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远征军老兵蒋绍福之死

 伟德的图书馆 2012-12-30

远征军老兵蒋绍福之死

 
 
 
  蒋绍福,一个传奇的老兵
1944年腾冲反攻战役时他是远征军53军军部警卫营战士,攻打文庙时,他所在的警卫排34人组成敢死队冲进去,出来时只剩下3个人,蒋绍福是其中之一,其他的2个人在下一次战斗中又牺牲了。
    战后,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他,选择了留在腾冲陪伴那些死去的战友。94岁的他生前接受过多次媒体采访,最大的心愿是死后棺材上能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然而,当2007年7月22日,原腾冲文史馆馆长李正送去一位深圳摄影师为老人拍的照片时,却听到身体一直硬朗的老人在几天前去世的消息。
    关于老人的死因,当地人三缄其口。最后,再三追问下,一位当地妇女很隐晦地透露:老人是在得知定期发给他的每月200元补助"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后,服毒自杀的,死之前,老人特意步行到十来里外的温泉洗了澡,绕村子走了一圈……

 

老人的心愿
    李正说自己认识蒋绍福纯属偶然。
    2004年4月份,他到洞山调查日军进攻腾冲的路线问题,在倪家铺附近的一个小商店里采访一位叫倪开旭的老人,腾冲战役的时候倪是目击者。"当时一个老人很安静地坐在一边听,后来听说他竟然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李正说,这个老人就是蒋绍福,据他回忆,蒋绍福当时给他的印象是话不多,非常纯朴,丝毫没有以功臣自居,描述战斗情况时也没有一点夸张的语言。
     蒋绍福的档案显示,他是贵州安顺人,1913年生。曾为远征军53军军部警卫营战士,腾冲反攻战役受伤后流落腾冲,1946年到洞山倪家铺入赘,更名刘奉蒋。
在那次采访中,老人向李正介绍了一次他死里逃生的经历:攻打腾冲文庙时,部队快打光了,军长周福臣让警卫营顶上。他所在的警卫排34人组成敢死队冲上去,最后只有3个人出来,另外2个人在下一次战斗中又牺牲了。
    同样在那次采访中,蒋绍福向李正透露了一个遗憾,近几年来,他接受过很多记者的采访,也被拍过很多次,但一直没有人送过一张照片给他。老人的想法很纯朴,希望自己百年以后,棺材上能有一张自己的照片。蒋绍福说,2003年左右,县里组织编一本关于远征军老兵的书,当时把幸存老兵们都拉去,又是拍照又是采访,后来听说书也出了,也没有人送一本给他们。
    李正当场就为老人拍了一张照片,几天后扩成一张8寸相片,让单位一个小同志给老人带去了。

 

芭芭拉的泪水
     此后的2年内,李正又见过老人两面,一次是用DV去把老人讲述战斗的经过记录下来,另外一次是带领深圳拍摄纪录片《寻找少校》的几个朋友去拜访老人。蒋绍福给大家的印象是"身体很好,记忆力也很好"。
     摄制组是在老人家里找到他的,老人看到摄像机有些不知所措,但一眼就认出李正了,很高兴地跑到里屋,拿出那张8寸照片给大家看,说他死后棺材上终于有照片了。"照片我本来就是过了塑送去的,老人又在外面很小心地包了一层塑料纸。"李正说,他向大家解释了照片的来历和那段故事后,同行的摄影师王大勇觉得那张照片曝光有些不好,又重新帮老人拍了一张。
     同去的有远征军53军顾问组组长斯多德上校的女儿珊及顾问麦姆瑞的女儿芭芭拉等人。因为拍摄需要,一行人前往原53军驻地、洞山一家姓董的大户人家去探访,其中有一段很长的路车只能步行,老人一个人走在前面。"90多岁的人了,把我们都远远地甩在后面。"李正说。
    在董家,蒋绍福能准确地指出哪间房子当时是谁住的,哪里发生过什么事。珊拿出一张随身携带的父亲照片,老人看了不到一分钟,说:"这是顾问组组长,我还做过他的警卫。"言毕,珊上前抱住老人痛哭不止。这时,麦姆瑞女儿也拿出了父亲的戎装照,老人端详了一会说,这是管炮兵的顾问,反攻时,在怒江东岸的高黎贡山还见过他,后来就再也没见了。"因为他就在那里阵亡了啊……"看着这位曾经与父亲一起战斗过的老人,芭芭拉俩姐妹抱住他哭成一团。

 

李正的愤怒
    2007年6月份,摄影师王大勇如约将照片托人带给李正。不久,《生活月刊》杂志社的记者蔡崇达来到腾冲采访抗战历史,想让李正引荐几个曾参加过抗战的军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蒋绍福。"李正说,可以顺便把照片给老人送过去。
    7月22日下午,一行人驱车前往蒋绍福家,据蔡崇达回忆,一路上,63岁的李正像个孩子一样,不断地拿出蒋绍福老人那张装帧精美的照片端详,每看一次他都要激动地说,老人估计要乐坏了。
老人住的倪家铺村现在已经并入县城腾越镇了,大约30分钟左右,车驶入了李正第一次碰见老人的那个村口杂货铺。他下车跟店主倪开旭老人寒暄了几句,又同周围的村民聊了一会,突然闷声闷气地走回了车里。
    "他拼命呼吸,脸转了过去,不让我们看到。他的举动吓到了我,连忙问他怎么了。"同行的蔡崇达描述当时的情景说,李正哽咽着告诉他,老人死了,就在前几天。
过了好一会,李正才稳住情绪告诉同车的人,老人是自杀的,几天前上县城领救助款,但城里告诉他,没钱了,从此以后没钱了,慈善捐款都没了。老人回来后就傻了,听邻居说,老人从县城回来特意到山上的温泉洗了个澡,穿上他唯一的一套正装,沿着村子走了一遍,然后晚上,就自杀了。
    同行一位姓张的朋友当时深深叹了一口气:"枪林弹雨的没死,却被这逼死了。"但到这里,李正再也控制不住,抱着那照片痛哭出声……
    蒋绍福死了的消息通过网络,在一些关心、捐助腾冲抗战老兵中很快就传开了,大家在各个论坛里发帖,希望能查出老人的真正死因。而二战研究专家戈叔亚也给李正打来电话,想详细了解这个事。
    很快,蔡崇达在自己的博客里披露了老人因为停发慈善捐款而服毒死亡的消息。腾冲一些当地的救助老兵志愿者也调查出了更多详实的细节,包括老人因为远征军的身份给孩子带来过麻烦,与孩子一直不亲,可能在死前还被孙子殴打过等等。
事发后不久,在国殇墓园前,该县统战部的一位领导叫住李正,询问网络上热议的蒋绍福服毒自杀一事。末了,他说,自己调查过,老人是被车撞了,后来精神有些不正常,病死的。"那样的记者(指蔡崇达),我们腾冲不欢迎他来。"李正转述该领导当时的话说。

 

死亡的原因
     到底是因为停止捐助或被孙子殴打而不堪忍受服毒自杀的,还是如该政府官员所说的"被车撞了后精神不正常病死的"。4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老人所在的村子进行调查。
     在村口的杂货店,记者碰到了第一个要采访的对象,倪开旭老人。虽然已经年届九旬,老人依然显得很矍铄。一谈到蒋绍福,老人神情顿时黯淡下来。"他以前天天来找我聊天,我很想他。"他说。老人身体好得很,死前一天还来聊天了,精神很正常。
     在接下来的探访中,记者证实了确有"车祸"一事:不久前,蒋绍福跟二位村里的老人坐在路边,一辆摩托车滑了一下,翻在地上,骑车人撞到3个老人身上。"当时那个人很怕出事,把3个老人都带到医院去检查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一位知情者透露说。
     谈到老人怎么死的,村里人先是摇着头说不知道,或者要记者去问别人,但最后当记者提出"服毒"一说后,他们均点头称是。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细节,老人死前几天曾撩起裤管给人看,上面有淤青,据说是老人的一个孙子打的。
     沿穿过村子的马路一侧,拐了四五个弯之后,就到蒋绍福家了。刘家为大五架房,三个开间,客厅停着两辆摩托车,据记者观察,刘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应该很不错。他的两个孙子都到深圳打工去了,只有儿子刘安发和儿媳在家。问到父亲的死,刘安发回答说是"被车撞了,后来感冒死了"。
     刘的妻子则向记者描述了公公死前半个月的反常:经常在半夜12点以后出门,在村里溜达。"我们问他那么晚出去干啥,他说自己睡不着。"她说,蒋绍福的另外一个变化是变得很坏了,动不动就会训人。"主要原因可能是县上停发钱了,他跑去问了几次,没有一点消息。"
    这种说法得到了倪开旭的证实。他说,蒋绍福不认识字,那段时间经常拿着可以到县里去领钱的小本本,找他问东问西的,有时候还会瞎琢磨"政府为什么突然停发钱了呢"。
    2007年7月11日,蒋绍福特意跑到离村里来去6、7公里的温泉洗了澡,换上了自己唯一的一套正装,再一次绕村里走了一圈。第二天上午10时许,他从外面回来,一声不吭躺到楼梯间下的床上,孙子来叫他吃饭时,发现他已经不能说话了。
"要服药也是在外面偷偷喝的,我们后来把家里找遍了,没发现农药瓶子。"采访的最后,刘安发说。

 

政府的"委屈"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腾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继东,他承认,据县里调查,蒋绍福的确是因为听说以后没有钱领以后,服毒自杀的。随后谈到网络上关于蒋的死因的种种言论。李继东显得有些愤怒,声音提高了许多。"一些记者很不像话,借这个事情,在网络上发表不实文章来提高自己知名度。"他说,这些人是拿远征军老兵的死来炒作,实际上加深了老兵家属的痛苦。
    "我们政府部门很委屈,实际上发给老兵的这些钱都是企业捐助的,我们统战部门和民政部门免费每月为他们发送,这都是额外的工作。"他说,企业的捐助具有随意性,有时候赚了钱了就捐,亏了可能就停了。事后听负责发放捐款的同志说,老人的确来县里找过。"但企业和个人的捐款政府没办法控制啊,现在蒋绍福因为停了捐款服毒自杀,大家却把矛头都对准了政府。"
     当记者询问这么多年来政府是否有给老兵发过钱时,李继东想了一会说,在他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每到抗战纪念多少周年或者搞活动时,我们会把老兵们叫到城里来,一般会给他们支付来去的车钱,如果弄得时间长了,也会请他们吃个便饭。"他说,给老兵们发补助,上面没有相关政策。

 

停捐的原因
     腾冲县委统战部2006年3月2日制作的一份捐助腾冲幸存老兵名单里注明,该县还有老兵120人,大部分由深圳中兴电子集团、保山金水阁酒店及费翔论坛捐助,另有24人无任何捐助。
     在其中一页,记者发现,刘奉蒋(蒋绍福)赫然在列,备注里写着"已亡",一页页翻过去,很多老兵都在这几年去世了。一位当地的滇缅抗战研究专家说,有一份统计,平均每3个月有一位老兵离世。
     据记者了解,停止捐助的主要是保山的金水阁酒店。该酒店老板杨建明说,他们的捐助从2004年11月起,到2007年10月止。捐助了100个老兵,每人每月100元,共捐助30余万元。谈到为何停止捐助,杨建明说,主要是自己觉得渠道太不通畅了。"为了保证捐助过程能得到监督,所有的钱都是通过统战部门和民政部门发放的,但据我们了解,从市里到县里再发送到老兵手里来,一般要4、5个月才到,最长的甚至7、8个月。"他坦言,这一点让他很失望,所以首期捐助活动结束后,就停掉捐助了。
    或许是出于与杨建明同样的担心,一些关心老兵的网友联合起来,组成了纯民间的志愿者团体,设立公共账号,由一些在网民间具有公信力的当地志愿者来运作,定期公布收到的捐款数目和各项支出。"我们不希望被炒作,只想默默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直到最后一个老兵去世。"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一位志愿者这样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