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照着做,孩子就优秀

 淡泊1971 2013-01-02

父母照着做,孩子就优秀

 

目录

前言——智慧家长六步走

 

一、关于好孩子

二、好孩子的内标准

三、好孩子的外标准

四、孩子要不要打?

五、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

 

六、你尊重你的孩子吗?

七、智慧原则——方法的原则

八、正态分布原则——进步的原则

九、少表扬多鼓励

十、正确的批评

 

前言——智慧家长六步走

  在我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问过我同一个问题:我父母从小到大都不管我,但我现在很不错。我这么努力管我的孩子,他怎么还这么多问题,怎么这么不听话?现在做父母真难啊!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一般都会按照图1给他解释:从你的提问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已知条件:一、你父母不管你,你很不错;二、作为父母的你,每天管孩子,孩子还总是出问题;三、管一定比不管好。通过对三个已知条件的分析,具备基本逻辑的人都能得出唯一的结论:管的方法是错的!

正如卢梭所言: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时代不同了,当代中国家长想让孩子优秀的前提是自己应该成为智慧家长,而智慧家长的前提是学习

  当我告诉家长需要学习时,有些家长会说:我文化水平不高,能学会吗?还有些家长会问:为什么那么多硕士、博士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他们学历那么高!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很多没有上过学的老农民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不少有知识、高学历的城里人却把孩子管出诸多毛病,甚至培养出问题孩子,为什么?老农民没知识但是有智慧,城里人有知识但没智慧。

  智慧的老农民三句话就培养出了好孩子:

  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了责任心。

  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讲德行,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

  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的爱,无尽的爱!

  看看一些城里人怎么把孩子教育出问题的:

  第一句话:宝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爸爸妈妈来办!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第二句话: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缺德的孩子。

  第三句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有条件的爱,根本不是真爱。

  只要拥有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而智慧与知识和学历并不相关!

  【只要拥有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而智慧与知识和学历并不相关!】

  想成为智慧家长,请学习智慧家长六步走改变观念、建立概念、学习原则、掌握方法、使用工具(行知合一)养成习惯

 

  第一步:想成为智慧家长首先应该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本书最后一个章节做了简要总结(更详细的描述请参阅《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

  第二步:想成为智慧家长应该建立正确的概念:什么是爱?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好家长?什么是德行?什么是认真?…… 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是家长最应该知道的。很难想象,连这些问题都不知道,甚至没有思考过的家长,如何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第三步:想成为智慧家长应该学习基本的教子原则,这也是本书重点阐述的内容。只有掌握了教子原则,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教子方法。

  第四步:想成为智慧家长,一定要掌握教子方法,这个方法是找到方法的方法。方法是学不来的,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只有靠自己不断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方法。

  第五步:行知合一,学了就去做,做了就坚持,才会有效果(详见本书第九章行知合一原则”)

  第六步:智慧家长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养成用智慧处理问题的习惯,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并掌握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基本道理。

打开本书,开始智慧家长之旅吧……

 

一、关于好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造成的结果是教育出的孩子甚至不如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想不杰出都难。】

  什么是好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本书的题目叫《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书名的优秀就是这里说的好孩子。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我问过大量的家长这一问题,答案基本是:听话和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每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我就特别不能理解,难道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

  什么是听话?一般意义的理解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这种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创造力,或许将来连自己谋生的能力都没有,至少自己谋生的能力不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就算大功告成。家长这样片面的想法使孩子受到了片面的教育,导致孩子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所以说,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造成的结果是教育出的孩子甚至不如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

  家长有必要了解好孩子的科学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得不到幸福,这将成为终生的遗憾。

  好孩子的标准分为内标准外标准

二、好孩子的内标准

  好孩子的内标准是孩子的内质,发自孩子的内心,包括四个方面: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德行,有才华。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幸福

  培养孩子的核心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孩子正常地生活、幸福地生活。中国的教育有一个致命的空白环节——孩子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价值观的教育是家长最需要引导孩子的一个环节,现在一提到价值观,很多成人就想到金钱权利,那是狭隘的拜金和官本位的成功观,不是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应该是让孩子幸福,因此我把孩子的价值观命名为幸福观。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成功。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应该是让孩子幸福。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成功。】

  在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

  一个人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想在社会上立足,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一定要负责任。什么是责任?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二,犯了错敢于承担。试想,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一个人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出了问题还推卸责任的话,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能得到幸福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此好孩子的第一个标准是要负责任,有责任心是做人的根本。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造成的。一来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还有总是说话不算数;二来大部分中国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记住,即使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如果没有责任心,那也将一事无成。

  其次,好孩子应该有爱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地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有爱心。但是,如果大人溺爱宠爱有条件地爱无原则地爱,就会剥夺孩子拥有的能力。

  我常常和家长调侃爱心不需要培养,为什么?请家长记住: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对于父母的爱是孝心,孝心就是敢于承担父母的责任,对朋友的爱就是敢于承担朋友的责任,对自己的爱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了问题自己承担,从而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就不要奢望他有爱心,就不要奢望等你老了,他会孝敬你。

  再次,好孩子对内要修自己的德行。

  德行,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中国人能够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中国,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不是有才华的人,而是有德行的人。《道德经》上讲,中国人有三重境界,有才华的人被称为有为的人,有德行的人被称为无为的人,在中国大量有为的人帮助少数无为的人,让无为的人无不为

  《西游记》讲的是,一个有德行的和尚在以孙悟空为首的大量有才华的人帮助下,打败了很多下三滥的人,最终西天取经成功的故事;《三国演义》讲的是,爱民如子、有德行的刘皇叔在张飞、关羽、诸葛亮等大量有才华的英雄帮助下,最终成为西蜀皇帝的故事;《水浒传》说的是,孝义黑三郎宋江非常有德行,在107个有才华的英雄好汉帮助下,成功闹革命的故事。这三部书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最终的大成者一定是有德行的人。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功和幸福,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德行,社会公德、集体道德、个人品德构成了一个人的德行。德者——不伤害、不妨碍也,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做到不伤害、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的孩子有才无德,简称缺德,那他可能就是社会败类。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吧,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最终能成功和幸福的人。

  最后,好孩子对外应该展露自己的才华。

  何为才华?弹弹琴、跳跳舞和画画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只是在才华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才艺和才能。才华由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方面构成:个性特征指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力、上进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高低;知识储备是指人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多少;智力水平是指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弱。只有以上品质均衡发展,这个人的才华才是真正出类拔萃的,在此基础上,学习任何技能都会取得成就。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这就是好孩子的内标准。你的孩子是好孩子吗?不要仓促下结论,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培养优秀的品质,只要孩子走上社会以后最终符合上述标准,那他必定是个幸福和成功的人。

三、好孩子的外标准

  什么是好孩子的外标准呢?外标准就是其他人看到一个孩子,对其是不是综合素质高、全方位发展的好孩子的评价。我归纳了好孩子的外标准,为了便于家长记忆,编了一句顺口溜:

  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凹凸有致身体美。

  第一点是铜头,好孩子一定要有一颗铜头”——要敢闯,不怕困难和艰苦,更重要的是不怕犯错误。错误是宝贝,只要发现错误,就及时更正,因为他们知道成功就是来自不断失败并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

  第二点是铁嘴,好孩子一定要有一张铁嘴”——要会表达自己、会沟通。这里的铁嘴并不是要求孩子口才有多么好,而是指他能和别人很好地交流、有效地沟通。嘴是人脑子和心灵的扬声器,锻炼口才不能只在嘴上下工夫,否则那就是卖嘴的,会惹得人人讨厌,真正的口才的锻炼应该在心灵,在此基础上掌握沟通的技巧。

  第三点是橡皮肚子,好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橡皮肚子”——做人要谦虚、能包容、有韧性。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能屈能伸,碰到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要能理解和包容,这是大智慧。

  第四点是飞毛腿,好孩子一定要有一双飞毛腿”——做人做事要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正所谓天道酬勤

  第五点是凹凸有致,好孩子一定要凹凸有致,这是一个关键点,在下文凹凸原则章节中会详细阐述。

  第六点是身体美,好孩子一定要有一副好身体。这里的美不是指长相,是指身体要棒,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练就好身体,这是做事情的基础。

  第一章 凹凸原则——操作的原则

  一个人是否优秀和卓越,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方面是做人怎么样,一方面是做事怎么样。家长培养孩子,最终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做人好、做事优的人,我把这样的人称为凹凸有致凹凸有致就是德才兼备,哪有不优秀之理?

  【凹凸原则:做人要凹,做事要凸】

  凹凸有致德才兼备

  一个人是否优秀和卓越,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方面是做人怎么样,一方面是做事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做人做得好,大家都希望和他一起共事,同时做事也做得好,能给大家树立榜样,让大家佩服,那这个人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家长培养孩子,最终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做人好、做事优的人,我把这样的人称为凹凸有致”(见图1-1)。真正的好孩子,做人也就是德行很,谦虚、包容、不张扬、与人为善,处处不伤害、不妨碍他人,做事也就是才华很,负责任、敢担当、自信上进,处处都施展才华、不甘人后。凹凸有致就是德才兼备,哪有不优秀之理?

  凹凸无致令人心痛然而,当今社会,凹凸有致”(做人很凹,做事很凸)的孩子很少,反而凹凸无致”(做人很凸,做事很凹)的孩子很多。凹凸无致的孩子表现常常是:做人很,总是妨碍和伤害别人,不包容、不谦虚、以自我为中心,处处惹人讨厌;做事很,总是做不好,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出了问题不承担责任,嘴上说得多,实际行动少。看到这样的孩子真的让人心痛,他们走上社会如何立足,如何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幸福呢?请家长们想想,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凹凸无致能怪我们的孩子吗?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做人做事是否有致,深受家庭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

 

  很多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甚至很无知地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事情爸爸妈妈来做。家长表现得很,殊不知,家长做了,孩子就不做了。时间一长,孩子养成习惯,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会做。等孩子进入社会,做事很,一定会被那些做事很的人管理,很难成才。长大都会好考上大学再说,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孩子很难圆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

  希望孩子做事出来,家长一定要学会示弱,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该做的不做,做事下去,孩子就有机会做事,尤其是在生活上。做家务、洗衣服、收拾房间……对自己高要求、对自己负责任,孩子才华就会出来,等孩子走上社会后,就能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取得成功。

  我常常告诫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越累的妈妈越不是好妈妈,很多时候做个懒妈妈对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为你把责任还给了孩子。

  关于孩子做人的培养,请参见图1-4,中国非常多的家长重智轻德,在做人方面对孩子要求不高,很多事情也不给孩子做榜样。家长做人下去,使得孩子了出来,等孩子走上社会,因为做人很,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大家都不喜欢他,人人都远离他,不愿意和他为伍。这样的孩子如何成才获得幸福?

  因此,在孩子做人方面,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德行培养,尽量给孩子做榜样。只有家长在做人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出来,孩子做人才能下去,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理解和帮助。

  家长怎么做,孩子什么样!这就是我为什么把凹凸原则称为好孩子的操作原则。正如前文提到的,很多老农民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孩子,不少城里家长培养出有问题的孩子。城里的家长很苦恼:难道我还不如老农民?没错!老农民深谙凹凸原则,他们用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凹凸原则:爸爸妈妈没本事,全靠你自己了,做事凹到了极致;出去别害人,记住做事先做人,你要在外面害人就不要回家来,对孩子德行的要求到了极致。反观城里很多人,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好好学习就行了出去别人欺负你,一定不要吃亏,他打你你就打他。这就是凹凸原则的真实写照。

四、孩子要不要打?

  在家长课堂上,我常常做一个调查,看看到底多少家长打孩子,让我吃惊的是,80%90%的家长都曾经多次打过孩子。那孩子到底该不该打呢?

  首先,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不允许打孩子。因此,打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往大里说可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但中国的法律很多时候无法执行,比如打了孩子,警察要真把父母关起来,谁来管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长被警察带走,孩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不过家长要明白,法律规定不能打孩子。

  其次,中国家长打孩子,往往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激动不能自持。家长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打孩子就是对孩子的虐待。

  第三,家长为什么敢打孩子?是因为家长知道打孩子没有后果,因为孩子不能反抗,家长打孩子其实就是标准的恃强凌弱。你在街头看到很多人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你会上去打他们吗?也许不是你不想,是潜意识里不敢,因为你可能打不过人家!

  第四,中国的家长打孩子,有可能是实在拿孩子没办法,只有动手了。因此大量家长打孩子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第五,中国家长打了孩子以后,往往会后悔。看着被打的孩子泪眼婆娑、伤痕累累,哪个做爸爸妈妈的不心疼?!打完后悔,转眼又忘,下一次又是如此,何苦呢?

  综上所述,孩子不应该打。关键是要明白,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样优秀;没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打了孩子,孩子还是照旧。

  【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样优秀;没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打了孩子,孩子还是照旧。】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母就是把我打好的孩子不打不行”……家长们需要仔细思考,其实两种有本质区别。我们小时候是有很多父母打孩子,而且把孩子打优秀了,但现在有很多父母打孩子,却把孩子打成了问题孩子。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长很少因为才华打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德行打孩子。出去欺负小朋友了故意砸人玻璃了扎老师的自行车轮胎了和父母顶嘴了”……这些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招来家长的,孩子很少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出错分数考得不好字写得不认真等原因被打。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家长基本上都是因为德行不好、做人不好打孩子的!

  看看现在,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们自私自利、顶撞家长、吃饭没有规矩、不负责任等德行问题打孩子,而学习不认真、成绩退步、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完成作业、不按时弹钢琴等才华和学习问题,成为孩子挨打的主要原因!

  德行不严,做人出来,孩子可能成为缺德的孩子;学习努力,但做事下去,孩子可能成为无用的孩子。德行不打不,学习越打越;做事了反而不会做事,做人不不会做人。

  很多无知的家长,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呢?当你抡胳膊扯袖子准备打孩子的时候,应该先想想:我是个合格的家长吗?其实打孩子,何时打,怎么打,打在哪,是有整套学问的。没有掌握的家长,千万不要打孩子,否则一次小小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孩子终身的问题。

五、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

  平等与尊重原则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个原则。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家长把孩子当成独立的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如果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摆布孩子,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平等与尊重原则:孩子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他是属于全社会的!】

  平等与尊重原则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个原则,如果家长能真正掌握这个原则的话,我相信家庭中亲子关系一定是融洽的,沟通一定是畅通的,孩子也一定是自信和阳光的。然而这个原则却是中国家长最难做到、违背次数最多的一个原则,也是孩子出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之一。

  尽管大部分家长嘴上都会说我和孩子很平等啊我真的很尊重孩子啊,也有很多家长形式上非常尊重孩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中国家长根本就没有尊重过孩子,没有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处过。更为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不少家长把坐下来喋喋不休地和孩子讲道理当成对孩子的平等与尊重。

  口头上的尊重不是尊重,形式上的平等不是平等,讲道理更不是尊重和平等,真正的尊重和平等是要用心的,是别人能感受到的。下面这几句话请家长多读几遍,仔细想想其内涵,如果家长能真正理解,不是嘴上说说的话,那一定能成为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好家长。然而,很多人想不明白,因为观念很难改变。

  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不容易,孩子因我而来,不是为我而来,他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他有自己的社会使命,他是属于全社会的。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带到世界上,但这仅仅是血缘关系而已。孩子不是为父母而来,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社会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掌握更多的技能,走上社会以后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没得着优+,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一样的失意。他想让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孩子的感情是绝对不可以轻视的,伤害到孩子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倾听,而不是苛责与批评。这也是我做得很欠缺的。

  ——陶行知先生

  平等和尊重的前提是相信信任

  平等和尊重的前提是相信信任。家长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论出现任何问题,我的孩子一定都能完美解决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以来,我每天接待大量认为孩子有问题的家长,其中女性居多。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严父慈母模式不知从何时起已经转变成严母慈父模式,我发现众多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有两个让人不安的现象:

  其一,家长很焦虑,对自己根本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总是焦灼地说我可怎么办?老师,你帮帮我吧我实在没办法了”……

  其二,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逐步好起来,在孩子出问题的第一时间不是想怎么办,而是不断给孩子贴标签,我的孩子很笨我的孩子很不听话我的孩子怎么说都不会有用的,不时和孩子抱怨我容易吗?你就不能长进一点啊!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东西”……

  我想在此忠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行,相信孩子一定行!否则的话,问题非但解决不了,反而可能越来越严重。

  中国有句老话想什么有什么,怕什么来什么,很多人说这是唯心的,是忽悠人的,其实不见得,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适合!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自信;问题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没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问题。很多孩子出问题或问题升级的原因来源于家长的不自信和不信任,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以上论点。

【优秀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自信;问题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没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问题。】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爱抚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找到一所学校,从校方手中拿到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的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教师(家长)期望的影响:教师(家长)认为这个学生(孩子)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从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家长)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所用的方法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教师(家长)对学生(孩子)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我还想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一下想什么来什么,怕什么有什么: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人们有三种心态:一种心态是没问题,一定行的积极心态,一种心态是差不多,试试吧的骑墙心态,还有一种心态是不可能,算了吧的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行。这种积极的心态指引着人们不断地找原因、想办法,不断向问题成功解决迈进,人们就更加有信心,心态和行为相互积极影响,最终获得成功。

  消极心态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不可能。这种消极的心态指引着人们不断地找借口、找理由,向放弃方向退守,不去考虑问题如何解决,最终消极心态的人焦虑不安、负向情绪增多、更加不自信,使得问题非但没有处理反而越积越多,从而走向失败。

  还有一种人是骑墙心态,每天徘徊在有可能,试一试不可能,算了吧这两种心态中,他们努力几天,放弃几天,再努力几天,再放弃几天,然后得出结论我们有这个能力,就这样吧,最终可能就放弃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存在这三种心态,只有积极心态的家长才能不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更优秀。因此,家长的积极心态是帮助孩子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心态,就不要每天光嘴上说着要帮助孩子

  如果你是具有骑墙心态和消极心态的家长,我建议你大声读出下面的话:

  你都没有自信解决孩子问题,谁能帮助你解决孩子问题!

  你没自信解决孩子问题,你就不要去解决孩子问题!

  你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相信自己吗?

  家长不相信孩子,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都不相信孩子,谁会相信你的孩子!

  消极心态让家长走向失败,焦虑不安让家长远离智慧、徘徊不前!

  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平等,因为信任是平等与尊重的前提。

  【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平等,】

  你和孩子平等吗?

  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家长把孩子当成独立的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如果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摆布孩子,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第一,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变得听话,走上社会一事无成;第二,孩子会为了摆脱这种不平等而极力反抗,叛逆家长,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为其走上社会埋下隐患。中国大部分家庭的亲子关系是汽车和司机的关系,家长是司机,孩子是汽车,家长利用自身的权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没有主动性,父母驱使着孩子,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让孩子在家长已经定好目的地的道路上被迫前行

   第一,司机是人,汽车是东西,两者存在极大的不平等。

  第二,汽车是司机买来的,是司机的私有财产——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第三,汽车是为司机服务的——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没有达成的人生目标。

  第四,司机制定目的地和行车路线——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按照家长制定的目标和路线学习和生活。

  第五,司机想在哪里加油就在哪里加油,司机想什么时候加油就什么时候加油——很多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和辅导班。

  第六,汽车坏了,司机想什么时候修理就什么时候修理,想在哪里修理就在哪里修理——很多家长不分时间、地点,随心所欲地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

  第七,汽车坏了,很多司机并不怪罪自己的驾驶技术而是骂汽车质量不好——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不去想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一味地怪罪孩子。

  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就是汽车和司机的关系。家长们试想,如果有人把你当汽车开,根本不关注你的意愿,你会怎么样?我想,你要么屈从,要么反抗!

  在汽车和司机这样不平等的亲子关系下,一类孩子会因为家长的权力不敢反抗,最终形成习惯,屈服于家长的淫威,变得顺从而听话,什么事情都不自己考虑,所有的一切都希望家长安排,更有甚者变为啃老族。一个没有自己独立思想、没有人生方向、不思进取的孩子如何成功?!

  另一类孩子因为不想屈服于家长的权威,不断反抗,反抗的结果是遭到家长更大的压制,周而复始,这样的孩子表现为青春期前小毛病不断,青春期后大问题出现,叛逆甚至抛锚”——早恋、网瘾、不再上学!

  唯一不同的是,汽车坏了,司机可以再换一辆,但孩子坏了,家长也能把孩子回炉换个新的吗? 真正的亲子关系应该是老司机、新司机和汽车的关系,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和孩子平等

  家长应该把自己当做老司机,把孩子当做新司机,生活才是汽车。老司机和新司机都是人,这样才是平等的关系,老司机只不过暂时比新司机具备更多的开车经验、能力和技巧而已,家长只不过比孩子具备更多的生活经验而已。

  新司机在老司机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掌握驾车的技术和能力,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让孩子掌握驾驶生活这辆汽车的技能。新司机总有一天会独立驾车出行,不断积累驾驶经验,最终成为老司机;孩子总有一天会走出家门独立生活,最终成为老司机,平稳高效地驾驶生活这辆汽车。

  【家长是老司机,孩子是新司机,生活才是汽车。】

  很多家长都有去驾驶学校学习的经历:在学车的过程中,始终是新司机驾驶着汽车,老司机在旁边指导,老司机并不会包办代替,因为新司机自己驾驶才能学到技术、积累经验。老司机唯一能控制的是脚下同样有一个刹车,除非在可能撞人翻车的情况下,老司机一般不会去

  家长们,把孩子当新司机看吧,放开手,让孩子独立承担责任,只有孩子自己的体验才能积累生活经验,只有孩子自己来决定行驶路线和目的地才会努力前行。路走错了,绕回来,这是小挫折的教育,车坏了,我们换一辆,这是大挫折教育,只有体验失败才会成功,如果新司机总是看着老司机驾车,那他永远是新司机,如果新司机在老司机指导下自己不断试练,积累经验,最终很可能比老司机还要棒。

  真正的亲子关系是老司机帮助新司机掌握生活技能的过程,只有这样才是平等和尊重。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汽车开!

六、你尊重你的孩子吗?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会缺乏自尊、不自信、没有上进心……家长,你尊重你的孩子吗?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太尊重孩子,具体表现如下:

  1.         包办孩子的一切,剥夺孩子的责任心,还有偷听电话、偷看日记、不给自由等;

  2.         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3.         只看缺点、不看优点,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不行

  4.         不断对孩子诉苦,我这么累都是为了你!爸爸妈妈容易吗,为你牺牲太多了如果不是你我早就事业有成了

  5.         不断地挖苦讽刺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傻了,怎么不说话了

  6.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

  7.         当着同学、老师、朋友的面说孩子的缺点,揭孩子的短,让孩子当众出丑;

  8.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告诉孩子怎么办,而是不断要求孩子改错,用虚假表扬忽悠孩子改错,以严厉批评恐吓孩子改错,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引导孩子改错;

  9.         不教孩子怎么做,却每天要求孩子认真做

  10.      不给孩子定规则,却随时随地批评孩子。

  以上10条,中国大部分家长运用得相当纯熟,而且有不断总结经验、日臻完美的发展趋。如果你常常使用其中5条的话,请你自省:你总是在虐待孩子。对孩子的不尊重会摧毁孩子的自尊,让孩子觉得卑微;会摧毁孩子的自信,让孩子遇事退缩;会摧毁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裹足不前。如果你熟练掌握8条以上的话,你的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失去生活的信心!

  本书的核心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原则,所有原则的基础都是平等和尊重原则,都在告诉家长怎么对孩子平等和尊重。在此,我以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为例,详细阐述一下不尊重孩子的恶果,请家长用心体会:

  你有没有拿你的孩子和比他优秀的孩子比过呢?我相信,你用这样的方法主观愿望是通过比较激励孩子,让他向其他更优秀的孩子学习,发奋努力,更加进步。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呢?你发现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孩子积极进取吗?没有!相反客观上让孩子感到痛苦、自卑、委屈、窝火,从心底里厌恶、憎恨家长!最终摧毁了孩子的自信,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破罐子破摔。拿孩子和其他优秀的孩子比较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

  妈妈们,我们换位思考,假如你的丈夫拿你和其他女人比较:你看看人家×××的妻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么会穿衣打扮,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么贤惠,你就不能向她学习学习吗?听到这样的话,你会向人家学习,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妻子吗?我相信不会的,相反,妻子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以下反应:有本事你找她去啊!”“你看她好就和她过去吧!性子烈的女士可能暴跳如雷:老娘就这样!爱过不过!

  爸爸们,我们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妻子拿你和其他男人比较:你看看人家×××的丈夫,挣钱那么多,买那么大的房子,人家现在都是处长了,看看你,这么没出息,你就不能向人家学习学习?听到这样的话,你会向人家学习,努力为你的家庭多赚钱吗?我相信不会的,相反,丈夫会从心底里厌烦妻子,后悔娶一个这么不理解自己,这么没有素质的媳妇!

  家长们,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了,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如果真要比,请记住学会三比

          自己跟自己比

          今天跟昨天比

         这次跟上次比

  不断指出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如果你坚持做,你在孩子心目中就会是一个伟大善解人意懂得尊重的好家长。

  孩子们的话:

  小倩:我妈总是爱拿我和别人比,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获得了全国美术比赛一等奖,我妈妈知道以后和我说:你不是也学画画吗,你怎么就得不了奖?我当时心里就想说:你也在政府部门工作,你怎么就没能当上女市长呢?!好意思说我。我真的很想说出口,但是没有说出来,因为我不敢说。

  小文:我妈妈几乎每天都拿我和她同事的孩子比:你怎么又没有自己收拾好书包,你看看我们办公室刘阿姨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多勤快,哪像你,生活都不能自理。说实话,如果妈妈和我好好说,我也想自己做,但只要我一听到这样的话,就不再想进步了,总在想:谁让你生我呢!

  小刚:我爸爸望子成龙心切,有事没事总是说:你看看×××,考上清华大学了,你要向他学习啊!”“你看看×××,每天多么用功,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你也应该和他一样!相信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老爸每天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你吗?不就是希望你成为人中之龙吗?别人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你看看你,有点时间就想打电脑!其实我最想和我爸爸说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你别操心了,不要望子成龙了,因为你就没有龙种!

  很多孩子和我说:郑老师,你能不能让我爸爸妈妈不要拿别人和我比呢?你告诉他们我也很努力,如果他们能每天看到我的努力、我的进步,不断地鼓励我,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如果您能记住

  ——马迪·

  如果您能记住,您走一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赶上;

  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

  如果您能在我乐意的时候让我自己试试,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挡在后面;

  如果您能满怀爱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决的需要;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需要时间获得您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果您能理解,我只讲述那些相对我的成熟程度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而不是把我猛推出去或拉回来;

  如果您能用您的希望感受我的生活,不破坏我对现实的感觉;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像您一样,失败后再试需要勇气;

  如果您能理解,我必须自己弄清我是谁;

  如果您能在我想要时让我自己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为我选择您认为我该走的路;

  如果您能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由呼吸的空间;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七、智慧原则——方法的原则

  没有智慧的家长让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因为没有智慧的家长会教育错了孩子!拥有智慧的前提是闭上嘴,只有闭上嘴才能动脑子。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只有先动脑子再动嘴,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

  【智慧原则: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我几乎在我所有的报告会、家长课程还有图书中,都会讲解智慧原则,无论家长是否听过或看过,我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因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也是家长们最应该却最没有掌握的原则。

  智慧的天敌当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家长总是第一时间使用要求表扬批评讲道理四种方法来解决,殊不知,这四种方法是智慧的天敌。最可悲的是,这四大天敌是中国家长掌握最熟练、运用最自如、自认最正确的教育方法,正是它们让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让孩子离家长越来越远


  这四种方法都是动嘴的,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应该是动脑子的,只有先动脑子再动嘴,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一般是女人孩子,男人孩子的严父慈母教育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演变成女人养育孩子的慈父严母模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女人身上。女人感性,遇事易急,喜欢在第一时间动嘴,正是这一现象加剧了孩子问题的出现。

  孩子出现问题很正常,没有问题的孩子反而是不正常的。孩子面对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努力成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获得生存和生活的经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成熟、成才、成功。

  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因为他们是孩子,可能手足无措,没有面对并解决问题的经验,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周围的成人帮助他们、指导他们走出困境。然而,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得到的是总要求”——“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总表扬”——“如果你能变好就很棒了,其实是忽悠,总批评”——“你怎么总是犯错,小心我收拾你讲道理”——蹲下来和孩子喋喋不休。

  在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如果家长使用这四种方法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伤害和虐待,孩子不需要喋喋不休的教训,而需要切实可行的帮助。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孩子心中都在呐喊:我知道错了,我真的很想改!我到底应该怎么改啊?他们可能个子太小了,声音太小了,家长们没有注意;他们可能权力太小了,根本不敢喊,家长们没有在意;他们可能大声喊过,得到的是更加猛烈的伤害,他们被迫不喊了……

  【孩子出现问题很正常,没有问题的孩子反而是不正常的。】

  例如,当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告诉家长之后:

  家长要求孩子:你上课应该认真听讲啊!”“你上课必须认真听讲!这样做,孩子能够认真听讲吗?很多家长发现要求孩子不管用,听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开始表扬孩子:如果你能上课就很棒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种虚假的表扬能够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吗?

  家长发现表扬竟然没有用,就选择了传统的教育方法批评你怎么上课总是不好好听讲,小心我收拾你!”“如果你再不好好听讲,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批评能让孩子改掉毛病吗?不能!批评往往会让孩子上课更加不认真听讲。

  家长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就会采取最后一招,和孩子坐下来讲道理宝贝,你不能不好好听讲啊,你想想,不认真听讲就学不会知识,学不会知识考试成绩就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老师不喜欢你,不喜欢你还会给我告状,我一生气还要打你,何苦呢?所以你应该认真听讲啊!再者说,认真听讲了,知识学会了,你的能力强了,将来长大找到好工作,多多挣钱不就生活好了吗?道理一大堆,而且没有错,但这样的道理能让孩子改掉不认真听课的毛病吗?不能!而且,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往往孩子开始顶嘴,开始给你讲道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讲的比自己还头头是道,气不打一处来,开始动手

  其实,孩子在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毛病时,最希望知道的是:我为什么就不认真听讲了?”“我怎么样才能认真听讲?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不认真听讲不对,都曾经非常努力地想改掉不认真听讲的毛病。孩子需要家长的包容、耐心和切实可行的指导,然而很少有家长这样做,取而代之的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时间一长,孩子发现靠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并且习惯性地得不到帮助后,就放弃了改正错误:我就这样了!” “我错了,但我改不了。”“家长就知道说,有本事你告诉我怎么做,你不告诉我,我就不做!”“我就这样又怎么着了!

  智慧的四大天敌让家长和孩子都离智慧越来越远。

  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们首先应该闭上嘴,静下心来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孩子。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原因很多,列举如下:

  1.       孩子很聪明,听懂了就不愿意听了,这样的孩子要采取无疑之处能生疑的方法解决。

  2.       孩子落下课了,根本就听不懂,让他认真听可能吗?这样的孩子要采用补知识储备+暂存问题的方法解决。

  3.       夫妻关系不好,孩子在家里情绪很差,上课根本听不进去,这样的孩子要通过调整父母的关系才能解决问题。

  4.       孩子不喜欢这个科目的老师也会不认真听讲,这样的孩子要通过诸如找老师的优点或者求救于老师的方法解决问题。

  5.       孩子可能是因为厌学,不喜欢学习造成不认真听讲,这时应先不处理听讲问题而是从厌学着手,让孩子喜欢学习才能解决问题。

  6.       孩子不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孩子要通过注意力训练来解决问题。

  7.       孩子不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不会听讲造成的,这样的孩子要家长或者老师告诉他如何听讲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8.       周边有其他孩子影响孩子上课造成他不认真听讲,这时需要先解决周围孩子的问题。

  9.       孩子不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遇到了其他他解决不了的事情,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他的学习情绪,这样的孩子需要找到问题症结,解决了孩子心中的问题,才能解决认真听讲的问题。

  10.    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和家长消极对抗,故意不认真听讲,这样的孩子应该从家长着手,解决家长的问题,才能解决孩子不认真听讲的问题。

  我在《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怎么让孩子认真上课的方法和策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这里我就不详述了。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们最应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一起探讨怎么解决,除此之外的方法可能都是在虐待孩子。

  没有智慧的家长让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因为没有智慧的家长会教育错了孩子!

  何为智慧?《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智慧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如此简单:辨析判断就是找原因,发明创造就是想办法

  请家长们记住智慧原则的公式:

  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这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本书中的所有原则都是告诉家长怎么找原因怎么想办法的。

为了便于家长记忆,我给智慧原则编了一个顺口溜: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关心爱人,帮助孩子。

  拥有智慧的前提是闭上嘴,只有闭上嘴才能动脑子,尤其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佛家讲戒定慧”——错误或不对的做法停止为,然后让自己心静下来为,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生智慧。闭上嘴了就开始动脑,动脑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原因、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找到原因和方法后才能迈开腿去行动,目的是帮助孩子——给孩子切实可行的帮助,关心爱人——给爱人无微不至的关心。

  请注意,智慧的前提是闭上嘴

  1.       只有闭上嘴,才可能静下心来,更有效地找原因和想办法

  2.       没有想到方法之前,只有闭上嘴,才不至于让问题加重,使矛盾激化;

  3.       只有闭上嘴,才可能不在第一时间伤害孩子,便于后续为孩子提供帮助;

  4.       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时,只有闭上嘴,永远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5.       更为重要的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要闭上嘴,很有可能孩子会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每个孩子都具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A爸爸,是西安我们一家培训学校的负责人,也是我的学生,与他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对教育的理解比较深刻,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但也非常传统地使用着智慧的四大天敌

  最让他头疼的是女儿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磨蹭,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家庭中比比皆是,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代表性问题之一。我告诉他:这是小问题,但是再小的问题都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因为孩子做事情磨蹭的原因有几十种,只有弄清楚你的孩子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才能有方法去帮助孩子

  从A爸爸的描述中我提炼出来关键问题:做事情很磨蹭,其实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快,只要有人盯着她就能做得快。经过确认之后,我知道孩子不是做事慢,而是不想做快。我深入询问,A爸爸确认:不只是学习上慢,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慢,但只要催促都能快起来。同时又得知:家里人都比较惯女儿,尤其是老人,女儿的需求基本上都能在第一时间满足。

  我基本上找到了原因,告诉为此事苦恼和无奈的A爸爸:你女儿的磨蹭和大多数孩子磨蹭是不同的,你女儿的磨蹭我认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她从小到大需求都能被满足,形成了一种没有渴望没有追求任何事都无所谓结果的生存状态。

  试想,一个人对自己没有欲望和要求,就不会给自己压力做事情,这就形成做任何事情为做而做的状态,行为的表现是磨蹭,其本质原因是从小到大家长给予的太多,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太少,这是包办一切的恶果,其结果是如果不及时调整,走上社会后,孩子有可能会成为啃老一族。还好,孩子只有8岁,一切都来得及。

  我最后给A爸爸想办法,首先,这个问题解决起来要有耐心,要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其次,家长要逐步减少包办现象,让孩子慢慢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情、得到一样东西的快乐(要注意,不能一下子都不包办,孩子会受不了,要逐步放手,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其他伤害);最后,帮助孩子寻找到一件她喜欢的事情,让她真正爱上,家长在旁边不断鼓励(不是表扬),让她能够通过努力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辅导A爸爸的过程,就是找原因和想办法的过程,也就是使用智慧原则的过程。

八、正态分布原则——进步的原则

  中国的家长,遇事最喜欢使用表扬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滥用表扬和批评是造成孩子想赢怕输、畏难不前、叛逆对抗,甚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家长应该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正态分布原则: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大家都知道,正态分布是统计学中一个常用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评价一份试题出的是否科学严谨就可以使用正态分布原则来评价,参加考试的所有同学的成绩统计出来,如果分布曲线是如图4-1所示的钟形曲线10%左右学生成绩较差,10%左右的学生成绩优异,剩余40%左右的学生中等偏上,40%左右的学生中等偏下,说明这份试卷出得好。

  家庭教育中,表扬、鼓励、批评和评价四种教育方法也应该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家长应该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然而中国的家长,遇事最喜欢使用表扬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我认为,滥用表扬和批评是造成孩子想赢怕输、畏难不前、缩手缩脚、顶嘴反抗、叛逆对抗,甚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


  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表扬,什么是鼓励,什么是批评,什么是评价,更不要说分清楚表扬和鼓励的区别,批评和评价的区别了。还有一些无知的家长简单地把你真棒等同于表扬,把指责训斥等同于批评。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请背诵下面的口诀,再仔细阅读后面的内容加深理解。

  平时多鼓励

  事后才表扬

  犯错少批评

  评价还责任

  无用的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表扬,滥用或错误地表扬孩子。你是否用以下的方式表扬过孩子:

  1.    无知型表扬

  当得知孩子早恋自豪地表扬孩子,我儿子14岁就谈恋爱了;当孩子和人打架时表扬孩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多有英雄气概;当孩子撒谎时表扬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有谋略,前程不可限量;当孩子贪小便宜时表扬孩子,我儿子不吃亏,顾家;当孩子没有礼貌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cool”;当孩子3岁亲吻更小的女孩时,笑不拢嘴地表扬孩子,你真给爹长脸;当孩子阴沉少语时表扬孩子,看我的孩子多成熟”……

  无知的表扬让孩子以错为对,可能建立错误的生活和学习观念,为未来孩子出问题埋下隐患。这一点尤其要提醒孩子年龄偏小的家长,因为孩子小,很多家长把孩子当玩物,家长说话随意,但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建立。

  2.   炫耀型表扬

  这类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孩子,你太聪明了你真是个天才×××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家那孩子是个神童”……

  炫耀的表扬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起初孩子趾高气扬,觉得自己真的不错,一旦经历真实社会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回事时,就会气馁、退缩、逃避甚至厌世……

  3.    吝啬型表扬

  4.    比如,孩子考了第二名,家长会说别骄傲,还有第一名呢,想借此刺激孩子更加努力;孩子刚刚帮助家长做了很多家务,家长却视而不见……

  这种吝啬型的表扬,家长本希望能刺激孩子更加进步,然而孩子在经过努力后没有被认可,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抑郁,感到自己不被重视,没有成就感,慢慢地失去了自信,不再上进。

  5.    忽悠型表扬

  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你真乖你真聪明”……

  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心理会出现问题。

  还有一类孩子根本不觉得自己棒,家长还不断说孩子!这类孩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会和家长说:想让我干什么?别忽悠我了!”“我哪有那么棒,有话直说!请家长们停止你真棒吧,很多孩子因为你真棒对表扬产生了依赖,没有表扬不去做事;很多孩子因为你真棒对表扬产生了厌恶,专门和家长对抗。不具体、不定量的表扬对孩子有害无益!

  6.    分级型表扬

  如果你考试得了100分妈妈就奖励你,得了90分以上妈妈就表扬你,90分以下妈妈就不爱你了!这叫有条件的爱,给孩子带来的都是伤害。

  以上是中国家长最常用的表扬方式,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表扬,这些错误的表扬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离得越来越远,家长没了威信,孩子出了问题。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表扬呢?

  正确的表扬正确的表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表扬时说的话;第二部分,孩子听了家长表扬后对自己说的话

  请家长记住正确的表扬流程:

  表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 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一定要表达对孩子的感受和感谢,这个流程的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说话”——让孩子因为父母正确的表扬得出努力被认同、行为被称赞的结论,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肯定,孩子因此积累进步的勇气和决心,增加自信。

  比如,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孩子可能吓一跳!自己对自己说:我怎么棒了?哦,可能是我扫地了。孩子非常高兴。这样做的结果是:第一,孩子扫地并不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一定程度上是他的责任,这样的表扬会越来越没价值,当他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扫地时,觉得家长忽悠他;第二,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很棒,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日后生活埋下隐患;第三,孩子可能会对表扬产生依赖,如果是这样,孩子以后可能为了表扬而努力,不表扬就不努力了!

  看到孩子第一次扫地时,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造成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板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这样的话,孩子知道你为什么表扬他,感觉被认同,他心里和自己说:妈妈这么认同我,我付出是应该的,下次还要扫地。

  只有真正的表扬才能激励孩子进步,不过尽管如此,表扬也要适度,要少用。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学习,表扬多了,一来孩子可能对表扬产生依赖,为表扬而做事,本末倒置,二来,孩子可能觉得被忽悠,觉得表扬不值钱,对表扬产生了免疫力。

  【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九、少表扬多鼓励

  西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教育孩子要鼓励,那什么是鼓励呢?

  就好比两军对战,胜利以后要表彰赞扬”——犒赏三军,打仗过程中要敲鼓激励”——浴血奋战。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

  不论孩子做了好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这就是鼓励。我总结了鼓励的公式:

  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身体接触)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是很好,家长首先要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孩子下次一定会进步,只有家长有信心孩子才会有信心;指出孩子平时的正确行为或客观事实,你每天晚上都努力学习到很晚,或者这次题比上次难,你其实进步了;再给孩子方法和方向,你如果考试再细心一点保持努力加强记忆;最后给个期望,爸爸妈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进步没关系,下一次再来,或者抱抱孩子小声说努力吧,有爸爸妈妈在你背后支持呢!

  以下是一个家长给我的来信节选:

  郑老师,前些年因为听很多人讲要不断地竖起大拇指表扬孩子,我真的这样做了,我儿子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是却出现了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的现象,这个现象成为我孩子最大的问题!

  听了您的课,我知道我错了,现在我多用鼓励的方法,孩子每天在进步,各方面都越来越优秀,教育孩子真是门学问,曾经的我连表扬和鼓励都分不清楚,对自己汗颜。

  滥用批评的后果

  每个人都会犯错,作为家长天天也在犯错,但是成人犯错时,很少招来批评,成人是最没有人的一个群体。

  孩子也会犯错,他们犯错太正常了,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时,往往会难过、委屈、痛苦、不安、自责、焦虑,甚至感到耻辱。这是每一个有自尊的人犯错后的心态,每个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促使孩子去寻找方法改正错误。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保护孩子这样的心态,然而大量的家长没有这么做,他们看不得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的第一时间给孩子的是批评!

  孩子做题错了,怎么搞的,学习这么不认真;孩子大声喧哗,喊什么喊,这么没礼貌;孩子忘带学习用具,看看,总是丢三落四的”……

  孩子知道我错了,你批评我,所以孩子一般都会接受这样的批评。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默默承受,家长看到孩子不说话,气不打一处来,会给孩子更严厉的批评,怎么不说话了!你聋了!;自尊心强或胆小的孩子可能会哭,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错了改了不就完了吗?;家长批评升级,孩子开始受不了,可能会辩解,被家长视为顶嘴你还敢顶嘴!翅膀硬了,小心我怎么收拾你!”……孩子不论如何表现,都可能招致更为严厉的批评!

  孩子知道错了,也想改,但他们是孩子,没有那么多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没有办法改,这个时候最需要家长的帮助,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是这么做的,批评、批评、再批评,同一件事不断批评,不同的事一样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们犯错后难过、委屈、痛苦、不安、自责、焦虑甚至感到耻辱的心态被骂没了!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不再痛苦……孩子失去了自尊,犯错以后就再也不改了


孩子很无辜、很可怜,孩子犯错后最想得到的是切实可行的帮助,而不是批评!孩子的错误都是在家长不断的批评中越来越严重的,请家长们深思。

  无用的批评

  不知道为什么,批评这种教育方法,家长是无师自通,而且不断花样翻新,运用自如。中国家长批评孩子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种,发泄式批评;第二种,翻旧账式批评;第三种,唠叨式批评;第四种,急躁式批评。

  1.发泄式批评

  这种批评根本不是批评,其实就是发泄情绪。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见不得孩子有错,孩子犯错,家长自己先气得不得了,就好像一个气球,从得知孩子犯错时扁扁的状态瞬间变成鼓鼓的状态。当着孩子的面,一下子把都撒在孩子身上。

  如果当时有个摄像机把家长这种狰狞的面目拍下来回放给家长时,家长一定不认识自己!我常常问家长:你见过你发火的样子吗?你知道你发火的狰狞面目吗?有机会让人录下来看看,可能吓自己一跳,你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狰狞的面目下生活的!

  遇到这类家长,孩子怎么办?忍着呗!很多孩子和我说,被批评的时候,我站着默默地和自己说:现在骂到一半了!”“再忍忍,就要结束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非常习惯而且完全掌握了这类家长批评孩子的生物钟

  你是不是这类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种对答的,基本就能确定你是此类家长:第一句:听明白没有?孩子立即说恩,听明白了,其实根本没在听。第二句: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其实根本没记住。第三句:以后还犯不犯?”“不犯了,肯定会再犯。

  久而久之,孩子犯错后愧疚不安和耻辱的心理会消失。因为孩子习惯了,知道骂完就结束了,出了错他根本不想着改。他一犯错就回家等着,等什么呢?他等着呢,他知道今天晚上骂完明天就晴天了。

  这种批评多了,结果就是孩子口服心不服,你骂你的,我做我的。总是这样暴风骤雨地发顿脾气,时间长了家长就没威信了。这种情绪化的批评根本不是批评,是家长发泄自己的情绪。

  2.翻旧账式批评

  这种家长基本上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白了就是翻旧账。例如,本来是因为丢了钥匙,家长批评孩子,你怎么又把钥匙丢了,总是丢三落四的,由此开始滔滔不绝,作业做得也不好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妈妈这么辛苦地为了你,你还这样”……这种家长的孩子告诉我们:他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也不嫌口渴。

  你是不是这类家长?如果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下面这种情景,基本就能确定你是此类家长!家长骂着骂着忘词了,看看你把我气糊涂了,甚者有些家长骂着骂着在心里和自己说:我为什么骂孩子?

  家长当然气糊涂了,但有用吗?换来的是孩子讨厌、憎恨家长。要是你的领导因为一点小事噼里啪啦骂你一个多小时,还都是跟这事没有关系的,你受得了吗?主要矛盾没有了,批评没有针对性,总是说、天天骂,孩子能不烦吗?

  这哪里是批评,简直是虐待。

  3.唠叨式批评

  这种家长的表现形式是边批评边帮孩子做事。最为普遍的是两种情况:一种从早上起床到出门,是家长展示自己唠叨水平最集中的一段时间;一种从孩子放学到睡觉,因为写作业和看电视问题家长最为唠叨的一段时间。家长看看孩子容易吗?也只有这两段时间是享受家庭幸福的时间了,但很多家庭被唠叨充斥!

  场景一:怎么还不起床呀,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你怎么每天都是这样,看老师怎么批评你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要是再慢就要迟到了看看你,再这样下去我可不管你了”……家长在这样唠叨式的批评过程中准备书包,帮孩子拿红领巾,煎鸡蛋,准备早餐……直到孩子出门上学,唠叨还不绝于耳。

  场景二:还不快点写作业!还看电视,每天就知道看电视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心点,自己写作业呢?小心哪一天我把电视砸了写作业认真点!快点快点,就要到睡觉时间了你说妈妈爸爸容易吗?累了一天,还要伺候你,你不能心疼心疼我们吗?”……

  这种批评的特点是,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不该批评的时候乱批评。很多孩子跟我们讲:习惯了,背景噪音嘛,她不这样说我都睡不着觉。哪一天她不唠叨了我反而会觉得不适应。”“我看电视的时候,其实早就听不到他们在唠叨什么了,习惯了。

  尤其以起床为例,像这种批评根本没用,孩子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起床。因为他知道即使晚了你也会想办法不让他迟到,比如打车或开车送他,实在不行你还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帮他请假。

  家长们,这不是批评是唠叨!孩子根本不听,时间长了家长就没有威信了。

  4.急躁式批评

  这种批评最为可怕,其实就是: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批评了!孩子的表现常常是:我怎么又错了?吓得孩子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一长,孩子恐惧家长、厌恶家长,家长如果总是采取这种批评方式的话,孩子不出大问题就不正常了!

  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得太多了。在街上、在学校里、在家中,孩子正玩得高兴,家长就把他喊过来,你怎么回事,怎么又……”,孩子该觉得多么可怕。你想想,要是你都不知道错在哪里,老板天天这样骂你,你是什么感受?

  你是不是这样的家长?如果你具备眼到,嘴到,手就到了这样的基本功,就能确定你是这一类的家长。这种家长屡见不鲜,尤其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正在写18+19=27,他还没发现这道题错了,家长的眼睛就看到了,随即嘴就动了,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你怎么又错了!忍不住手就开始动了,一巴掌打在孩子头上,你再这样看我就收拾你!

  家长总是这样的话,最后孩子会怎么样呢?有两种表现:一种孩子会觉得我怎么这么笨呀,一旦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很难办了,任何事做不好的结论都是因为我笨,所以这样;还有一种孩子就憋着气瞪着家长,家长会发现他的眼神真的很可怕,孩子心里想,我就是笨,怎么着吧?!

  这样的家长给孩子的全是恐惧!

  上述四种批评就是我们家长常用的错误批评方式,这哪是批评啊?!这都是情绪的发泄,都是伤害和虐待。家长朋友们,你常用哪一种呢?大连交通大学的张教授曾经和我说:郑老师呀,你说得太好了,我告诉你,还有第五种,我就是第五种。我说:没有了,我们研究这么长时间,总结出来的就是这四种啊。她说:你应该写下来,第五种叫混合式的家长。我就是第五种,我四种方法轮流用!听后我哈哈大笑。

  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批评下长大的孩子,能成才吗?能优秀吗?

十、正确的批评

  正确的批评和正确的表扬一样,大家可以参考表扬的方式:

  描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表达家长的感受和痛苦

  批评仅此而已,孩子会自己和自己说话的。例如,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打架了,而且战胜了别的孩子,家长知道后不能有情绪,有情绪就先不要教育孩子。批评是要客观和公正的:描述行为你把×××打了,结果“×××受伤了,一定很疼你伤害了别人这是不对的妈妈还要请假去看看×××,影响了工作,最后表达感受妈妈很伤心妈妈觉得自己教育孩子很失败。批评到此为止,孩子会自己和自己说话的:我怎么让妈妈伤心了我打人了,要是我被打了,会不会也很疼呢?为了不让妈妈伤心,我明天和×××道歉吧”……

  即使学会了正确的批评,也要少用,为什么?很多孩子犯错的时候,根本没有恶意或者不知道有严重后果,当他们知道错的时候,不用你批评他都会自己注意并希望改正,这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家长一定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原则下,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被尊重的孩子绝不会有错不改的。

  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当他们犯错误时,往往不知道怎么改,家长在这个时候最应该给他们提供帮助,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评价

  【家长一定要在平等和尊重原则下,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

  被尊重的孩子绝不会有错不改。】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请家长按照以下流程处理:

  1.       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自己有情绪就不可能正确处理孩子的问题。

  2.       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有情绪就不要处理孩子的问题。

  3.       分析孩子做错事是不是故意的,孩子犯错时知不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是故意的,知道严重后果,就要批评,但要遵循下一章的“ABC原则,如果不是故意的就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这件事情。

  4.       评价这件事:首先,告诉孩子,你错了,但你不是故意的,没有恶意,爸爸妈妈理解你;其次,告诉孩子,错了不怕,谁都会犯错,有错就改才是我们要做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做了;第三,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让孩子养成遇到问题先找原因的好习惯;第四,找到原因,给孩子建议,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唯一的建议和意见,应该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处理起来,爸爸妈妈建议可以用四种方法解决,你选择一个吧?一定要把责任还给孩子,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观察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步骤15,直到问题解决。


为了便于家长记忆,我把正态分布原则比喻为眼球原则,如图4-4所示,眼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瞳孔,眼白相比瞳孔用处不大,瞳孔代表鼓励和评价,眼白代表批评和表扬,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和评价孩子,要少批评和表扬孩子。

  最后再提醒家长几点:

  1.       表扬批评讲结果,尤其是表扬:当孩子努力做完一件事的时候,正确表扬孩子,孩子会认为努力被认可,更加努力。事前表扬钓鱼忽悠,不是表扬,孩子会因为想得到表扬而努力,当没有表扬的时候,孩子会停止努力!例如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你表扬他,孩子的努力被承认,会非常开心;如果你要取得好成绩你就很棒了,妈妈给你买×××”,这就是忽悠钓鱼,后果很严重。

  2.       表扬孩子的行为和行为造成的结果,千万不要表扬孩子的人品和人格。

  3.       你真棒的背后,绝大部分的家长根本不是这样认为的,这叫做虚伪。

  4.       孩子做错了,首次理解,再次谅解,三次再批评。首次后就可以使用ABC原则,没有使用ABC原则,就不要批评孩子。

  5.       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方式的使用是有次数限制的,家长一定要慎用,很多家长在幼儿园就早早用完了,孩子具备了抗药性,以后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和评价,而不是表扬和批评。

  6.       一个人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通过自身的努力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情,孩子也一样。表扬不能让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孩子自己的实践。

  7.       鼓励和评价就是平等和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