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感我早已等你

 qqg369 2012-12-31
流感我早已等你   [邱浩义献邱氏四味汤](2012-03-18 12:16:02)
标签:

杂谈

紫薄陈姜汤   [邱浩义献邱氏四味汤]

 

   紫薄陈姜汤;是我邱家老辈子老人常用的一个特效的经验民方。紫字的由来;老人相传的故事:紫字对我们家族有一个传说。本人邱氏,家住,龙岩市新罗南城。邱氏祖院名叫 “紫诰堂”是在龙岩最美的登高山公园下,龙津河畔与小溪河边的中间部。最早我邱祖是以流医为生,从河南开封迁移来到这地方,看到此地是块风水宝地,就此搭起一个茅草屋,一边放鸭子一边给人看病。从此就地,落叶生根,开花结果。才有我们邱氏在龙岩属大姓。后邱家医术高明被选入皇宫做御医,后又做了医官。不知哪年?皇帝得知先父的生日,把邱祖所建的前后大院,“紫诰堂”“紫锦堂”封紫字为名。听说所谓紫字是要有皇帝所奉承的字,不能自立紫字为名。现“紫诰堂”还留有一点原形。“紫锦堂”早也改建。

   而紫薄陈姜汤;现我们家族流传下来的老人,还是有相传应用,年青人都不用了,只懂的用西药更省事,这样就造成很多疾病后果的铁证。我现弘扬推广,就是能让您认识感冒是小病,如果误治不治好,会导致悔之无及的大症。也许您原先不知道是感冒所留下的病根。(现很多的肺癌咽癌喉癌淋巴癌等等都有可能是感冒误治的后果)请您记好!一但有风寒感冒都能懂的用这个方药来用;紫苏,薄荷,陈皮,生姜。现在的感冒一般都属风寒感冒为多。如是风热感冒,流感其他感冒,只要在方中少加减就能起到特好的治疗。(以前门前门后都有种紫苏薄荷,为防四季感冒发表所用。而现在的人都把老祖宗的东西忘光了,心感悲哀)。

 

方;紫苏:薄荷:陈皮:生姜:主治四季感冒;

(很多人不懂用量与加减,我把此方解清,供大家应用;紫苏15g,薄荷10g,生姜20g,陈皮10g,一般大人的量。鼻涕鼻不通加;杏仁10g,苍术6g,甘草6g,葱白连根3根)

 

加减法:

1;咳嗽重加;杏仁12g,半夏10g,桔梗8g,

2;咽喉重加;桔梗10g,牛膀子10g,元参10g,

3;发烧重加;葛根15g,板蓝根15g,无汗加;麻黄6g,寒重加桂枝10g,干姜6g,

4;头痛重加;防风10g,川芎10g,白芷10g,

5;全身痛加;羌活10g,防风10g,苍术10g,

6;胃胀胃积加;苍术10g,香附12g、再加些消导药。有呕噎邪入里加小承气汤。

7;风热可去生姜,加;甘草10g,板蓝根15g,牛膀子10g,菊花10g,元参10g,

8;流行感冒加;连翘12g,大青叶10g,板蓝根15g,金银花10g ,甘草15g,等清凉解毒药。

9;身体虚弱加;党参10g,人参6g,

此方一般加上甘草8g用,会更好。 君、臣、佐、使、请看病情用药加减; 

 

 

药解:

 

紫苏:【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

 

薄荷:【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头痛目赤,咽喉肿 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芳香辟秽。

 

陈皮:【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湿痰咳嗽,气逆呕呃,胸痹。

 

生姜:【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

 

 

隐居老人中医班群;83928784

 

 

 

 

蒸药与时间说明;

1;先把中药快速冲洗一下;

2;再用自来水泡5--8分钟,再看看水量,用手轻轻压压药,第一遍水一般要盖过药高一点初次的药吸水量大。蒸的时间要看外锅的水开后1小时左右才行。药好后先不要打开汤药内盆盖,怕药味跑气,停一下再倒出汤药。温热用服。 

 

二遍蒸药说明;

   第二遍的药汤倒出来后,必要冲80-100%度的开水,冲水量不要盖过药渣,要以药渣平。(因第二遍的中草药已经吸满了水分,所以冲开水时一定不要下太多水)。第二遍的中草药,也可以用蒸、煎、煮、都行。煎煮先用大火水开后,再用文火。感冒的中草药一般煎煮20分钟左右,其他方药如[根梗类]的可以加点时间。蒸、煎、煮由个人所定。

   第2遍的汤药,也可以和第一遍汤药混合在一起分4次二天服用,混合在一起是为了汤药更均匀。

 

中药新蒸法;

为了蒸药节省时间与麻烦,可以把2[副]药,放到1个内器盆里一起蒸,把水加,这样一遍就能服用1天2次。第二遍也同样。也可以把第1遍和第2遍的药汤合在一起,分二天4次服用,这样会更均匀药性。说明;感冒中药一定不要用煎煮,是为了不让药汤的药味跑气。中药治病是全靠药的气味。

 

服药注明;

服药节度有食前食后之分,古今相传罔敢或异愚意窥。谓不然凡人饮食入腹,皆受纳于胃中。胃气散精于脾。脾復传精于肺,肺主治节然后分布於五臟六腑。是胃乃人身分金之鑪也,[鑪lu;指人体放射元素]。未有药不入胃而能即至于六经者也,况肺为华盖皆下垂,以受饮食之薰蒸,药入胃脘疾趋qu而下安能停止,若有停留则为哽,为噎矣,未闻心药饮至心间,而即可入心,肺药饮至肺间,而即能入肺者也。若上膈之药食后服之,胃中先为别食所填塞,,须待食前化完方能,及后药是欲速而反缓矣。且经脉在肉里之中,药之糟粕,如何到其到者,不过气味耳若云上,膈之药须令在上,下膈之药须令在下,则治头之药,必须入头治足之药必须入足乎。此理之显明易见者,但此法相傅已久集中一仍其旧,不敢擅shan改,然不能无疑附记,於此以质明者。[注1;肺为华盖皆下垂,以受饮食之薰蒸。双肺复盖胃中薰蒸,吸收胃中温气营养。注2;胃气散精于脾,胃中之物无温,谈不上有散,胃为足阳明,人体之温为本,胃要阳明,才能胃气散精于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