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的思维误区

 乡下老太 2012-12-31

 

 

 

生活中的思维误区

 

 

 

人生短短几十年,一晃而过,当我们回首往事时才会意识到,生活中很多认识和抉择是不恰当的,这都与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分不开。我以为这应属于生活的思维误区,如果有人在旁稍加提醒,也许可以加以避免。这都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把它们总结在此,主要是为了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就我理解,人们的一生几乎无一例外的围绕着“功名利禄”在转,有人的圈子转得大些,围着一个大群体,目标宏伟远大,谋的是大利益,视为伟人;有人圈子转得小点,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是为凡夫俗子;有人损人利己,干尽坏事,可谓小人也。“功名利禄”另一种说法就是“金钱地位”,再通俗点就是“权与钱”。说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古人奋斗一生就为金榜题名,便可高官厚禄,全家富贵。现代人做官的能有几个不赚钱?通常情况下,有权就有了钱。

 

有人会提出异议:还是有人为了理想和事业而奋斗的!在我看来,“事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都涉及人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某人专业很棒,获得升职,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掌握了某些领导权,并能得到某些奖赏。旁人羡慕不已:他真是个事业有成的人。他的奋斗历程被人们争相效法。但是,真正获得“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凡夫俗子”呢?“理想”相当于人们的信仰,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在有了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人们就可以谈论理想了……停!跑题了,似乎有点思维奔逸。

 

我想说的是,谁都明白金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可没有几个不贪财的。百万富翁,赚钱像上瘾似的,越是有钱还越想赚更多的钱。迎合人们想发财的梦想,应运而生出了那么多教人发财的畅销书。问题来了:赚了那么多的钱,用来干嘛?怎么用?有的人看着自己银行账号里的数字再增长,就有种莫名的兴奋,你会吗?

 

美国人超前消费的习惯虽不敢恭维,但“守财奴”的作为也不见得可取。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不会再为钱左思右想,只要是需要的就买,就用,不要一味留着,往往存下来的东西是你以后再也没机会用的东西。因此,如果买的时候就没打算马上穿的衣帽鞋袜,再便宜也千万别买,人一辈子也穿不烂多少套衣服的。只买自己喜欢并马上要用的物品。同样道理,只买自己喜欢的,健康和有营养价值的食品,而且,先吃好的。人吃不了多少东西,别吝啬那点钱,人生不就是那几十年吗?这道理其实是很浅显的。

 

经常想起来教授讲的那个故事:一对50岁医生夫妇移民香港(或是美国?),拼命背书考医生执照,奋斗数年,好容易得以考取,高兴之极,却心脏病突发病亡……真是乐极生悲!何苦而来呢?当人双眼一闭,两腿一蹬时,一切的一切还不都是一场空吗?为什么不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惬意一点呢?给自己一点空间去思考,想要怎样的人生,给自己一点时间出去走走,认识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头脑,不去思想实在是浪费。

 

写到这里,又想起来一事:上个月突然想买个新潮的mp3播放机,随身带着听音乐。想到儿子即将毕业,暑期打工赚的钱都他自己揣着,给我孝敬一个也不为过吧。谁知待我在MSN上给他发消息后,他甩过来一句:你不是有吗?还买什么?我倒……我那个“古老” 的mp3播放机还是几年前探亲时,逛电脑城碰见减价促销买下的,已经被我用得破烂不堪,靠用透明胶布固定着,以免那已经破裂的显示窗口面板掉下来, AAA充电电池也被我用得快不能用了,听半小时到一小时就没电了,我要拿着6-7个备用的。现在可是越来越理解什么叫做“潜移默化”了。丈夫的那种节俭态度与作风,尽管孩子当年是多么地不愿意接受,但是却渐渐在他心头扎下了根……但愿他能尽早觉醒,别像我活到今天才明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