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课题 |
人教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人生寓言(节选)》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中心学校 蒋敏
|
教材分析 |
1.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侧重于理想和信念。选文同样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相比,不但侧重点不同,而且理性的成分更多一些,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人生寓言》选了两则,《白兔和月亮》中,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引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说的是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而《落难的王子》这一则寓言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这是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当然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人生寓言》比较含蓄,要注意准确地概括寓意。
3.两则寓言可以连贯起来思考: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
学情分析 |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因此,刚进入七年级,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知识。如果这时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七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
因为我们是农村中学的原故,留守儿童多。他们的基础差,底子薄。如何培养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是我们乡村教师的重要工作。本课《白兔和月亮》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落难的王子》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对于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
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读写本课文要求掌握的字词及复述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
2.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入手,探究寓意。
3. 体会寓意,培养学生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 ,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在阅读在领悟;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
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 、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
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
学生聆听,思绪跟着老师描述的情境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新课。学生开始自读课文,并有相互交流和讨论。学生积极思考,期待探究问题。
|
用俗语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感悟生命。
|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
1.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怎样的故事?
2.你认为这两则寓言想给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讲故事比赛:看谁讲得最生动,最吸引人。每个人都是评委。学生积极思考,举手回答,并有同桌讨论交流。 |
通过复述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生对寓意的初步思考,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对错先不讨论,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2.文章将白兔与人相比有什么意味?这则寓言到底要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寓意)?
3.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 “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 |
利用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寓意。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寓意,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
四、对照梳理,积累应用。 |
两文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
|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
思考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通过比较,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 |
板书设计 |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前: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闲适 落难前:听不得太可怕了
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患得患失 落难后:正色,谁都得受着,谁都受得了
面对好事 面对厄运
泰然 平常心 坚强
积极的人生态度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 价 内 容 |
评 价 等 级 |
评价目的 |
优(5) |
良(4) |
中(3) |
|
|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
|
|
|
能否认真专注 |
|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
|
|
|
能否主动参与 |
|
发言时声音响亮 |
|
|
|
能否自由表达 |
|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
|
|
|
能否善于合作 |
|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 |
|
|
|
能否独立思考 |
|
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
|
|
|
是否敢于否定 |
|
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
|
|
|
是否欣赏自我 |
|
我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
能否自由表达 |
|
我已养成良好的写批注的阅读习惯 |
|
|
|
能否独立思考 |
|
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
|
|
|
是否富于想像 |
|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
|
|
|
是否兴趣浓厚 |
|
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呢?为什么? |
|
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 |
|
得分 |
|
|
|
|
|
|
|
|
|
|
教学反思 |
我们知道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要让初一学生理解和更好掌握课文的寓意,我觉得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作为留守儿童如何面对父母的爱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遭遇着的烦恼,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互动”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学生联系自身谈得失之患时,积极启发他们,最后还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给学生,彼此共同领悟,共同进步!
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如对于活泼好动孩子们,在文章的整体感知环节中,我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比如复述,课本剧等等,把他们的热情更好的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 外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语文必定带给我们更多的享受和乐趣。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