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博物院藏德化瓷器1

 xlz66 2012-12-28

福建博物院藏德化瓷器

《福建文博》  2005-04-14  11:00  曾伟希(福建博物院)  阅读:4432

历史悠久的德化瓷器是东方艺术的璀灿明珠。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已经崭露头角。随着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兴盛,德化窑烧制的青釉、青白釉和白釉日用生活器皿,畅销海外。

明代,德化窑的建白瓷闻名于世。其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胎釉浑然一体,如霜似雪,被称为“猪油白”、“象牙白”,法国人称为“鹅绒白”、“中国白”。特别是雕塑造型人物,更具备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造型的逼真完美,格调的高贵雅致,达到了德化窑古代工艺技术成就的高峰。

清代,德化窑的青花瓷和彩瓷,丰富了瓷器的品种和装饰艺术,青花瓷取代建白瓷而占主要地位,其清新明快的色调,丰富优美的装饰纹样,充满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

这里介绍的是福建博物院珍藏的几件德化瓷器的精品。

元·模印人像洗

芒口,腹壁微弧,平底。腹外壁饰栅栏纹,底印人头像。牙黄胎,釉色白中泛黄,是德化窑元代产品的珍贵实物(图一)。

▲图一  元模印人像洗(高2.4  口径10.6  底径7.7cm)

明·观音立像

头束三宝莲花,上披巾垂肩。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袒胸饰璎珞。长裙曳地。两手腹前交叉,两袖随势向后拂展,衣纹贴体自然流畅,赤足立云座。通体施象牙白釉均匀明净,凝脂似玉,神态端庄,造型优美,背有小篆“何朝宗”葫芦形印及篆书“宣德”方章,高50厘米。(图版拾贰:2)。

▲明·观音立像

明·达摩立像

达摩光头,浓眉,蓄须,垂耳,着长袍,双手藏于袖中,袒胸,跣足,盘膝而坐。釉色乳白滋润,线条流畅,造型优美,高19.7厘米。(图版拾贰:3)。

▲明·达摩立像

明·十八手准提坐像

长脸大耳,戴僧帽,袒胸饰璎珞,两手配镯,曲收胸前,合掌起三指作默祈状。两侧对称贴附八臂,掌中各执“杂宝”,腰饰带,肩披帛,飘拂胸前,神态端庄慈祥,结趺坐于柱状承托的莲盘上,下为仰覆莲和浪座,浪座左右浮雕二龙,张口吐舌,昂首对峙,龙背立人,执笏朝奉。通体施乳白釉,釉莹润光亮,造型端庄别致,高25.8厘米。(图版拾贰:4)。

▲明·十八手准提坐像

明·文昌坐像

头戴袱襆头,月形脸,丹凤眼,上下唇及下额留短须,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内着右袵交领衫,外穿宽袖袍,腰束带,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正面端坐。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纯净莹润,高44厘米。(图版拾四:1)。

▲明·文昌坐像

明·妈祖坐像

头戴方形平顶冠,身穿冕服,肩披霞帔,双手揖藏袖于胸前,正襟端坐。其左右侧分立千里眼和顺风耳,皆光头,着短衣短裤,扎对襟方巾。千里眼左手上举至额,注目远视;顺风耳右手掩耳,作倾听状,形象生动传神。胎质洁白,釉色乳白滋润,微泛青,高19.1厘米。(图版拾叁:3)。

▲明·妈祖坐像

明·双螭耳三足炉

敛口,广肩,扁腹,圈足下附三兽足。肩腹间附双螭耳,模印窍曲纹、卷草纹和弦纹,足墙外饰莲瓣纹一周。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莹润,造型古朴端庄,纹饰清晰,口径10.2,高9厘米。(图版拾:3)。

▲明·双螭耳三足炉

明·堆贴梅鹿杯

敞口,口沿有十二个不规则的连弧瓣,下作圆柱状,犹如椭圆喇叭,外壁堆贴山石、松梅、龙鹿等纹样。浅圈足。通体施乳白釉,纯润柔和光亮,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精练,高7.5厘米,口径13.9X10.3厘米。(图版玖:3)。

▲明·堆贴梅鹿杯

明·三足螭龙烛台

顶盘如荷叶状,边沿自然弯曲,盘内中心有一深孔,用以插烛,盘下呈圆柱状,柱上绕贴一龙,张牙舞爪作翻腾状;柱下分立三兽足。通体施乳白釉,莹润细腻,造型新颖优美,纹饰粗犷奔放,高12.6厘米。(图版拾壹:1)。

▲明·三足螭龙烛台

明·印花双耳四足方炉

长方形,直口,平沿,方唇外折,双方耳立于口沿上,炉身四角出戟,四面以回纹作地纹,腹壁上部饰夔纹,下部饰饕餮纹,下承四蹄形扁足。通体施牙黄釉,纯净莹润光亮。造型端庄雅致,纹饰清晰,长12.6,宽8.5,高14.2厘米。(图版拾壹:3)。

▲明·印花双耳四足方炉

明·印花双耳炉

口平外侈,颈微束,颈部上下有两周凸弦纹,在弦纹间缀小圈点为地,饰十二个变形夔纹,其间隔对称饰两个兽面纹。鼓腹,两螭耳附腹间,高圈足饰回纹和饕餮纹。通体施乳白釉,柔和莹润。外底正中刻印“子孙永宝”方章款。造型端庄古朴,纹饰清晰,口径14.5,高10.5厘米。(图版拾壹:2)。

▲明·印花双耳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