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辛丑清明三题之北庄先生
2013-01-02 | 阅:  转:  |  分享 
  
北庄先生



北庄先生何方人士?



借助网络发现以下不完整的信息:

光绪青浦县志人物卷有记载:王有光,字观国,诸生,性颖悟通经史,能以古事参今事,四方就质

疑义无虚日,居北杨庄,杨维桢别墅也,人称北庄先生。著有“素史”,“百物志”,“北庄清话”。

光绪县志中另处还记录提到他,三十三保(观音堂镇界,现凤溪)诸桥中有条:钟禄桥,跨八尺沼,

乾隆三十七年里人王有光募建。(八尺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陆续填没,为今三星街)

县志中还有一条提到,王有光,子自申,孙希言。

以上诸桥中另有一桥:介寿桥,跨陈塘江(待考),道光十八年里人王希言募建,可见祖孙相距六十

五六年,前后建起了当时观音堂镇中的四五顶桥中的两顶,非同一般。

可惜的是观音堂老桥由于1968年开始的兴修水利,拓宽凤溪塘,而被拆除。

另县志中有条,“凤溪杂志,王之勋”。

王之勋何人也?

答案在北庄先生1799年清明前封笔成书的“吴下谚联”的同治版重印中的序言落款里:

同治十三年(1874)癸酉闰月曾孙之勋、慎容。

可惜后面的线索暂无,但知王家对观音堂镇开发建设贡献不小,也是比较早的。

再说北杨庄,就是现在的杨家庄,从建桥的历史可以推测观音堂镇聚落的发展脉络。

听近八十的老人说还记得原集福桥(现凤中路桥)南墩的东面有联句“波光三曲到杨庄”,也颇有意

味。



在吴下谚联的自序中,知道1799年王有光年届60,从之勋的再序中知道老铁山庄旧居在咸丰庚申

(1860)之劫中遭兵火。

之勋先生的活动年代估计是观音堂正式建镇的前后,有心编立“凤溪杂志”,不知哪里可以读到?

或许杂志中会有王氏渊源介绍,从元明的杨铁崖的追随者中有一流寓华亭地区的王逢,后代可能会

留下来陪同的,王有光号守铁山人,或寓此意?



若能循此发现若干古上海地区的些许文脉,希望不是奢望。

北庄先生离杨维桢(1296-1370)在当地活动的年代相去约四百年,北庄先生活动年代离我们也就

300年不到。



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网上下载吴下谚联,特别是懂吴语的朋友,读来如闻许多熟悉的声调,也可

细品其中处处生动颇值玩味的文思实录。



时代在不断变迁进步,但我们如能从历史中,也许就在那些散落的无名的乡土历史中,可以寻踪索

隐,点滴发现,即便收获更多疑问,其过程难道不也可以成为乐趣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古崧子里人于淞南武夷花园

2011-4-4清明前夜

2011-4-24改定.

献花(0)
+1
(本文系fusdorf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