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殷庆明:课标变化及七年级下册修订解读20120709
2012-12-28 | 阅:  转:  |  分享 
  
四是继承和发展实验教材任务驱动的特点。修订后的教材很多实验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七年级下
册10页和60页的实验都添加延伸探究。“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很多,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请选择其中一个因素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方案
并写出探究报告。”五是密切联系最新成果,使内容更加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如将一些涉及现实生活
问题(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毒品)的相关知识和健康生活观念进一步完善,对于一些内容的编排,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五、难
度的控制图片说话精心选取了大量插图,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作用,将某些图的从属地
位上升为主导地位,代替文字说明,发挥图与文、与实物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相互迁移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
生学习做了一个铺垫和类比,从而使得学习可以相对轻松。采用真实的实验图片,降低实验的操作难度。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几乎全部。以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为例: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分组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中的操作均为实验原图照片。用生动的卡通图画替代枯燥
的语言描述。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或者语言描述的效果不好的内容,采用卡通图片的形式呈现,既符合初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又使得学习更加的轻松愉悦。删除过难为降低难度,使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及课标要求,修订教
材对某些内容进行删减。七年级下册删除普遍反映较难的实验脊蛙反射的实验,删减了神经元各部分功能等内容。“人体与
外界物质的交换”,实验本中关于膈肌收缩引起的气压变化,教师反映学生由于缺乏物理知识难以理解,修订教材对此采用实物图进行了简化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师反映实验本中关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讲述过于浓缩,学生理解有困难,修订教材对此做了修改,进行了较透彻
的讲述。更新习题六、教材的特色场景和谐,寓意深刻,正好与本单元的导语相配,为本册书定了一个基调,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人类离不开生物圈,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才能实现人类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一)立意高
远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理学,而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学科的
综合,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从生物圈的大背景去认识“人”。分别安排了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输血与血型等内容,而不仅仅是人
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在教材最后还安排了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进一步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微观宏观
围绕生物圈中人这一主题展开,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将人体生理知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结合起来。(二)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模式的呈现方式:
问题情境——形成知识、理念——解释、应用与拓展”教材对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创设了相应的情境,把实验、观察等
编排在先,提供实验操作程序和可供分析的图片、资料等,并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探究与交流要求,使学生经历“做科学”的过程。让学生在任务的
驱动下,独立操作进行探究,并根据问题串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体验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当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识逻辑是不尽一致的。
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这是学科的内在逻辑,如果按照先结构后生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固然能够接受,但是,不一定能
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理功能出发,提出有关形态结构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探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加。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有着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自然的特有思维方式。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
精髓,其形成过程反映了人类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和特有的思维方式。修订教材更加重视通过探究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
念,力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注重构建相对完善的概念体系,使学生能够获得规范的科学概念语言
训练,为提高总结事物发展规律和形成理性思维奠定基础。(三)重视概念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修改
教材要别重视实验的设计。一是尽量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建构知识,以避免机械的接受和生硬的记忆。同时,教材中所有的
实验要用真实的实验照片而非冰冷的模式图。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将先进的生物数字化实验引入教材,大力推动生物实验
的精确性和直观性,提高了实验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四)强化实验生物学作为科学领域的一门科学,综合性较强,这样
要求生物课程不应当被压缩在学科与书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生活回归,向社会回归,向人自身回归。生物学特别需要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
地理、文学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真实”面目,以便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
关照学生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努力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五)关注“STS”科学和人文是生物学的两个车轮,需
要两者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修订教材注重生物学科发展的史实,精心采撷对于生物科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品位其中的科学方
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砥砺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注重挖掘传统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材料,将人文精神与生命现象有机地结
合起来,使文字生动活泼、富有品味,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六)彰显人文泌尿系统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才能实现人类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七年级下册教材修订
思路及教学建议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殷庆明一、本册教材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整套教材的框架结构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二、新
课标的变化《生物圈中的人》专题课标总体要求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
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
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
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新标准与老标准此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突出特点:注重重要概念的形成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空气等
以及排出废物。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胰、大肠和肛门,其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
的所有细胞中。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泌尿系统
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强调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
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强调系统性和联系
性健康地生活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一系列变化,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八上)
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
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物质。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了解基本的急救程序和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
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关注食品安全。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例(新加)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观察血涂片。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
据。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描述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
物的氧化分解。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
形成和排出过程。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描述其他排泄途径。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概述人体
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其原因。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
肿病的资料。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条件的地方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
计划。6.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举办青春
期教育的板报,有条件的地方参观性教育展览。7.传染病和免疫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收集(包括从报纸、书刊、网络
)有关艾滋病的资料或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
义。8.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并讨论心血
管疾病和生活习惯的关系。关注癌症的危害。有条件的地方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研究进展的资料。9.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有条件的地方参观
禁毒展览,或观看有关影像资料。10.医药常识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列出外出郊游
时家庭药箱中的药品名录。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收集家庭常备药品的标签,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模拟练习人
工呼吸或止血包扎。模拟练习老年突发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的急救。三、形式的变化栏目设置一些
栏目取消了,如网站与书库。一些栏目也随着修订课标的要求而做了调整。《课标》强调重要概念的形成,这些重要
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渗透在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将原教材中的“回顾与总结”栏目变成了知识梳理,目的在于提纲挈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动
建构知识体系。在本次教材修订中,将一些五字栏目变为四字栏目,如“分析与讨论”更名为“分析讨论”;“观察与
思考”更名为“观察思考”;“应用与实践”更名为“课外实践”;“思考与练习”更名为“巩固提高。栏目设置更加精致,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和
教材内容的需要。四、内容的提升一是为体现《课标》的新要求,教材相应增加了知识内容。七年级下册新增呼吸急救和老年性突发性疾病的急救、设置郊游药箱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学科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并提高了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服务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二是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添了活动设计。如为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增加了“口对口吹气的急救方法”的模拟活动,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和模拟练习老年突发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的急救等内容。有的内容还增加了制作模型的提示,如“肾单位”模型和“关节”模型。三是为增强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理念,增加生物数字化实验。生物数字化实验体现实验过程“可视化”、实验设计“重点化”、数据采集处理“智能化”、教学过程“现代化”等优点。
献花(0)
+1
(本文系gck13579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