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父母要有好方法

 Esther888 2012-12-28
——对话中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
http://www.   2006-05-29 01:32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的专家,孙云晓有很多经验和成就值得与众多父母分享。近十年来,他行走全国150多个城市,作了1000多场报告,出版了30多部青少年教育专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他的家教研究成果成为众多父母成功教育的指南。应本报邀请,6月3日,孙云晓将在南昌举行家庭教育专场报告会,借此机会,记者提前采访了他,听他畅谈自己的家教理念。

  本期人物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以其独特的现代成功教育理念享誉海内外。

  信息化时代动摇了成年人的权威地位

  记者:听说你要来南昌讲学,我们江西的不少父母可谓翘首以待。那么,你将给江西的父母带来怎样的家庭教育理念?

  孙云晓:我做儿童教育34年,专职进行研究也有近20年了。中国今天的教育存在很多的困难和矛盾,不是来自经济方面,主要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时候特别要重视家庭教育。我这次讲学的主要内容将围绕“若想家庭教育成功,父母需要‘上岗执照’”展开。中心内容有两点:一个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另一个是“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我很期待这次讲学,希望能与广大父母朋友一起学习探讨。

  记者:你提到现在是教育孩子最困难的时代,真有那么困难吗?

  孙云晓:一点都不夸张,困难来自于信息化的挑战。过去的父母很有权威性,孩子不理解大人,觉得大人很神秘,知道的事很多;今天是倒过来,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全世界都发现,互联网时代,大人不如孩子的优势多。比如,北京一个中学生对我说,孙老师你知道吗,现在的父母啊,都是菜鸟,我们是老鸟。今天的时代是一个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

  有个著名的儿科医生告诉我,一句话重复三遍就是对别人的折磨。我给大家的忠告是: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

  其实,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习惯。你的孩子有好的素质,其实就是指有好的习惯;你孩子如果有毛病,就是有不良习惯。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记者: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孙云晓:简单地说就是好的亲子关系。大家一定会有感触,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的,你的教育就没有办法成功。所以,我提出一个问题——现在世界上有无数的职业都需要上岗执照。做父母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职业,更需要一个上岗执照!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孩子”,就是因为很多人是不合格的父母。

  记者:是不是有了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后,大部分问题就都能够解决了呢?

  孙云晓: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女儿很喜欢养动物,我也很喜欢动物,但是我爱人特不喜欢。有段时间我们家养了猫和兔子,我和女儿一回家,猫过来了,兔子也过来了。但是我爱人一回家,猫不见了,兔子也不见了。

  猫和兔子都知道谁对它好,何况孩子呢。孩子是研究大人的专家,小小的孩子都知道谁能保护他,我们对孩子是真好还是假好,孩子是很明白的。你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对孩子的爱不是因为孩子学习好,不是让孩子拿成绩来交换的。

  与孩子关系好的底线是什么?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的时候能够对你说,敢于对你说。孩子如果连父母都信不过,父母的教育就是有问题的。21世纪是一个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记者: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动辄以打骂的方式进行惩罚,极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你的观点中却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论断。你提出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如何掌握惩罚的“度”?

  孙云晓:现在老师们普遍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前段时间,我去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所学校讲课,说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老师们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说现在谁还敢批评、惩罚……

  记者:这样的例子不少,我们也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很极端的举动。而且,现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并非没有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

  孙云晓: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惩罚更要尊重,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记者:简单粗暴的虐待、伤害,给孩子可能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孙云晓:这会直接摧毁孩子的自尊自信,由此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厌恶生活。我们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表现为人的一种自我概念,其实每个人都是按照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生活着。这种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10岁左右。这个时候,最可怕的是让孩子形成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认为我是坏孩子,我是笨孩子,我是不被喜欢的。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没有足够重视这点。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记者:怎么叫“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孙云晓:举一个例子吧。有一个11岁的美国少年,违反禁令放鞭炮,被警察罚款14.5美元。这是在1922年,14.5美元是很大一笔钱。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这是你干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干的你就要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4.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而我们的父母常常剥夺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比如孩子打碎了别人的玻璃,最常见的,就是让孩子道个歉,然后说走吧,回家写作业去。都是父母留下来处理,父母掏钱赔。甚至最典型的,小孩子摔倒了,父母跺脚,说真讨厌,都是地不好,把我们的宝贝弄倒了。上学的书包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收拾,什么东西没带,孩子就怪“都是奶奶不好”,奶奶也说,“是我老糊涂了”。

  现在总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就越差。

  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

  记者:作为父母,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孙云晓:在我看来,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能有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的心理素质,不仅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生物传递的意义,而且具有文化传递的意义。父母的情绪、行为是否符合理性,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于是,我们注意给孩子增加各种营养,希望孩子少生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提高孩子健康的整体水平,必须在重视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注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疾病形成受遗传、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很多心理疾病的形成都与孩子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既然如此,你可以给家长一些建议吗?

  孙云晓:比如不要把家当成教室。在给父母作咨询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有些父母对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感到困惑,从内心里讲,他们特别想配合老师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但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实际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相互的联系,但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重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性格,而性格的培养应从习惯、兴趣入手。

  其他的还有父母不要在餐桌上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在决定家庭中的某件事情时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等等,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个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记者:在你的教育理念中,你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与作用非常巨大。听说你正在研究社区文化与孩子成长的话题,能和我们谈谈这方面的心得吗?

  孙云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左右。我们都知道,美国的黑人社区犯罪率相对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环境的影响。现在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社区教育、学园教育所带来的良好效果。现在社会是以社区为骨干的,由各种特色的社区组成,关于社区文化与孩子成长的话题,我们在之前就做了很多的研究,如对儿童各种状况的调查,也有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问题的研究等等。在你们江西,城开国际学园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而且效果很不错。这次我和城开合作就是想从文化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记者:听说你还是城开国际学园的教育顾问呢。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社区担任教育顾问呢?

  孙云晓:我是在2005年底开始担任城开国际学园教育顾问的。之所以跟城开国际学园合作,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学习型社区,把房地产业和建设学习型社区结合起来,要在小区里建立很多跟教育、学习有关的设施和内容,这样的话我就很感兴趣。我觉得人是环境的产物,像城开国际学园这样在社区里建设大型图书馆和其他配套学习教育设施的做法,将是很多社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记者:城开国际学园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了“学园型社区”的理念,据你了解,目前国内学园型社区发展状况如何?

  孙云晓:现在国内这种社区还不够多。我知道广东有一个社区,它过去的口号是“运动就在家门口”,后来提出“教育就在家门口”,就是要将社区与教育结合,实践证明这种运作方式是成功的。我认为学园型社区不是小区内简单的办学校的概念,它还要营造社区学习的氛围,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创造一个终身学习的条件,这才是最重要的。

  先问为快

  为配合孙云晓即将举行的南昌专题报告会,本报在报纸上征集“教育孩子,父母有话说”等现场提问话题,本报记者在采访时,特从中挑选了两个问题请孙云晓作答。

  孩子被尊重才会尊重别人

  家长:我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也不会关心人,甚至对父母也不尊敬。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我的小孩?

  孙云晓:在“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道德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不尊重别人,可能是他没有学会尊重,他可能也没有体验过被尊重,这不正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吗?只有被尊重的人才会尊重别人。

  如何让高中生爱学习

  家长:我的孩子都读高中了,但还不爱学习,却对玩游戏、打电脑十分痴迷,我劝他也不听。我该怎么办?

  孙云晓:孩子不爱学习是表面现象,也许真正的原因是缺乏成功的体验。对高中的孩子,我想,最有效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是行的;第二是与其潜能兴趣结合确立发展的目标。主持人毛江凡 记者胡永继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