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砷中毒

 悬壶佳 2012-12-30
砷中毒
呕吐、腹泻、血压下降、头痛、狂躁、昏迷

    砷中毒:砷是一种巯基毒物,作用于机体酶系统,麻痹血管平滑肌,对肝、肾、心及神经系统均有损害作用。


砷中毒
诊断依据

1、病史。急性砷中毒后,可出现剧烈呕吐、腹泻(有时呈米汤样)、失水、电解质紊乱、头痛、血压下降、昏迷。吸入中毒后,呼吸道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为明显。可出现咳嗽、头痛、痉挛、狂躁、昏迷,也可因血管平滑肌(麻痹)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初期有虚弱、疲倦、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或便秘;晚期可有皮肤变黑、干躁、毛发脱落、角化过度、肝脏损害、神经炎、贫血、骨髓抑制及营养障碍。
3、实验室检查。可见尿砷含量增高。口服中毒者,其呕吐物或首次洗胃液中可检出砷化物。


砷中毒
治疗原则

1、急性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留置胃管,再给以活性炭30g吸附毒物,继以新配制的氢氧化铁(12%硫酸亚铁与20%氧化镁等量混合),每10分钟10ml口服,直止呕吐停止。驱砷治疗可给5%二巯基丙磺酸钠5ml,第1天6小时1次,第2天8小1次,以后每天1—2次,肌注;或第1—2天,每4小时1次,第3天每6小时1次,肌注;其后每天肌注1—2次,共7—14天。
 2、慢性中毒患者,可用5%二巯基丙磺酸钠5ml,每天1次,肌注。用药3—4天,休息3—4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2—4个疗程。或用10%硫代硫酸钠10ml,静注,每天1—2次。对症治疗:多发性神经炎,可用糖皮质激素或给大量维生素B1、B6、B12、C,并配合针灸、按摩、理疗等方法治疗。皮肤损害可用5%二巯基丙醇油膏涂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