道抵挡严寒的“苇墙”。那细劲清丽,随风摇曳“沙沙”有声的芦叶仿佛是在热情地欢迎着我们,又像是在尽情地歌颂着“蒹葭苍苍”的壮美。而在这雪花飘扬的寒冬之日,如同万顷海涛不屈不挠地朝着一个方向起伏荡漾的皑皑芦花不正是令人热血沸腾的风景吗!

  “这些芦苇是种的吧?”我好奇地问。“没人种它。可它韧劲十足,岛上遍地生长。”发强还说芦苇从头到根都是海岛人家的宝贝。芦根盘根错节既能固土护堤,又能食用,具有清火解毒疗效。芦秆可编席子和农具,芦叶可包粽子,芦花还可做保暖的鞋子。听他这么一说,我心生敬意,可又在想象着这普普通通的芦花怎么能做鞋呢?

  然而,就是这极普通的芦花却让我享受到了它的朴实和温暖。

  就在我跨进发强家的瞬间,满脸笑纹的发强妈像呵护儿子似的边轻拍着我身上的雪花边嘘寒问暖。当她听我说不冷时便抚摸着我的手感受了一下说:“手冰冰冷,哪能不冷呢?”说完转身从屋里拿出一双毛茸茸的鞋子给我。“脚冷,手就冷。穿上它就暖和了!”我一看却是双草鞋,而且还弥漫着淡雅的草香。整双鞋子由坚韧细腻温润有泽的稻草编织而成,鞋口一圈还镶拼着蓝底碎花布条,鞋窝里的每一股草绳都交织着柔软如絮的芦花,怎么看就像是树上的鸟窝。而让我兴奋的是一穿上草鞋就觉得有股暖流从脚底涌遍全身,双脚像是放进了暖融融的烘箱似的。发强说:“它叫芦花鞋,别看它是草鞋,样子也笨拙,可大冷天穿上它又暖和又透气。”当我说鞋子很合脚时,他微笑着说是母亲按照我的鞋码做的。而他的笑意却勾起了我们在新兵连受训时的一段往事。

  那天的训练是翻越障碍,由于连续冲刺我的右脚趾被擦伤。晚上洗脚时细心的发强发现我的脚伤后立即叫来了卫生员。伤脚被包扎后卫生员提醒我说脚上有冻疮要防止感染。随后,发强拿起我的解放鞋看了一眼说:“你的脚和我差不多嘛。如果穿上我家乡的芦花鞋就不会生冻疮了。要不是遵守军容风纪,就写信叫母亲做一双寄来给你。”当时我对他的话并未在意,况且离开新兵连就各奔东西,谁也不知自己会在哪里。

  果然,集训结束我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连队,之后再也没有互相联系。但意外而惊喜的是我们退役不久发强通过别的战友找到了我,还诚恳地邀请我到其家乡做客。于是在那个飘雪的日子里我拥有了这双轻盈温暖的芦花鞋。从此它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冬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