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千

 居茨山人 2012-12-28



  

秋千

   

    传说齐恒公北征山戎,将秋千带进中原。原来的秋千只是一根绳索高悬,玩的人双手握住晃荡,后来逐渐演化成两绳系踏板的形式。唐宋时代,秋千成为女子特有的游戏。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趣味盎然。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南北朝以后出现的清明节习俗,秋千成了其中的重要活动,它也引发了诸多唐宋诗人创作的灵感。杜甫《秋千》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秋千在唐时已经成了很普遍的游戏活动。王建《秋千词》:“长长系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男少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很准确地告诉读者秋千的安置和青年男女对它的喜爱。五代诗人韦庄的《长安清明》写到:“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这大约是韦庄对长安城未残破以前清明时节景致的回忆:春风薰拂着帝城的巷陌,绿杨依依,年轻姑娘三五成群荡着秋千,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欢乐场面。
  
  明初李昌祺的《剪灯馀话·秋千会记》里有一段因秋千而成就百年之好的故事,明末凌濛初铺陈其事,写在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题为“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故事说,元大德中,宣徽院使孛罗,是个色目人,但读书能文,礼贤士人,在朝中声誉甚佳。孛罗私居后花园名杏园,取“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每年春天,宣徽家诸妹诸女,都邀请相善官眷,在园中开“秋千会”,盛陈饮宴,欢笑竞日。自二月末至清明后方罢。有个枢密院同佥帖木儿不花的公子,叫做拜珠,有天骑马在花园墙外走过。只闻得墙内笑声,在马上欠身一望,正见墙内秋千竞就,欢笑方浓。遥望诸女,都是绝色。拜珠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尽情偷觑。拜珠归家来,对其母盛道宣徽诸女个个绝色,母亲遂央媒到宣徽家来说亲。孛罗为了慎重起见,请拜珠到他府上相面。见他丰神俊美,心里已有几分喜欢。但还想进一步试试拜珠的内蕴才学,就要求拜珠以秋千为题,赋菩萨蛮一调。拜珠接过笔来,一挥而就。词曰:
  红绳画板柔荑指,东风燕子双双起。夸俊要争高,更将裙系牢。
  牙床和困睡,一任金钗坠。推枕起来迟,纱窗月上时。
  孛罗大喜,把几个女儿中最漂亮的速哥失里许配给拜珠,并立下婚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家张罗婚礼的时候,拜珠之父被劾贪赃,随即下狱,后来虽被释放回家,但他因在狱中染上了传染病,很快就病重身亡了。他的病也传染给家里其他成员,一家人都相继病故,只剩下了孑然一身、别无长物的拜珠。在这样的形势下,虽然孛罗还想履行婚约,也是以此帮助拜珠,可是他所宠爱的三姨太,即速哥失里的生母,却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无钱无势的拜珠。孛罗只好毁约,将速哥失里嫁给当朝权臣之子。

  偏偏速哥失里誓死不从,在迎亲的花轿上自缢身亡。死后灵柩被暂时寄放在一座寺院里。这边拜珠闻小姐为他而死,非常伤心,于是就到寺院里灵柩旁痛哭。谁知速哥失里并未真死,只是一时气绝,他这一哭,倒把小姐从昏迷中惊醒。以后二人利用棺材里入殓的贵重宝物在上都开馆教书为生。最后故事以孛罗外放开平(元上都)尹,孛罗、三姨太与速哥失里、拜珠喜相逢结束,是个典型的大团圆的爱情故事。
  
  那在秋千上高飞荡颺的绿衣红裙,仿佛云端仙子的身影,萦绕在年轻男子的心中,一定是常常挥之不去,成就的佳话又何止这一段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暮春时节,轻燕飞过家户绿水,处处都是芳草烟景,本来应该是男女青年相携游春的好时节,一道高墙却把行人和佳人隔开成咫尺天涯,多情的行人只能望见墙内的秋千架,听见佳人的笑语,可是佳人们却不知道行人的心情, “笑渐不闻声渐杳”,何等使人懊恼的事!东坡的这首词宛似一组优美的电影画面:镜头从阳春的远景,一直拉到近处的墙和秋千,然后左摇到行人,右摇到秋千摆荡下的欢笑女郎,再次把镜头退回墙外,背景里女郎清脆的笑声渐渐远去,留给行人,也留给现代的我们无限的怅惘。
  历史就是这样通过微末的痕迹诉说尘封的往事,娓娓余韵,让长怀慕古之思的人心动不已。


传说齐恒公北征山戎,将秋千带进中原。原来的秋千只是一根绳索高悬,玩的人双手握住晃荡,后来逐渐演化成两绳系踏板的形式。唐宋时代,秋千成为女子特有的游戏。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趣味盎然。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南北朝以后出现的清明节习俗,秋千成了其中的重要活动,它也引发了诸多唐宋诗人创作的灵感。杜甫《秋千》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秋千在唐时已经成了很普遍的游戏活动。王建《秋千词》:“长长系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男少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很准确地告诉读者秋千的安置和青年男女对它的喜爱。五代诗人韦庄的《长安清明》写到:“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这大约是韦庄对长安城未残破以前清明时节景致的回忆:春风薰拂着帝城的巷陌,绿杨依依,年轻姑娘三五成群荡着秋千,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欢乐场面。
  
  明初李昌祺的《剪灯馀话·秋千会记》里有一段因秋千而成就百年之好的故事,明末凌濛初铺陈其事,写在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题为“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故事说,元大德中,宣徽院使孛罗,是个色目人,但读书能文,礼贤士人,在朝中声誉甚佳。孛罗私居后花园名杏园,取“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每年春天,宣徽家诸妹诸女,都邀请相善官眷,在园中开“秋千会”,盛陈饮宴,欢笑竞日。自二月末至清明后方罢。有个枢密院同佥帖木儿不花的公子,叫做拜珠,有天骑马在花园墙外走过。只闻得墙内笑声,在马上欠身一望,正见墙内秋千竞就,欢笑方浓。遥望诸女,都是绝色。拜珠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尽情偷觑。拜珠归家来,对其母盛道宣徽诸女个个绝色,母亲遂央媒到宣徽家来说亲。孛罗为了慎重起见,请拜珠到他府上相面。见他丰神俊美,心里已有几分喜欢。但还想进一步试试拜珠的内蕴才学,就要求拜珠以秋千为题,赋菩萨蛮一调。拜珠接过笔来,一挥而就。词曰:
  红绳画板柔荑指,东风燕子双双起。夸俊要争高,更将裙系牢。
  牙床和困睡,一任金钗坠。推枕起来迟,纱窗月上时。
  孛罗大喜,把几个女儿中最漂亮的速哥失里许配给拜珠,并立下婚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家张罗婚礼的时候,拜珠之父被劾贪赃,随即下狱,后来虽被释放回家,但他因在狱中染上了传染病,很快就病重身亡了。他的病也传染给家里其他成员,一家人都相继病故,只剩下了孑然一身、别无长物的拜珠。在这样的形势下,虽然孛罗还想履行婚约,也是以此帮助拜珠,可是他所宠爱的三姨太,即速哥失里的生母,却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无钱无势的拜珠。孛罗只好毁约,将速哥失里嫁给当朝权臣之子。
  偏偏速哥失里誓死不从,在迎亲的花轿上自缢身亡。死后灵柩被暂时寄放在一座寺院里。这边拜珠闻小姐为他而死,非常伤心,于是就到寺院里灵柩旁痛哭。谁知速哥失里并未真死,只是一时气绝,他这一哭,倒把小姐从昏迷中惊醒。以后二人利用棺材里入殓的贵重宝物在上都开馆教书为生。最后故事以孛罗外放开平(元上都)尹,孛罗、三姨太与速哥失里、拜珠喜相逢结束,是个典型的大团圆的爱情故事。
  
  那在秋千上高飞荡颺的绿衣红裙,仿佛云端仙子的身影,萦绕在年轻男子的心中,一定是常常挥之不去,成就的佳话又何止这一段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暮春时节,轻燕飞过家户绿水,处处都是芳草烟景,本来应该是男女青年相携游春的好时节,一道高墙却把行人和佳人隔开成咫尺天涯,多情的行人只能望见墙内的秋千架,听见佳人的笑语,可是佳人们却不知道行人的心情, “笑渐不闻声渐杳”,何等使人懊恼的事!东坡的这首词宛似一组优美的电影画面:镜头从阳春的远景,一直拉到近处的墙和秋千,然后左摇到行人,右摇到秋千摆荡下的欢笑女郎,再次把镜头退回墙外,背景里女郎清脆的笑声渐渐远去,留给行人,也留给现代的我们无限的怅惘。
  历史就是这样通过微末的痕迹诉说尘封的往事,娓娓余韵,让长怀慕古之思的人心动不已。

传说齐恒公北征山戎,将秋千带进中原。原来的秋千只是一根绳索高悬,玩的人双手握住晃荡,后来逐渐演化成两绳系踏板的形式。唐宋时代,秋千成为女子特有的游戏。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趣味盎然。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南北朝以后出现的清明节习俗,秋千成了其中的重要活动,它也引发了诸多唐宋诗人创作的灵感。杜甫《秋千》诗:“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秋千在唐时已经成了很普遍的游戏活动。王建《秋千词》:“长长系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男少女重秋千,盘中结带分两边。”很准确地告诉读者秋千的安置和青年男女对它的喜爱。五代诗人韦庄的《长安清明》写到:“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这大约是韦庄对长安城未残破以前清明时节景致的回忆:春风薰拂着帝城的巷陌,绿杨依依,年轻姑娘三五成群荡着秋千,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欢乐场面。
  
  明初李昌祺的《剪灯馀话·秋千会记》里有一段因秋千而成就百年之好的故事,明末凌濛初铺陈其事,写在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题为“宣徽院仕女秋千会,清安寺夫妇笑啼缘”。故事说,元大德中,宣徽院使孛罗,是个色目人,但读书能文,礼贤士人,在朝中声誉甚佳。孛罗私居后花园名杏园,取“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意。每年春天,宣徽家诸妹诸女,都邀请相善官眷,在园中开“秋千会”,盛陈饮宴,欢笑竞日。自二月末至清明后方罢。有个枢密院同佥帖木儿不花的公子,叫做拜珠,有天骑马在花园墙外走过。只闻得墙内笑声,在马上欠身一望,正见墙内秋千竞就,欢笑方浓。遥望诸女,都是绝色。拜珠勒住了马,潜身在柳阴中,尽情偷觑。拜珠归家来,对其母盛道宣徽诸女个个绝色,母亲遂央媒到宣徽家来说亲。孛罗为了慎重起见,请拜珠到他府上相面。见他丰神俊美,心里已有几分喜欢。但还想进一步试试拜珠的内蕴才学,就要求拜珠以秋千为题,赋菩萨蛮一调。拜珠接过笔来,一挥而就。词曰:
  红绳画板柔荑指,东风燕子双双起。夸俊要争高,更将裙系牢。
  牙床和困睡,一任金钗坠。推枕起来迟,纱窗月上时。
  孛罗大喜,把几个女儿中最漂亮的速哥失里许配给拜珠,并立下婚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两家张罗婚礼的时候,拜珠之父被劾贪赃,随即下狱,后来虽被释放回家,但他因在狱中染上了传染病,很快就病重身亡了。他的病也传染给家里其他成员,一家人都相继病故,只剩下了孑然一身、别无长物的拜珠。在这样的形势下,虽然孛罗还想履行婚约,也是以此帮助拜珠,可是他所宠爱的三姨太,即速哥失里的生母,却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无钱无势的拜珠。孛罗只好毁约,将速哥失里嫁给当朝权臣之子。
  偏偏速哥失里誓死不从,在迎亲的花轿上自缢身亡。死后灵柩被暂时寄放在一座寺院里。这边拜珠闻小姐为他而死,非常伤心,于是就到寺院里灵柩旁痛哭。谁知速哥失里并未真死,只是一时气绝,他这一哭,倒把小姐从昏迷中惊醒。以后二人利用棺材里入殓的贵重宝物在上都开馆教书为生。最后故事以孛罗外放开平(元上都)尹,孛罗、三姨太与速哥失里、拜珠喜相逢结束,是个典型的大团圆的爱情故事。
  
  那在秋千上高飞荡颺的绿衣红裙,仿佛云端仙子的身影,萦绕在年轻男子的心中,一定是常常挥之不去,成就的佳话又何止这一段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暮春时节,轻燕飞过家户绿水,处处都是芳草烟景,本来应该是男女青年相携游春的好时节,一道高墙却把行人和佳人隔开成咫尺天涯,多情的行人只能望见墙内的秋千架,听见佳人的笑语,可是佳人们却不知道行人的心情, “笑渐不闻声渐杳”,何等使人懊恼的事!东坡的这首词宛似一组优美的电影画面:镜头从阳春的远景,一直拉到近处的墙和秋千,然后左摇到行人,右摇到秋千摆荡下的欢笑女郎,再次把镜头退回墙外,背景里女郎清脆的笑声渐渐远去,留给行人,也留给现代的我们无限的怅惘。
  历史就是这样通过微末的痕迹诉说尘封的往事,娓娓余韵,让长怀慕古之思的人心动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