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笑熬浆糊糊 2012-12-2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中华缺翅虫
中华缺翅虫属昆虫纲、缺翅目、缺翅虫科。拉丁学名为zorotypus sinensis。中华缺翅虫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境内。1973年由中国生物学家黄复生教授首先发现,并正式定名为“中华缺翅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中华缺翅虫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0.3厘米左右。个体为褐色,头部较大,呈三角形,活动灵活。无单眼和复眼,触角呈念珠状,共9节。翅部细长,前翅大于后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也有无翅的种类。中华缺翅虫通常栖息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雨林及季节雨林地带的树皮下或土中,喜成群活动。主要以真菌孢子及螨类为食。
中华缺翅虫 - 基本简介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中华缺翅虫
 中文名:中华缺翅虫 ,学名:Zorotypus sinensis Huang,属于缺翅目、缺翅虫科。 
 分布范围:西藏 察隅 、本堆
数量: 罕见
 形态特征: 体长0.3—0.4厘米(约针孔的长)
体重不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攻击指数:5
防御指数:5
耐寒指数:10
感官能力:视觉5;嗅觉5;听觉5
特殊技:3对足都披毛,后足较粗壮,可爬行。
 识认方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身体为深褐色。头部近似三角形,额面稀布刚毛,触角呈念珠状,共9节,每节都生刚毛,口器为咀嚼式。 
 中华缺翅虫属昆虫纲 、缺翅目 、缺翅虫科。拉丁学名为Zorotypus sinensi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中华缺翅虫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境内。1973年由中国生物学家黄复生教授首先发现,并正式定名为“中华缺翅虫”。
 
    中华缺翅虫 - 身体特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中华缺翅虫是一种小型昆虫,体长约0.3厘米左右。个体为褐色,头部较大,呈三角形,活动灵活。无单眼和复眼,触角呈念珠状,共9节。翅部细长,前翅大于后翅,也有无翅的种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体长3~4mm,深褐色。头近三角形,稀布刚毛;触角念珠状,9节,2、3节最短,1、5、6节长于端部各节;上颚须5节,前颏分开;下唇须3节,端节最长,有毛。胸部发达,前胸背板方形,中胸和后胸成梯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足有毛,跗节2节,第1跗节极短,第2跗节长,端部有2个镰形爪;后足强壮,后足腿节腹侧有1列8~9枚小刺,由基部向端部渐渐变短。腹部10节,腹节背板横向狭窄,雄虫第9节背板后缘有1个棒状突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第10节背板有1个勺状突;尾须短,仅1节。雄虫有时在腹部末端后有1个钩形附器。缺翅虫包括有翅型与缺翅型。变态不完全。本种生活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中国于1973年首次发现,仅知2种。有关本种的生物学或生活史了解很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中华缺翅虫 - 生态习性
    住:栖息于枝叶茂盛、阴暗潮湿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内的风折木、死树等的树皮下。 
 行:主要为爬行 
 食:不详,可能为肉食性。 
 繁殖:卵生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成长:幼虫为渐变态 
 墨脱缺翅虫的缺翅型与中华缺翅虫十分相像,但前者雄虫第8腹节腹板后部中央4枚毛的排列为梯形,阳茎(雄虫的交配器官)先端延长,并逐渐尖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而后者第8腹节腹板后部中央4枚毛的排列呈弧形,阳茎先端不延长,并突然收缩成针状。有翅型成虫体长2.5~3.0毫米,为暗黑色。两对翅膀窄长,密布短绒毛,前翅稍长于后翅,几乎等于体长的1.5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头部近三角形,复眼近圆形,深黑色,稍突出,额面有3个单眼。本种的生物学特征与中华缺翅虫相同。国内仅分布于西藏墨脱、汉密。
墨脱缺翅虫 - 生物概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墨脱缺翅虫
墨脱缺翅虫属昆虫纲 、缺翅目 、缺翅虫科 ,拉丁学名为Zorotypus medoensis。在中国仅分布于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 境内。1974年由中国生物学家黄复生 教授首先发现,后正式定名为“墨脱缺翅虫”。分布范围:西藏东南部的墨脱汉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墨脱缺翅虫 - 生态分布
    墨脱缺翅虫通常栖息于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地带。国内分布于西藏 墨脱、汉密。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墨脱缺翅虫 - 生活习性
    幼虫与成虫常聚集在一起,喜在倒折树木的树皮下活动。
 
    墨脱缺翅虫 - 形体特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墨脱缺翅虫
本种缺翅型与中华缺翅虫 极为相近,但本种雄虫第8腹节腹板后部中央4枚毛的排列为梯形,阳茎先端延长,并逐渐尖锐;而后者第8腹板后部中央4枚毛的排列呈弧形,阳茎先端不延长,并突然收缩成针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墨脱缺翅虫分有翅形和无翅形两种,体长约0.3~0.4厘米。全身呈深褐色,头部为近三角形,头项有一条横向隆线,在隆线上生有4枚小毛。胸部发达,后足腿节下侧有一列刚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从基部开始,由长到短,排列整齐,共6~8枚。腹部为10节,腹节背板横向狭窄,并具有对称的刚毛。雄虫第9背板后缘的中央具有棒状突起,两侧生有对称的刚毛。第8腹板前部的凹陷深而宽,后部中央有4枚粗刚毛,排成梯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有翅型成虫体长2.5-3毫米,暗黑色,触角未节和附肢先端色稍淡。头部近三角形,复眼近圆形,深黑色,稍突出,额面具三个单眼,触角第2节最短,第3节次之。前胸背板近方形,中、后胸十分发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两对翅相似,窄长形,密布短绒毛,前翅稍长于后翅,几乎等于体长的1.5倍。前翅前缘色稍深;翅脉简单,仅有径脉,中脉和肘脉。后翅的翅脉更少,仅见“人”字脉纵贯其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老熟若虫为9节,第1节较长,2、3节较短,其余各节念珠状。头部两侧有圆形、黑色的复眼,额面有三个单眼。前胸近圆形,密生细毛,前后侧角有数枚立起的刚毛;中后胸近三角形,各有一对叶片状翅芽。翅脉简单,隐隐可见。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中华蛩蠊 - 资料
    : 罕见
有翅亚纲蛩蠊目。中华蛩蠊是中型昆虫 ,体细长,无翅,暗灰色,触角 丝状,复眼小,尾须长,颇似双尾虫。多栖于1200m高山的苔藓 、石块下和土中,种类极少。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中华蛩蠊 - 形态特征
    体长形,长约10毫米,头宽3毫米,没有翅膀 。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触角晓瑰色,较淡。体表被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头宽大,复眼 黑色,且略狭,复眼下方有2根刺状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唇基倒梯形, 上唇略半圆形,下颚内颚叶基部着生一排刷状长毛,前端具2个小齿状突起。下颚须5节,第3节为1、2两节长度之和,约与第4节等长,第5节略长,顶端尖。触角丝状,34节,基部节较粗而短,向端部渐变细长,第一节最粗,第2节短,第3节约为第2节长的2-2.5倍,第4个节领,自第10节起逐渐变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前胸背板长略胜于阔,前端较阔,后缘中部明显向内四进,中胸背板中长略短于后缘宽度,基部显较前胸背板后缘为狭。后胸背板阔约为其中长的1.7倍。腹部背板IO节,密生深棕色绒毛,中部数节较阔,各节后角,有时包括后缘着生1或2根暗棕色刷状毛,末节(肛上板)端缘呈钝三角形,中央延伸成一向下弯曲的锥状体。尾须9节,基部两节很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前足腿节粗短,长约为其中部最宽处的3倍,背面着生2行刺状毛,每行3-4根,外侧面光,内侧面有一些短毛,腹面内沿着生一排刺状毛,约15-18根,多数集中在端半部;胜节略短于腿节,腹面具2行刺状毛,每行4-5根,端末有2距,附节5节,背面观14节呈三角形,第5节长卵形,爪单齿。中足腿节显较前足为细,各侧面着生刺状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腔节约与腿节等长,各侧面具刺状毛,端距2根,附节同前足,后足腿节显较前、中足细长,背面具刺状毛2行,内侧面1行,腹面内沿10-12根,外沿7书根,胶节长于腿儿 跑节显长于前、中足附节。  
 
    中华蛩蠊 - 生态习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分布:国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的海拔2000米处,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
行:夜晚活动。主要为爬行 。
休息:此类昆虫生活于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藏于石下,朽木下,苔藓或土中及洞穴 中。
食:杂食性。以植物 和小虫为食。
繁殖:卵生成长,变态不明显。雌虫羽化约1年后成熟,在土内或苔藓上产卵。卵期约1年化为若虫,约5~7年才能完成1世代。有的种类栖居于穴洞内。
 
    中华蛩蠊 - 蛩蠊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蛩蠊目 昆虫通称蛩蠊,以其既像蟋蟀(蛩)又似蜚蠊 而得名。身体为扁长形,体长13一30毫米。体色为暗灰色,无翅。头部为前口式,口器为咀嚼式。触角呈丝状,28一40节,表面有很多刚毛。复眼小,近圆形,位于头部两侧前方,无单眼。
胸部发达,前胸最大,3对足相似,跗节5节,末端有2爪,无爪垫。雄虫每1跗节下有片状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腹部10节,第10腹节有1对长尾须,8一9节。雌虫产卵器 极似螽斯的产卵器。雄虫腹末有1对左右不对称的针突。
变态类型为渐变态。一生经过卵、若虫 、成虫3个阶段,幼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由于成虫无翅,变态显得不明显。雌虫产单枚卵于土壤 中、石块下或苔藓中,卵黑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卵期1年,若虫8个龄期,约经历5年。幼虫与成虫相似。
蛩蠊目昆虫仅产于寒冷地区,见于北美洲 西岸、日本 和我国长白山地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尤其在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夜出活动,以植物及小动物的尸体等为食,白天隐藏于石下、朽木下、苔藓下、枯枝落叶中或泥土中。一些种类生活在洞穴中。个体稀少,极为罕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中华蛩蠊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蛩蠊目已知只有1科、4种,我国已知仅有1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