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洲象

 chh71 2012-12-27

亚洲象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亚洲象  
亚洲象

亚洲象是亚洲大陆现存最大的动物,也是当今世界体型第二大的陆地动物(仅此于非洲象)。一般身高约2.9米(最高记录3.3米),重可达6吨。现分布于北纬24.6度以南的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亚洲象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濒危物种之一的动物,也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我国境内野生象现仅存300余头。

中文学名:亚洲象
二名法:Elephas maxim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长鼻目
科:象科
属:亚洲象属
种:亚洲象
亚种:婆罗洲侏儒象,印度象,锡兰象等
分布区域:亚洲象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
用途:马戏表演、军用、骑乘、服劳役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亚洲象属今天只有一种,一共包括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苏门答腊象婆罗洲侏儒象,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它鼻端有一个指状突起,雌象没有象牙,即使是雄象也有一半没有象牙或象牙很小,耳朵比较小、圆,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共有19对肋骨(其中苏门答腊亚种有20对,但比非洲象少一根),头骨有两个突起,背拱起。性情温和憨厚,比较容易驯服,很多东南亚国家都驯养亚洲象用来骑乘或服劳役,特别是泰国和印度,甚至在中国云南的偏远地区也有少数人家驯养他们做家畜,据近些年不完全统计,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和泰国)公民私人饲养的亚洲象可达21000头。过往可再分4个亚种:印度象锡兰象﹑马来西亚象及苏门答腊象
  马来西亚的亚洲象亚种侏儒象最大也不超过2.5米。纳米比亚有一种非洲象亚种——沙漠象,足下肉垫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亚洲象

亚洲象(5张)
  亚洲[1]是亚洲哺乳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3-3.7米,重约2000-9000公斤,雌象体形稍小,肩高2.1-3.2米,重1500-5500公斤。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世界纪录中有一头相当高的亚洲象是尼泊尔国家公园里的一头印度象,肩高3.5米,体重7吨。不幸的是,2007年12月这头象神秘失踪,很有可能被偷猎者杀害。
苏门答腊象

  苏门答腊象

  斯里兰卡象是亚洲象现存最大的亚种,重3000-9000公斤,肩高3.1米。
  最常见、数量最多印度象其次,重达2000-9000公斤,肩高3.0米。
  苏门答腊象则重达2000-8000公斤,肩高2.8米。
  婆罗洲侏儒象最小,重1500-5500公斤,肩高2.4米。
  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1.5-1.8米。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象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两个上颌门齿大而长,就是所谓的“象牙”,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亚洲象的象鼻是鼻子的延伸,顶端有一手指状突出物非常敏感而灵巧。大象使用象鼻呼吸、闻味、喝水(吸水后放入口中)以及携握物品。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亚洲象
  尽管历史上亚洲象的分布地较广,现在它们主要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外见于孟加拉不丹文莱柬埔寨印度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森林和附近平原及灌木地带。国内分布是它分布区的边缘,已有记录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江城;云南西南部西盟(岳宋)、沧源(南滚河)和云南西部盈江(那邦坝)。全球现在野生象有35000余头,人工饲养(动物园和家畜)的有27000多头。

编辑本段亚种

婆罗洲象

  
亚洲象

  亚洲象

婆罗洲象E. m. borneensis Deraniyagala, 1950:分布于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
  又称加里曼丹象(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侏儒象、婆罗洲侏儒象等,原来被归类于亚洲象的一个亚种。2003年被认为应属于象的一个独特亚种,但目前尚无定论。婆罗洲象个头比亚洲象还要小一小半。现在被认为是婆罗洲岛上的原生物种。主要生存于婆罗洲岛北部。只剩下1500头左右。
  婆罗洲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近代由人类引入,是亚洲象属或非洲象属的后裔,并非当地的原生物种。一直到2003年以美国人唐·梅尔尼克为主的学者才以DNA检验比对为论据提出不同意见。有一传说婆罗洲象种群起源于非洲苏丹,于1750年左右由东印度公司献给当时部分婆罗洲岛的统治者苏禄人。
  婆罗洲岛上没有发现过象的化石,而当地土著的土语中也没有象这个词,是以有者认为婆罗洲象是近代被人类从亚洲其他地区带进婆罗洲的。 在20世纪50年代,依解剖上的差异,如较小的头盖骨和牙齿的变形等,婆罗洲象曾被归类于亚洲象(印度象或苏门答蜡象)的一个亚种。但同时有动物学家指出婆罗洲的大象种群看上去与其它亚洲象不同,它们的头骨更小,象牙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研究和保护中心的唐·梅尔尼克(Don Melnick)与来自美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同事研究了婆罗洲大象的DNA。他们收集了婆罗洲北部马来西亚部分的20只大象的粪便和血液样本,从中分离出一个线粒体和5个染色体基因。然后比较这些基因与南亚地区数百头大象的相应基因。2003年的比较结果,婆罗洲大象与任何已知大象种群都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是野生还是驯养种群。婆罗洲象应该归于一独特的亚种。 研究结果发现婆罗洲象并非近代才出现。它们和其他亚洲象明显不同。可能本来是亚洲象,而三十万年前婆罗洲和亚洲大陆分离,令婆罗洲象与亚洲象的进化发展不一样。

印度象

  印度象E. m. indicus Cuvier, 1798: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国云南、中南半岛。是亚洲象现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噶、最常见的亚种。

锡兰象

  锡兰象E. m. maximus Linnaeus, 1758:分布于斯里兰卡。又名斯里兰卡象,是亚洲象亚种中最大的品种和指名亚种,但亦比非洲象小。 锡兰象是食草动物,它主要食草,叶,树皮,掉落在地上的果实、棕榈叶(如椰树树叶)。长大后每日需要吃大约 200 公斤食物。 锡兰象历史分布包括所有斯里兰卡的生态区域:低地热带雨林、山区森林及锡兰干燥地区的森林,但现今锡兰象已绝迹山区森林,虽然亦有零星分布
亚洲象

  亚洲象

在热带雨林,但主要生活在山区森林。 锡兰象现正濒临绝种。当地的象牙贸易已有2000年历史。由1800年至1900年初,很多锡兰象被人以战利品形式大量捕杀。1999年至2006年底期间,每年都有接近 100 只野生大象被猎杀。现在只有很少野生锡兰象住在保育区外。有象牙的锡兰象,因为被严重非法捕杀,故野外十分罕见,只有5%至7%的野生大象有象牙。
  为保护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当地设立了很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育区,而主要的保育区都有锡兰象群生活。而Pinnawala大象孤儿院医治受伤大象,养育失去母亲的幼象。大约70只大象住在此孤儿院。

苏门答腊象

  苏门答腊象E. m. sumatrensis Temminck, 1847: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岛。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2]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母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大象对破坏其生存环境,伤害其同类及冒犯其尊严的挑衅都有自卫、报复行为。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它们会在炎热的白天休息。如果可以找到,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甘蔗。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群由“女家长”年长雌象带领,包括母象及其姐妹和未成年雄象。象群一般由20到30只象构成,但不会超过100只。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2]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孕期大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8-12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平均寿命为80岁。雄象有长
亚洲象交配

  亚洲象交配

牙,雌象没有,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3米,体重达4/8吨。
  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母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第二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亚洲象在野外最多可以活70年。亚洲象智商很高,很容易驯化,亚洲象在南亚国家经常被政府和公民驯服用来役使,在交通不便的森林地带搬运木材等。人类一直以来都用其驮负重物,在马戏团表演,甚至用于战争。
  倘若不是因为它体积过于庞大,大多数普通公民的宠物极可能或许不是猫狗,而是大象了。大象不仅可以干粗活,如用鼻子搬运货物等,而且还能照看小孩、看家、守门,让主人骑乘着它去游玩。去泰国的游客还常可以见识过大象踢球、画画;在尼泊尔游玩还可以享受大象用长鼻汲水充当的“喷淋头”;在一些马戏团里,还经常会大象敲鼓、吹号、吹口琴等出色表演。此外,大象还是一位很出色的按摩师。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白化亚洲象

  白化亚洲象

白化亚洲象
  亚洲象在古代中国多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来在典礼时显示威仪。在泰国,象是国家象征。泰国很多府的府征都有象的图案。相传白象古时泰北的兰纳泰王朝带来幸运,自此成为泰国的国宝。泰国皇室勋章最高级的是皇家白象勋章。因为2006年从二月到七月象的数目增长三倍的,现在泰国用象来当出租车。
  野生亚洲象现在已经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中,役象很多。我国亚洲象仅分布于缅甸老挝相邻的云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因此非常容易灭绝。目前各国为保护象已经禁止象牙交易。中国的法律也已经规定禁止象牙交易和继续生产象牙制品。
  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不多,1980年调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80头;江城(中老边境)20头;云南西南南部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10头;我国亚洲象总数约200-250头。尼泊尔50-90,不丹60-150,印度17310-22120,孟加拉国200-350,斯里兰卡2700-3200,柬埔寨2000-3000,马来西亚1300-3000,印度尼西亚2900-5500。全部分布区内的总数为34470-53720头。
  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只。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野外亚洲象数量大约为35000头,动物园和繁育中心及私人饲养的达27000头。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大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属于长鼻目象科,主要有亚洲象和非洲象两种。成年的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为3米左右,体重一般在6吨左右。雄象上颌有门牙突出口外,称“象牙”,雌象牙较小,一般不伸出口外。象的鼻子很长可下垂到地,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以及自卫等的工具。象的听觉非常敏锐而眼睛相对较小,视觉不发达。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小跑时,总是同时提起同一侧的前后肢,而不是像其它哺乳动物那样在对角线上的两肢同时离开地面,这种步法被称为“溜蹄”,并使其产生一种奇特的摇摆动作。亚洲象喜欢栖息在空气湿润,靠近水源,植被生长茂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亚洲象喜欢群体生活,它们的社群行为非常发达。亚洲象的家庭是由一头成年雌象和他的所有子女组成,雌象会照顾子代直到他们性成熟为止,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家庭单独生活或和其他几个雄象一起生活。
  保护级别
  亚洲象从1997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土地的侵占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成为亚洲象生存的最大威胁。农民会认为它为有害动物而捕杀亚洲象。盗猎以获取象牙也是威胁之一,但因为亚洲象只有雄性才长象牙,故不似非洲象所受盗猎威胁那么严重。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对圈养亚洲象的利用如伐木等越来越少,圈养亚洲象也无了用武之地,许多原大象的饲养者不得不带着大象在街头乞讨为生。还有一些亚洲象因为事故、受伤或虐待而死,或无法获得充分的照顾。
  亚洲象比非洲象温顺且较小,很容易被人驯化。其中公民驯养大象最多的两个国家就要属印度和泰国了。

编辑本段保护亚洲象的意义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保护亚洲象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地球上所有生物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生物类型,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使自然生态和食物链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由于人类创造能力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的行为已经深重的影响了这种平衡和稳定时常为了短浅的眼前利益或由于无知和不自觉,不但破坏了不同物种的自然秩序,也给人类自己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或隐患。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近年世界各国已经普遍开始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变化。基因或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个物种内基因型的多样性,包括同种的显著不同的种群(如水稻的不同品种)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作为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中,有的生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但是更多的生物,人们还不知道其价值所在,但对持续的科学探究来说,则都是潜在的生物资源,其价值不容忽视。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食物如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许多药品,薪柴,木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等生活必需品。例如:世界上大约80%的人口主要依赖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在中国,能够入药的物种多达5000多种;又如: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亿美元以上。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使已经开发的资源不断丰富,使尚待开发和有待探明的资源得以保存和储备。

编辑本段文化价值

  亚洲象在南亚国家经常被驯服用来役使,在交通不方便的森林地带搬运木材等。在古代时,亚洲象亦被训练为战象,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印度时,就遇上印度的战象。
  亚洲象在古代中国不单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于典礼时显示威仪,甚至用来战争。古时在黄河流域,亚洲象仍是用来耕田的家畜。在《吕氏春秋》中,亦记载了商王曾经骑象攻打东夷部族。 在泰国,象是国家的象征。泰国很多府的府征都有象的图案。传说白象为古时泰北的兰纳泰王朝带来幸运,自此成为泰国的国宝。泰国皇室勋章级数最高的是皇家白象勋章。现时在泰国主要用象来作交通工具,亦可像车辆般的出租。 在香港,虽然仍未发现过亚洲象的化石,但学者估计,亚洲象在后海湾沼泽森林和吐露港一带附近亦曾经出现过。

编辑本段国际保护行动

  1.亚洲象保护计划——越南
  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越南分支在其印度支那计划下和越南政府合作,对越南大象的分布和现状进行定位、评估。它们的这一计划在全南(Quang Nam)和达克拉克(Dak Lak)两省进行。根据在两省的调查,和对其它地区大象状况的重新评估得出的结果,研究人员估计大象的数量不超过150头。鉴于这一情况,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目前正重新制定越南象保护计划,并在考虑如何将这一计划和较大的苏门达腊大象保护项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苏门达腊保护行动现正在进行中。
  2.亚洲象保护计划——苏门达腊
  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和LIP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实施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立的项目。旨在保护苏门达腊岛上现存的大象,防止森林进一步退化、偷猎和人象矛盾对大象的破坏性影响,并监测大象的种群数量。该计划还将把大象作为标志性物种,以保护苏门达腊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计划的进一步目标是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培养印尼本国的专家。计划将把重点放在这一地区最优等的大象种群保护上,形成函盖全岛的保护计划并制订对大象的经营管理计划。
  3.亚洲象数据库
  从1995年起,亚洲象保护委员会(AECC)一直在对4个大象保护区的森林系统进行调查,搜集实地数据和统计资料(见AECC1995年和96年提交给麦克阿瑟(McArthur)基金会的报告)。它还为寻找实际对策提供方便。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描绘大象和人类发生冲突的区域,输入和农作物播种范围有关的数据。这将大大帮助人们设计大象隔离障碍系统,防范大象与人的冲突。根据植被和生态特征划定的高质量象群栖息地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建立大象保护区。通过输入本地生物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数据还能帮助人们在确定优先生态区时纳入和大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数据库为评估大象的栖息地及其种群状态,对空间与数量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确定大象种群优先保护的对象。它帮助决策者和自然保护规划人员根据保护的优先顺序制定保护战略、分配保护基金。
  4.印度对亚洲象的保护情况
  在印度,大象破坏庄稼的事件屡有发生。印度各地都有报道说,在大象保护区周围,农田遭践踏的情况愈演愈烈。80年代中期,卡纳塔卡省开始对损失的作物和人员伤亡给予金钱赔偿。赔偿金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被农民们视为“象征性的安慰”。在克达古地区1992年~1995年,全部赔偿金的数额仅是实际损失的一小部分,而未经报告的袭击案例就没有得到赔偿。
  尽管在象群袭击时,农民们经常遭遇大象,但每年人员伤亡的数量都较低。该地区在过去6年里平均每年约有6次人员伤亡的情况。
  有证据证明克达古地区农田遭大象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深受其害,大部分农民都认识到保护大象的必要,并认为象群有权拥有自己的栖息地。而小农户在种植季节往往损失严重,经常夜间还需要保持警惕,看护庄稼。

编辑本段外国赠给我国的亚洲象

  第1头:取名“阿萨”
  是1953年5月由印度总理尼赫鲁赠送给我国政府的。
  第2和第3头:雄性“阿吐”,雌性“阿邦”是1953年6月由越南胡志明主席赠送给中国政府的,据说这对象曾参加过解放奠边府战役,运送过弹药的有功之臣。
  第4头:雄性1岁, 取名“米杜拉”,是1972年5月由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赠送给中国儿童
  的。
  第5头:雌性1岁取名“阿拉利亚”,是1979年9月由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赠送的,为的是
  给“米杜拉”配对。
  米杜拉后来去了天津动物园,阿拉利亚仍在北京动物园。
  2007年2月26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北京动物园共同出席了斯方向中方赠送小象“米盖拉”的仪式。斯总统夫人施兰蒂、斯外长波格拉加马和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叶大波及北京数百名市民参加了赠送仪式。

编辑本段亚洲象雕塑亮相伦敦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当英国的居民和游客在伦敦的城市中心散步时,很多人注意到这座城市出现了很多亚洲象雕塑。据介绍,有258个“亚洲象”散布于伦敦的城市公园、广场和街道。
  尽管这些“亚洲象”仅仅是由一些玻璃纤维制成的雕塑,但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精心绘制而成。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为了防止被盗,亚洲象的雕塑被固定在700公斤的水泥基座上,同时,为了防止被涂抹乱画,雕塑身上涂了一层特殊的树脂。这些大象中的30个由国际顶尖画家和设计师完成,会在一些高档餐馆公开拍卖。剩余的“亚洲象”也会在3天内售完,卖方有望得到200万英磅的回报。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探险家兼作家马克·先德,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骑着自己的爱象Tara穿越了整个印度。他注意到,从那以后,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亚洲象的数量剧减了大约70%,13个拥有亚洲象的国家都面临了同样的情况,它们数量减少得非常惊人,以致于亚洲象被官方宣布为濒危物种。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亚洲象目前存在的数量大约为2.5万头~3万头之间,其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在印度,但马克担心这一物种在未来的30年内将有可能灭绝。
  “在印度,每一天你都会听说有大象被人杀死,或者有人被大象杀死的新闻,”马克说:“由于印度人口的增加,大象的天然生存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包括它们的栖息地、森林和连接栖息地与森林的道路。我们已经能够确认出80%的这些道路,要确保大象能够生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保护这些道路的畅通和安全。但是,这样的项目非常昂贵,我们仅在印度喀拉拉邦保护一条这样的道路就花费了100万英磅,有30多户人家需要迁走。但是这些人家是愿意的,因为他们迁到新的地方,没有大象来打扰他们的生活。”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手绘亚洲大象模型亮相在伦敦街头

这一项目旨在引起人们对这种亚洲象命运的关注。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认为其给予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帮助”。马克说:“我们的组织是一个小组织,仅有的一点经费来源于人们的热情捐助和艺术家对大象的艺术创作,希望伦敦人看见它们的时候会变得狂热。”
  这些亚洲象的雕塑被放置在伦敦的不同位置,其中有一个能被随意拖动的“亚洲象”,它的名字叫Claudia,每天将会被拖放到伦敦不同的地方,志愿者还会征集行人的签名,以向政府请愿,保护濒危的亚洲象
  [3]

编辑本段用途

  亚洲象在南亚国家经常被私人驯服用来役使,在交通不方便的森林地带搬运木材等,或者用于表演马戏。在古代时,亚洲象亦被训练为战象军用,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印度时,就遇上印度的战象。现代,则有近年去世的林旺,林旺曾在抗日战争中为日军与国军搬运物资,后迁居台湾木栅动物园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亚洲象在古代中国不单是南方邻国进贡的礼品,皇家多驯养象用于典礼时显示威仪,甚至用来战争。古时在黄河流域,亚洲象仍是用来耕田的家畜。在《吕氏春秋》中,亦记载了王曾经骑象攻打东夷部族。
  在泰国,象是国家的象征。泰国很多的府征都有象的图案。传说白象为古时泰北的兰纳泰王朝带来幸运,自此成为泰国的国宝。泰国皇室勋章级数最高的是皇家白象勋章。现时在泰国主要用象来作交通工具,亦可像车辆般的出租。
  在香港,虽然仍未发现过亚洲象的化石,但学者估计,亚洲象在后海湾沼泽森林吐露港一带附近亦曾经出现过

编辑本段亚种

  婆罗洲象E. m. borneensis Deraniyagala, 1950:分布于婆罗洲北部。
  印度象E. m. indicus Cuvier, 1798: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锡兰象E. m. maximus Linnaeus, 1758:分布于斯里兰卡。
  苏门答腊象E. m. sumatrensis Temminck, 1847:分布于苏门答腊。

编辑本段注释及参考资料

  ^ Asian Elephant Specialist Group. 1996. Elephas maximus.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06. Downloaded on 10 May 2006 Listed as Endangered (EN A1cd v2.3)
  ^亚洲象 - 野生动物网
  ^亚洲象 - 动物世界
  Asian Elephant Specialist Group. 1996. Elephas maximus. 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2006. Downloaded on 2007年3月23日
  Elephas maximus. Integrated Taxonomic Information System.
  《大象:世界的支柱》,Robert Delort原著,蔡鸿滨译,台北:时报文化,1996年出版
  《中国珍稀动物》,李勉民执行编辑,香港:读者文摘,1985年出版 
  《珍禽异兽寻踪记》,唐锡阳著,台北:业强,1993年出版 
  《大地地理杂志》,2004年6月的版本
  《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2005年10月的版本
  《香港老花镜:生活旧貎》,吴昊、张建浩编订,香港:皇冠,1996年出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