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痢疾食疗方
2012-12-30 | 阅:  转:  |  分享 
  
细菌性痢疾





本病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为特征。属于中医学中“痢疾”的范围。是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三类证型。

湿热病疫毒痢虚寒久痢





湿热痢下痢脓血,赤白相杂,腹部阵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痛,口干苦而粘,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常见于急性典型菌痢)。治宜清热利湿,理气和血。





·单验方·



方一苦参50--75克。水煎浓缩至60--9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次,连服3--5天,效果显著。



方二水菖蒲鲜根,切片,晒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或用水菖蒲根3克,切细,冷开水吞服,1次服用,连服2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肠炎420例,效果显著。



方三干石榴皮30克。加水200--300毫升,煎至30--50毫升,1次服完,每日1剂。7--10天为1疗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72例,治愈率达95.83%。



方四大黄30克。水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每日1--2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9例。全部治愈。



方五槟榔、白芍各5克,厚朴、当归各3克,甘草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痢疾初起者69例,经2--4天,68例获愈。





·食疗方·



方一胖大海15克。用开水200毫升冲泡。红痢加白糖15克,白痢加红糖15克,服汁并食胖大海肉。每天1剂,一般1--3剂可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200余例,屡获良效。



方二大蒜适量去皮煮熟,每次取红糖适量与10个大蒜拦匀,每日服2次,连服3日即愈。或用大蒜数瓣,捣烂如泥,与1小杯醋拌匀服食,每次10克,连服3日。



方三绿茶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半小时,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4次。一般连续服5--7天即可痊愈。





·外治方·



方一苦参适量。研为细末,每用8--10克,温开水调成糊状,敷肚脐,用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2次,直至病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100例,有效率为95%。



方二大黄适量。研为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肚脐,用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2次,直至病愈。



疫毒痢发病急骤,痢下脓血(鲜、紫)相杂,腐臭难闻,腹痛剧烈,肛门灼痛、下坠,口渴,小儿初起常见高热,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痉厥,舌质红,苔黄、脉数(见于急性暴发型痢疾)。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单验方·



方一白头翁、黄柏、秦皮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或白头翁、秦皮各15克,黄柏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粉末治疗菌痢100余例,疗效达90%以上。



方二虎杖、地榆各20克,焦山楂、金银花各18克,海蚌含珠24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菌痢65例,显效30例,有效31例,无效4例。



·食疗方·

方一鲜苦瓜捣烂成汁,每次服10毫升,每日2--3次,开水冲服。



方二见湿热痢食疗方一、方二、方三。



·外治方·



方一行军散(成药,散剂):每次用药末0.6克纳入肚脐,上置艾炷,灸3--5壮后,用胶布将药末固定。



虚寒久痢痢久反复不已,时发时止,每因饮食不慎,受凉而诱发。痢下紫暗稀薄,夹有粘白沫,腹痛绵绵,食少,乏力,怕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多见于慢性迁延性细菌痢)。治宜温运脾阳,清化湿热。



·单验方·



方一莲子30克,黄连5克,木香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10日。



方二乌梅18克(压碎),香附12克。加水150毫升,文火煎煮,浓缩至50毫升后过滤,早晚分2次服,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细菌性痢疾50例,治愈48例。



方三陈皮、干姜、石榴皮各等量,共研细末,空腹服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性痢疾120例,治愈112例,好转4例;慢性痢疾46例,治愈40例,好转3例,无效3例。



·食疗方·



方一茶叶60克,生姜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5日。



方二猪肺1具(将其气管切开洗净),红参10克,混合后蒸熟顿服。





·外治方·



方一吴萸适量,研细末,食醋调成糊状,敷肚脐和两脚心(涌泉穴)。覆盖纱布,外用胶布(绷带)固定。



方二大蒜适量,捣烂,油纱布2--4层包裹,敷肚脐和两脚心(涌泉穴),避部有刺痛感时去掉(1次可敷2小时),左右两足交替敷。覆盖纱布,外用胶布(绷带)固定,每日1次,连用数日。



方三炮姜、附子各等量,研末,敷肚脐,外盖纱布,再将葱(切碎)、食盐共炒热熨于上,冷则换。



葡萄姜蜜汁



【来源】民间方

【原料】鲜葡萄汁生姜汁各50克绿茶5克蜂蜜适量

【制作】以沸冲浸浓绿茶1杯,对入葡萄汁、姜汁、

蜂蜜即可。

【用法】每日2次,趁热顿服。

【功效】除烦止渴,健胃止痢。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绿茶蜜饮



【来源】经验方

【原料】绿茶5克蜂蜜适量

【制作】将绿茶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紧温浸5分钟

再调入蜂蜜即可饮用。

【用法】趁热顿服,每日3~4次。

【功效】清热生津,止痢消食。适用于细菌性痢疾。



鲫鱼羹



【来源】《饮膳正要》

【原料】荜茇缩砂仁陈皮胡椒泡辣椒各10克大

鲫鱼1000克大蒜两头葱食盐酱油菜油各适量

【制作】将鲫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在鱼腹内装入陈

皮、缩砂仁、荜茇、大蒜、泡辣椒、葱、食盐、酱油、胡

椒。在锅内放入菜油烧开将鲫鱼放入锅内烧熟,再加入水

适量,炖成羹即成。

【用法】空腹随量食。

【功效】醒脾暖胃。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腹泻、慢性痢

疾等。



马齿苋粥



【来源】《食疗本草》

【原料】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清热止痢。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宜忌】脾虚慢性泄泻者忌服。



野苋汤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鲜野苋草全草5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鲜野苋草洗净剪碎,加水煎取浓汁,加白糖

少量调味。

【用法】每服200克,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痢。对细菌性痢

疾尤有效。



君达菜粥



【来源】《唐本草》

【原料】君达莱(鲜者)400克粳米50克

【制作】夏季取君达莱(鲜者)与粳米煮粥。

【用法】任意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用于肠毒痢疾、暑热等。



白木耳粥



【来源】《食医心镜》

【原料】白木耳30克薤白10克粳米10克

【制作】先将白木耳及薤白洗净细切,再与米相和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理气止痛。适用于痢久伤阴、腹痛下重

者。

附子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炮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将两药捣细,过箩为末,每取10克,与米同煮为

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用于寒湿痢疾、里急后重、腹中绞

痛、喜按喜暖者。



马齿苋绿豆汤



【来源】《饮食疗法》

【原料】鲜马齿苋120克绿豆60克

【制作】将鲜马齿苋与绿豆同煎汤。

【用法】每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杀菌止痢。



马齿苋粥



【来源】《食疗本草》

【原料】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清热止痢。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宜忌】脾虚慢性泄泻者忌服。



薤白粥



【来源】《食医心镜》

【原料】薤白10~15克(鲜者30~50克)粳米100克

【制作】取薤白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温热食。

【功效】宽胸,行气,止痛。适用于老人慢性肠炎、菌痢以

及冠心病胸闷不适或心绞痛。

【宜忌】多食发热,不宜多服、久服。



白蜜马齿苋汁



【来源】经验方

【原料】鲜马齿苋1000克白蜜30克

【制作】将鲜马齿苋洗净榨汁,加入白蜜30克或白糖适

量。

【用法】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杀菌止痢。对急性菌痢、便下脓血,

有肯定疗效。





















































献花(0)
+1
(本文系sn飞雪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