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去的车上,我带着一种别样的滋味,回望了一下渐渐远去的张陵山。心中充满着凝重而茫然的感觉。张陵山这个在苏州远古文明史上的有着重要考古意义的经典之址,现在已被世俗的庙乐和充满利欲的香烟所吞噬殆尽了。人们已很难再次见的到它昔日的“双峰”峙立于水草之间的倩影。再也难以感受到充满神秘而能顷刻间激起探究欲望的灵坛。它是不幸的,它的不幸是在国家考古发掘后,缺乏因有的以旧整旧的保护措施,以至于从1957年至今一直处于 “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当我的同仁在考察了如今的张陵山公园后,伫足仅存一块文革时立的文保旧石碑前摄照留影时,心中充满了对如此世况的感慨。在照片中,身后张陵山顶新建的庙宇,正在斜阳的返照下,充满着俗气的色调。冷清的香烟正袅袅地飘在天空。是媚世?是欺世?又全都不是!这是一种贫困后狂热发财的欲望香烟,正在崇高而又沉默的张陵山旧址上飘荡。我们已无话可说。现实中小部分民众的无知加上贫困,印证了雨果在《悲惨世界》小说扉页里的名句。这是我等此时的真实感喟,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如果来到此地,同样都会有这样的暗叹。但它有是大幸的,毕竟眼前这种哭笑不得的公园现状,正好给我们一个冷静的反思: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是显得多么艰难啊。但可喜的是人们又往往从这种现实的不幸中,获得探究和善待这种已经陨落的远古文明,这又是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能前进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