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国学六法

 qsh686 2013-01-02

我看国学六法

      总结国学六法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日月交辉,儒道互补,是中国的一大智慧。儒家和道家的互相补充,就像太阳和月亮交替运行,就像乾 坤一体,阴阳互摄,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儒家风骨和道家气象,入世和出世,有为和无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慷慨悲歌和愤世嫉俗,身在江湖和心存魏阙,那 样奇妙地相得益彰,组成了中国智慧既空灵又丰实的壮观画面。
先贤大道,无往不利

    此书好在六法所提甚妙!《岳阳楼记》言:前人之述备矣!先秦之学问如通天大路,任后辈之驰骋,无往而不利!自汉独尊儒术,宋明理学以至于清,此六类不 能同举,以儒为大,唐释稍强,至于法家,诚言如是,未有得善果者,或入酷吏传,孰不悲夫?违兵家之道事层出不穷,以萨尔浒之战为甚。墨者为谁?清官渐少, 污吏横行,至明清之际,素行者几?皆垒名利,恐其后。道者,扶乩驱邪为能事,几毁正途。而提法使其兼容并蓄,作用互补,岂不妙哉?
    
国学之六大经典能够贯通的在一起说,而且深入浅出,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没给出好为人师的感觉,就更不容易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阐述每一部 分的时候是站在本部分的基础上发挥,并且能够把其它部分的辅助这部分的内容,如儒的说孝,仿佛有些乱,其实正是巧妙地将此六经典互用了。不仅如此,广泛引 用诗、集等内容进来,这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虽?这里说的六大经典,但实际款曲互通,本就是一体的。
百度词条里称赵士林先生被誉为国学最佳教授,当当称最受欢迎国学课最敢言、最个性的学院派愤老,见附录可知矣。《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 ——国学热谈起》同样一篇很大的一篇文章,两几个针对性的文字,查了一下,指梅朝品、翟鸿燊等人,虽未指名道姓,但与直说没什么区别,称为愤老应该 是很准确的。其实赵老先生大可不必如此激愤,以仁而论,以心而论,于儒于道皆不适宜,仁,忠恕而已,以道养生,怒不可也,人各安其道,以禅清心岂不更好? 先生之佛字解法大?理解成调侃之语,若跳出教义之外,连锁的说法未尝不正确啊。
    
稍有想法是,易学本起自占卜,不必隐讳,汉之京房李,宋之邵康等又有所发展,所谓会易不占是指掌握易经的人不用起卦即可根据周围的变化等相关信息,揣测事物的发展态势,并不是说不屑占卜。人对未来世界与事物的好奇是天经地义的,占卜未尝不是一种探索的方式。
    
新的时代确实要让经典国学重新焕发青春,这是土特产,滋补极品,当然体质不同,特产个别部分保质不同,又因为有度的把握,故而让我们有所区别,作 为师级人物,自然要教给我们正确的东西,感谢赵士林先生,原汁原味,火候恰当——这点很难,如特评论员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内向与外向的混合体,不同的 条件触发不同的特征而已,这六样国学其实也似如此,如何运用才是大道,也有人说十分钟看完了,只说明他很识字的,殊知任何知识过目极易,要应用才是硬道理,让我等慢慢体会吧,必有受用。

    大国学,小人生

   《国学六法》,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在想:国学二字已是耳熟能详,究竟何为国学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粹派?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 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事实上,国学内涵亦是宽泛,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
   
《国学六法》,立意明确,旗帜鲜明。旨在传播中国智慧: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 在个人。如何将国学大智慧活学活用于个人的小小人生,的确要仰仗个人的修为了。把不久前的一段小文贴在这里?算是个人对人生之成长、爱恨、生死的感悟;亦 全做激励,警醒余生:大国学,小人生。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极不愿意去回想过去的事情。并有一个强大的籍口为自己开脱:依靠回忆来装点生活,就说明自己已经老了。我不情愿老去。 可是,岁月从不看任何人的脸色,高傲地从我的身后,跑到我的身边,给我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眸,又优雅地前行了。那年少的我,正专注于青春的懵懂,直到,N 以后,我才读懂那个回眸:取舍之间,如何有得?
    
时光如水,在戏水顽劣的时候,除了欢动雀跃,我竟全然不知要捧一捧,放在心间,放?记忆的空间里,让它流转,让它灵动,让它给予我清新和欢畅。我舍下了时光,取走了记忆,得到的也是一捧
    
爱恨本能,从没有预演也没有假设。我的心动了,就是你来了;我的心痛了,就是你走了。相向相近,物理意义上的反作用力被完全忽略,我们之间只有吸 引。相离相背,所有的力都是无力,无力看你的背影,无力面对自己,默默躲进时光的暗室,寻觅一种流水的声音。那是时光,她一如既往,不悲不喜,潺潺作响。 我舍下了一段故事,取走了一份成长,得到的是珍爱和执著的情怀。
    
三十而立。何谓立,何谓不立?立于心,还是立于世?其实,立与不立,仅在一念之间。有此一念,我便立了。先立于心,再立于世。
   
生死之大,大到无常。我尚在,至亲弃离。无常舍下了我生,取走亲离,我得到的是感念和感悟。感念亲恩,感悟生命。存,吾顺事;殁,吾宁也。”——我要好好的生,把死交给时光,不须自寻烦恼、枉费心力。
   
年华随想。因为有年轮,才有风华。随生随想,取舍之间,亦有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