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高考成功者必备的十种能力

 中原高考678 2012-12-27

高考成功者必备的十种能力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在长期跟踪、观察、研究了许多高考成功者的基础上,针对很多考生及家长经常询问的“如何才能提高学习能力”,精锐专家进行了通俗而又切中要害的总结和论述,以下从10个方面介绍各种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增强自信、突破自我、寻找成功的捷径。

1、课前预习能力

对于课前预习,很多考生往往只是简单地理解为课前看看书,认为这一项准

备工作认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其实,真正学习成功的考生都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实际上是通过预习培养和提高独立探索的领悟力。

预习主要有阅读法和回顾法两种。阅读法注重对新知识的理解,以此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看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回顾法主要是在预习新内容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扫除“绊脚石”。有的考生感到听课效果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扫除这些“绊脚石”,缺少听好新课所必备的知识。

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什么时间采用哪种预习方法,每次预习要花多少时间,这两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预习才能奏效。同时,预习前也必须解决好选择预习科目的问题,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考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预习。

以下举预习数理化的方法为例:

数理化有一个共同的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知识的连续性特别强,所以宜集中时间作阶段预习。数理化的课程虽然内容不同,但在预习时也有规律可循:阅读课文,这是基础;亲自推导公式,在预习时应合上书本,自行推导公式既是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又是在发现自己的知识准备情况;扫除“绊脚石”,数理化的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清楚,就会影响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所以预习时发现学过的知识不清楚的,一定要搞清楚;汇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等,数理化课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殊符号等,是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深刻理解并牢牢记住的;试做练习,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知识而出的,预习中试做些习题,可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

2、课堂听课能力

课堂听课是学习的基础环节,怎样才算把课听好了呢?就是在课堂上,不仅向老师学习具体的知识,还要学老师的科学思维,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要求听课的时候会“追”老师,让自己的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在课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如果上课不好好听,而把加倍的时间用在课后复习、做作业上,使学习处于被动局面,这往往是自找苦吃。

有的考生上课也很认真听,可就是效果不好,这是因为他(她)没有掌握听课的技巧。听课注意力集中是第一要素,有的考生往往单纯理解为集中精力记笔记,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尽量记下来,结果听课成了记录课了,大脑只是机械的反映,来不及思索,听课效果当然不会好了。有的考生也善于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但听课效果也不理想。这是因为他(她)在碰到思路卡壳,即理解发生障碍时一味寻找原因,而耽误了后面的听课。

所以,正确的听课态度应该是:上课专心听,勤思考,力争当堂懂,卡壳内容下课解,不留后遗症。

3、课堂笔记能力

俗语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促进学习、理解、记忆三方面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做好课堂笔记,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条理化,系统化。课堂上随手记的笔记,由于为争取时间,往往次序失当,轻重不一,缺乏系统性,课后应及时整理。把课堂上没记下的内容补充好,记的不准确的更正过来,把笔记整理成一个知识体系。

2)及时记录课本之外的精华。老师在讲课时,常会谈到许多关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内容,这些老师的切身经验对学习十分有帮助,应及时记入笔记中。

3)留出副页以补充新的内容。副页的内容根据个人而定,可以是听课时的见解,易出现的错误(以提醒自己),易混淆的概念(以示区别),也可以是补充老师讲解的不足,从其他资料摘录的相关内容。

精锐学员李婷(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在讲到课堂笔记应怎样进行时指出:“许多考生在课堂上,往往是在眼看、耳听之后,觉得要记的时候就低下头来记一段,这样容易漏掉一些重要内容,或者老师讲解重要内容时,由于忙于低头记而没有听到。所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克服这个缺陷:眼睛始终盯着黑板和老师,耳朵一直听着讲课,头脑里跟着积极思考,一旦感到有必要记下来就快速记下。必须注意,这时候不能低头看笔记本,而只用手记录,最多用眼睛瞟一下笔记本,看是否写在合适的位置。这样几个器官同时并用,效果就好得多。”“为了记得快,可以自创一些速写符号。只是要注意一点,自创的符号容易混乱,需要课后及时整理,否则时间久了,自己也记不清符号的含义了。”

4、课后复习能力

复习,就是自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不善于复习的考生十有八九是学不好的,课后及时复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学过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复习,这时印象深刻、清晰,如果拖的时间过长,上过的课程已忘了大半,再去复习就事倍功半了。有的考生把复习简单理解为做作业,这也是片面的。正确的复习方法应按程序进行:一“过电影”,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通过“过电影”,检查自己的听课效果,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提高记忆能力,闭目思考一遍,比睁眼照书读十遍的记忆效果还要好;二看书本,这时看书既要有面,又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的重点,也包括回忆时没想起来或较模糊的“缺”点;三整笔记(前面已讲过方法);四做作业(后面有专门论述);五看参考书,通过看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参考书,加以比较,学会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除了课后复习,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阶段复习也是很重要的。阶段复习最重要的任务解决各部分知识的联系问题,要在课后复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阶段复习需要注意三点:要明确复习中心,复习时围绕此中心进行;阶段复习的量比较大,复习时间应相对集中;一切与复习有关资料,如课本、笔记、作业、试卷、参考书等都尽可能准备齐全;把复习成果记录下来,包括通过复习获得的知识体系、新的体会、新的解题方法、自己的难点及弱点等。

5、作业解题能力

只要是考生,几乎每天都要做作业,可是到底为什么做作业和怎样做作业,不少人仍有很大的盲目性。其实,做作业的目的很明确,一是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二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锐学员张向军谈自己的体会时,认为:“有的考生在解题时注重对答案,只要答案相同就满足了,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这样,做习题做得再多也等于没做。所以,审题、解题之后,必须反复思考审题的过程,反复思考解题的每一个步骤,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每做过一道题就要懂得这一类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这就不是为解题而解题,而是以解题来更好地掌握知识。”

6、时间运筹能力

时间银行非常公道,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一天为每人存入24小时,不多不少。可是,花费时间后的效果却有很大差别。有的考生整天埋头苦读,却并没有学会学好功课;有的考生不但成绩好,玩得也痛快。这里的关键在于时间运筹。科学、合理地支配时间,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筹时间的第一要素是善于安排时间。善于就是要学会利用精力最好的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学会安排什么时间最适合做什么事。

运筹时间的第二个要素是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定计划有几个要点需要掌握:首先,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这个计划是自己需要的也是能够完成的;其次,时间安排要明确;第三,计划要达到的目标要明确、适中。有了这三项,至于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并不是很重要。

运筹时间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要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明白,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高三备考阶段学会运筹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实施可参照心理状态调整部分第10篇高考状元陈雪华高效率的时间管理。

7、记忆能力

记忆就是对知识的存贮,学习离不开记忆。有些考生常常抱怨自己记忆不好,其实除了痴呆者之外,普通人大脑的记忆功能是相差不大的。实际记忆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各人对大脑记忆规律和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掌握多少不同的缘故。      

以下介绍几种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理解法 理解了的东西是最容易记住的。例如,关于万有引力的公式,如果单靠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记。只要理解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就自然记住了。万有引力定律说“万有引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和物体质心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根据这个定律,两个物体的质量符号写在分数线的上方,距离的平方写在分数线的下方,就可得出公式。

复述法 复述法是巩固理解记忆最好办法之一。合上书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要记忆的知识说一遍,一定要说出声来。经过自己的嘴有意识地说过一遍的内容,会记得很清晰。

特征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内容须靠机械的记忆,比如年代、常数、字母、地名等。这些内容是极易理解,却极难记忆的。可以通过寻找特征的办法来记忆,利用一个与记忆内容有联系的提示来帮助自己联想起或记起要记的内容。如,3的算术平方根是1.732050,可以依谐音读成“一起商量懂不懂”。

间隔交替记忆法 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东西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东西也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宜集中进行长时间的记忆,应把不同学科的学习交替进行,避免过多接受单一的刺激,这样才能提高记忆效果。

改错记忆法 俗话说“教训是深刻的”,就是说错误所造成的记忆是印象深刻的。错误本身并不值得回忆,但是由于产生了错误,反而对正确的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作业或考试中出现了错误,一定要找出原因,引以为戒,以加深记忆。

8、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从某一角度可以分为记忆显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大类。前者解决如何记忆老师教授的知识,如何在需要使用时显现出来,一般不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后者往往能对事物有更清楚的认识,引出新的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书,考生的水平却不相同的原因。

成绩好的考生往往有较好的思维能力,这得益于他们平时经常进行自我质疑,以培养开阔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经常进行自我质疑,如“这一点我懂了吗?”“我的解法不是标准解法为什么答案相同?还有其它解法吗?”“我错在哪里?”“这次我学到了什么?”这种质疑会帮助考生们真正学懂知识,学得深透并有所得,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9、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

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做法,最终都必须归结为一种习惯,这样才会对人的成功产生持续的力量。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成为习惯性想法。成功的人往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在高三阶段进行以下持久训练,一定会有收获:

清晨六问                                  静夜六思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1.我今天是否完成了小目标?

2.我的高考核心大目标是什么?               2.我今天是否更接近了大目标?

3.我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3.我今天又学到了什么?

4.我今天准备学到哪些新东西?               4.我今天哪些方面进步了一点点?

5.我今天准备在哪些方面进步一点点?         5.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6.我今天如何更快乐些?                     6.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10、应考能力

考前一定要协调好各科的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应根据时间的多少和自己各门功课的好坏,安排一个合理的计划,切不可手忙脚乱。可以写一份考试课程提要,根据自己的回忆把重要的概念、公式、难点、学习心得、解题技巧一一写出来,按学科体系排列。这样考前复习的时间花得不多,效果却很好。

考试期间,考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迅速而且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一时失误,后悔莫及”,因此注意自己心理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是考好试的重要一环。

许多考生在考试的前几天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书看不进去,玩又没心思,拿起语文,又想到物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考前焦虑”。考前焦虑主要是由于惧怕失败和自卑心理造成的,那么消除焦虑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我不比别人差”“我一定能成功”“她行!我也行!”

在高考时,考场气氛严肃,空气紧张,一些考生一进考场就会心跳加快,难以平静,这时可以暂不做题,闭目做几次深呼吸,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考试中遇到难题,思考三五分钟仍不知从何入手,就要果断地跳过去,先做会做的题,以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又增加紧张的心理。只要有效地安排好时间,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就可以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